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24-2024学年地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建的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的又一条“天路”,被外媒戏称为 “一辆巨大的过山车”,计划于2025年全线通车。该铁路穿越横断山区时多高桥、隧道,其主要目的是 A.尽量少占良田 C.降低显著的地形高差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区位因素。 【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川藏铁路沿线穿越了以三江并流为代表的横断山区,穿越横断山区为了克服地形的高差,设计者在这些路段规划了很多高桥和长隧道,C对,D不对。当地耕地较少,A不对。隧道等无法避开冻土,B不对。故本题选C。
2. 环境红利是通过征收环境税,对生态带来正相效益的同时又能够促使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我国的环境红利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数十万亿环境“债务”,即环境治理费用。 完成下面小题。
B.尽量避开冻土路段 D.便于野生动物迁徙
1.漫画《愧对子孙》反应的现象违背了可持续发展中 A.发展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2.下列抑制环境“债务”产生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A.转变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 B.转变能源消费结构,用石油取代煤炭 C.加强地质勘探,加大对能源的开发力度 D.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耗能工业 【答案】1.B 2.A 【解析】 【分析】
1.从图中看,图中的现象是上一代人过分掠夺资源,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违背了代际间的公平原则。答案选B。
2.根据材料,环境的中“债务”即环境问题。转变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有利于减轻环境问题,A对;转变能源消费结构,但是用石油完全取代煤炭,是不可能的,并且石油也是非可再生资源,B不对;加强地质勘探,加大对能源的开发力度,会加大对能源的消耗,导致能源短缺,C不对;发展高耗能工业会造成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D不对。 故答案选A。 【点睛】
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人们从环境中获取资源能源的速度超过环境的再生能力,就会导致资源短缺;人们往环境中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污染。
3.近年来,大城市城区交通拥堵日趋严重。读我国直辖市“机动车辆数和主城区道路里程”表,回答下面小题。
1.据表推测,堵车最严重的城市是 A.上海 C.天津
2.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的合理措施有
①发展公共交通 ②禁止购买私家车 ③建立立体道路网 ④错峰上下班 ⑤大力修建公路 A.①②③ 【答案】1.B 2.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交通。堵车主要是道路上车的密度太大,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可以从减少车辆、调整出行时间、增加线路方面考虑,但是要切实可行。
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主城区道路单位里程车辆数,北京最高,所以堵车最严重的城市是北京。选择B。
2.发展交通工具,特别是地铁、公交等可以缓解城区交通拥堵,①正确;禁止购买私家车不现实,② 错;建立体道路网增加通行,③对;错峰上下班,④对;大力修建公路在市区难实行,⑤错。选择D。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④
B.北京 D.重庆
4.昏爷的乡愁是家里的麦田,爸爸的乡愁是祖居的老屋,我的乡愁是村口的柿子树,如今久居城市的儿子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寻找那些终将逝去的农耕文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这种变化将会导致 A.农村经济走向衰落 C.农村空巢老年化减轻
B.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D.农村人力资本流失
2.家乡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哪种现象 A.出现再城市化 【答案】1.D 2.B 【解析】 【分析】
1.由农田耕作到果树种植,再到久居城市,年轻人口外迁,这种变化将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流失,D对。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同样提高,A错。人口迁出,农村土地压力减小,生态环境改善,B错。农村空巢老年化加重,C错。故选D。
2.B对。家乡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出现的郊区城市化,再城市化是对城内老区的改造建设,A错。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产业的发展,C错。城市化水平低,没有出现逆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是城市人口迁向农村或小城镇,D错。故选B。 【点睛】
由农田到果树种植,再到久居城市,年轻人口外迁,这种变化将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流失。人口迁出,农村土地压力减小,生态环境改善。舍弃老屋,居住城市,家乡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出现的郊区城市化。
5.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B.出现郊区城市化
C.第三产业推动了城市化 D.出现逆城市化
1.某年七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A.印度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 D.越南东海岸
2.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 【答案】1.A 2.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
1.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7月份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风,在西南风吹拂下,海水自西向东流,所以在索科特拉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的大量原油,油污带会随着洋流向东漂流,到达印度西海岸海域,故答案选A。
2.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这些植物特点是植物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气候进化的结果,该岛生存大量这种植物,反映了该岛气候干旱,炎热干燥,故答案选D。 6.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来完成下面小题。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1.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C.人均耕地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2.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提高粮食进口,缓减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D.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答案】1.C 2.D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
1.人均耕地面积=可耕地面积/总人口数,人均耕地最能全面反映人口总数与可耕地面积之间的矛盾;人均耕地减少,最能说明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C正确。
2.由材料“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可知,只有推广良种是因提高技术水平来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D正确;开发湿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粮食进口都没有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7.下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该社会发展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依赖环境,崇拜自然 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图示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植被破坏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 ④环境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