谈礼貌原则制约下的接话技巧
说话注重礼貌,并不是某种语言的独特之处,礼貌和语言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表达礼貌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同时礼貌又制约着语言的使用。接话过程作为言语交际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在无形之中受到礼貌原则的强有力的制约,并表现出相应的技巧。本文将对此进行专门探讨。
一、 模糊表达
模糊表达是人们在听话过程中,觉得回答对方的话语或 在承接对方话语时,不愿、不便、或是不能直接正面回答,而选择一种界限不清的模糊表达方式,如以喻代答、就轻避重、巧换概念、以问代答等,这样既保护了自身,又起到了委婉、含蓄、谦虚、礼貌等交际效果。
(一)以喻代答式的接话技巧
有些问题用纯理性的语言或许难以准确表达或是难以使人确切理解,而若采用比喻的方式则可能产生更好的表达效果。
国际笔会第48届年会在纽约召开,会上有人问中国作家陆文夫:“你怎么看性文学?”陆文夫巧妙地回答说:“在座的西方朋友如果收到一盒礼物时,往往会当着客人的面就把盒子打开。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后,才打开盒子。”(摘自《奇思妙语》)
陆文夫在这里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为喻巧妙地回答了“性文学”这个敏感的让人回答起来左右为难的话题,既没有回避发话者的提问,又留给了听话者足够的揣摩空间,更重要的是也不致使自身的形象受损。这种礼貌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维护他人和自己面子的手段。在希望受到称赞和恭维的对方的积极面子和不希望受他人摆布和侵犯的自身的消极面子之间做了一个巧妙、恰当的周旋。
(二)就轻避重式的接话技巧
会话中往往会碰到对方向自己征询意见而自己迫于保全对方面子的需要不便于直接表达的情况,此时,我们常常会对问题采用就轻避重的方式予以回答。这符合利奇礼貌原则的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即缩小与他人的分歧,尽量与他人保持一致,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情感对立,增加彼此间的感情和谐。
如A:What do you think of my boyfriend? B:His T-shirt is nice.
B在此巧妙地采用就轻避重的回答方式,有意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却遵守了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原则,不仅减少了意见的正面冲突,而且还越过这个认识上的矛盾对对方进行了赞扬。其实B觉得A的男朋友并不怎么样,但他出于礼貌并没有直接说出他的真实想法。这就减少了与他人的对立,实现了彼此间的感情上的和谐。
(三)模棱两可式的接话技巧
当说话者向听话者提出的问题,听话者不能给予十分明确的回答时,听话者在接话时常会采取一种模棱两可的回答方式。这样,既没有违反合作原则,也很好地遵循了礼貌原则。
如小陈:你知道那本小说放在哪了吗? 小王:或许是在你书包里,或许是在你床上。 小王出于礼貌的考虑,把话说得模棱两可,既满足了小陈的要求,不使其失望,又隐含地告知小陈其并不准确知道小说的具体位置。
(四)巧换概念式的接话技巧
巧换概念也是我们在接话过程中常用的模糊表达手段,即故意在接话时将对方话语中的某个句子或是某个语词作出另一角度上的理解或是与之截然相反的阐释,实现一种巧妙的接话。《新体育》杂志记者饶广平在汉城奥运会上采访当时世界体坛头号巨人,身高2.23米的前苏联男篮选手萨博尼斯关于女朋友的事,“请问您喜欢什么样的姑娘,高的还是矮的?”萨博尼斯答道:“朋友,在我眼里所有的姑娘都不高呀!”(摘自《奇思妙语》)
这里萨博尼斯就巧换了记者“高”的概念,既礼貌地回答了记者的问话,又很好地保护了自身的隐私。这与礼貌原则里的面子准则是相一致的。
(五)以问代答式的接话技巧在会话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对于对方所提的问题并不了解的情况。而有时,出于维护自身尊严又出于礼貌回应对方的需要,我们不会直接以“不知道”、“不了解”来作为回答,而是采用一种间接地以问代答的方式模糊表达自己实际并不知情的事实。
如A:“能告诉我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吗?” B:“能给我一本字典吗?”
B不愿让A觉得自己薄识,又实际不知道那个单词的含义,故而巧妙地利用以问代答的方式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礼貌地回应了A的问话。这与我们中国人要面子的心理是相符合的,是在礼貌原则制约下的一种极为巧妙的接话技巧。
二、 重复话轮
会话过程中,接话者在听取说话人讲述时,可能会觉得 说话人讲的其中某一句话或某几个词是话题的重点,抑或是认为有值得更进一步探讨的话语,接话人往往会在接话过程中重复前说话人话语里的某个词语或是某句话语来继续话轮的进一步展开。重复不仅是以此来强调自己和说话人的关注点相同,更重要的是对说话人的认同,满足说话人被尊重被关注的需要,是对一致准则的遵守。
话轮的重复可以分为简单性重复和归纳性重复。
(一) 简单性重复
简单性重复是指接话人对上一说话人的话语进行完全
性重复,不改变上一说话人的语词、语义,只是一种强调似的简单的重复。这样的重复既是对话轮的衔接,又是对上一说话人的礼貌回应。
中央电视台《相约夕阳红》节目有一期名叫《李老汉和 他的儿子们》,主持人和嘉宾有下面一段对话:
主持人:现在有多少工人呢? 四儿子:我们固定工人将近300人。
主持人:固定的将近300人,还有不固定的呢? 主持人听了嘉宾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故事很激动,惊讶于嘉宾的玩具礼品加工厂从最初的二十几个工人发展到“固定的近300人”。而这一数据正是其创业成功的一个有力证明,故而主持人对此(“固定的将近300人”)作了必要的重复,并顺而引出“不固定的”问题。这种简单性重复对交际重点进行了强调,满足了说话者被认同被关注的需要,且引起了观众对这个数字变化的深深思考。这也是对一致准则的遵守,即尽力使自己与交际方保持一致。
其实,类似这种简单重复话轮的接话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里也是屡见不鲜的,这说明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很好地遵守着礼貌原则。
如李红和成芝在讨论刚刚结束的公务员考试。李红告诉成芝说:“今年的公务员考试题似乎不是很难,我考了145分。”成芝惊诧地答道:“你考了145分?天哪!你太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