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探究
作者:林夕宝 余景波 刘美云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4年第01期
摘要:目前,有关1+X证书制度研究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影响下,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的现状,主要是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的育人效能,也会受到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从融合原则和融合框架两个方面,探究了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2-5727(2024)01-0004-08 202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了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人才培养制度试点工作。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和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主要阵地[1],应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实施的路径,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模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专业教学标准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南针,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不同行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也是不同的[2],1+X证书制度要求高职学生既要取得学历证书,还要获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职学生所要求达到的职业技能,主要是学校通过教学和培训完成。要实现1+X证书制度的目标,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必须要进行重组和重新修订,其中关键是课程设置、教学环节、资源条件,要做到与企业行业职业技能等级大致[3]。然而,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之间融合,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因此,厘清这些影响因素,对构建顾及多因素的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路径显得尤为重要。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是实现1+X证书制度设置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从专业教学标准课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方面思考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融合的路径[4]。同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还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着紧密的关联性,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调整要与企业行业人才技能新要求相适应[5],也就是高职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融合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先要搞清楚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现状、成因,发现影响两者相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融合的框架结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1+X证书制度研究现状
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后,1+X证书制度成为教育界热门话题之一。从中国知网上检索文献,可以发现学者主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1+X证书制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这些成果对高职院校试点1+X证书制度具有很好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作用。 (一)宏观研究
孙善学是较早研究1+X证书制度的学者,他认为,1+X证书制度是引领職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是职业教育有效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重要机制,同时,有利于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6]。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政策顶层设计的重大创新,是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的重要平台。唐以志认为,通过社会化机制开展职业等级标准认证、教材和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是一种创新的机制设计[7]。李政从背景、定位和试点策略对1+X证书制度进行全面解读,并提出现阶段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的策略[8]。王兴等人将1+X证书制度与国家学分银行相结合,探讨了1+X证书制度的两个基础、一个架构、五个主体和一个保障体系[9]。 (二)微观研究
1+X证书制度微观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和1+X证书对专业建设影响等方面。戴勇等人从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等方面研究了1+X证书制度,提出职业院校要承担1+X证书制度的责任担当,与社会评价组织紧密合作,是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所必须需要的配套制度[10]。高职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主要力量,李寿冰从对接专业技能等级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策略,并指出应严把证书引入、培训、考核和学生毕业等关键环节,提高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金量,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11]。 二、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现状及成因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突出特点,然而,其育人模式往往存在着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子”。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和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被正式确定为一种教育类型。高职教育作为试点1+X证书制度的重要力量,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是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是高职院校试点1+X证书育人制度的重要基础。而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现状不能让人“满意”,也影响到了1+X证书制度试点效果。 (一)现状
1.高职专业教学标准没有充分顾及企业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职专业教学标准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大多考虑学校本身客观条件,没有从企业行业用人客观需求方面去考虑。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注重从学生客观知识背景出发,考虑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需要,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随着高职扩招,学生对知识的多元化需求和层次的多样化,造成有些高职院校会制定出“较低”层次的专业教学标准,有时甚至会出现高职教学标准低于中专教学标准现象,这种现象往往在民办高职院校经常出现。按照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质,不难看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该与企业行业人才需求紧密衔接。如果专业教学标准与行业企业人才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不能很好融合,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将会出现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尴尬”局面。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其存在价值。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规定了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所必须要完成工作,如果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不能很好地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高职教育社会服务的属性。 2.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存在“空洞”现象
高职院校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水平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关联性。高职院校有时为迎合人才培养水平的“高大上”,追求人才培养相关材料,包括专业教学标准呈现出“高大上、空洞”现象。高职专业教学标准提出的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和资源支撑,有时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所拥有的资源所不能支撑的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规格,有时超出了企业行业人才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现阶段条件却不能很好支撑起这样的人才培养规格。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空洞”现象,给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带来比较大的干扰。首先,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会出现方向上错误,高职学生适用性将会大打折扣,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会进一步降低;其次,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在“空洞”专业教学标注影响下,高职院校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能会出现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地方,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人才培养工作;最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空洞”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会出现浮躁的情况,这不利于高职教学工作有序化开展。 3.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受限于校企利益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所倡导的1+X证书制度的目的之一在于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追求的利益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学校和企业在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上存在着一定矛盾性。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实现其社会效益,然而,企业所进行的活动往往以追求利润为目标。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的内容包括了实训基地,其中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一定的实习实训场地,1+X证书制度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需要借助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企业认为不能带来预期利润,往往不会真正将自身资源投入到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的过程中,这就会造成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之间出现一定“裂缝”。不可否认,企业进行1+X证书鉴定既有社会利益、又有经济利益。而企业往往将经济利益放在一个比较突出的位置,高职院校则更加注重1+X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