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探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绿色、健康的环境追求也在不断提升,林业发展以及环境治理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使得越来越多的营造林新技术、新理念得以研发、改进和应用,不仅为林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获得了显著的生态环境治理和改善成效,推动了我国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营造林技术;林业发展;应用 1导言
当前人们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不断地攫取森林资源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受到影响。营造林技术可以人工营造林业资源,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取需求的林业产品;另一方面能够补充林业资源,起到维系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因此营造林技术是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技术。 2营造林技术的概念与重要意义 2.1营造林技术基本概念
营林造林工作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营造林技术的先进性决定着营林造林的效率和科学性。一般来说,林木生长需求时间较长,稳定性不足,但是营造林技术可以在短期内培养出数量较为可观的树木,让林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照顾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让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营造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进一步减少降低了种植损失,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2应用营造林技术的意义
营造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是显著的,因为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好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然而一些国家或地区将经济建设当作当前首要任务来抓,不管生态环境恶化,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然而,生态环境恶化会造成发展基础不扎实,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及长期性就难以保证。所以,在经济建设的同时,需要进行生态环境建设,要做到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两头抓、两头硬,以此获得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对策,从而促使社会全面发展。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是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在营造林项目上,应用科学合理的营造林技术,减少土地沙漠化,可起到防风固沙、改善及绿化环境的效果,确保生态平衡。为了保证营造林技术的合理使用,有关制定者、实施者都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技术,建立“绿色长城”,以此固土、净水,最大化发挥森林的作用。在一定区域内选择合理、科学的营造林技术,有利于改善营造林地的环境,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往,我国林业建设是为了提供更多的木材资源,无休止、无度砍伐,破坏了生态环境。现阶段,林业发展应转变思想,将生态环境建设时刻抓在手上。近年来,随着林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营造林技术也在不断改变,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挖掘林业经济价值,如可种植部分珍贵苗木或者是适合当地环境的木本中草药。所以,营造林技术的实用性在于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社会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统筹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 3新时期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 3.1在病虫害迹地的应用
首先,需要工作人员对林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掌握,对林木的病虫害情况进行了解。一方面根据病虫害种类采取妥善的治理措施,另一方面使用销毁等方法,对遭受病虫害侵蚀较为严重的林木进行处理,限制林区病虫害问题的进一步扩散,降低病虫害对其他林木造成的影响和损害。其次,工作人员在了解林区病虫害情况的过程中,应同时对林区杂草情况进行检查,如果杂草过于茂盛或杂草同样存在遭受病虫害侵蚀的情况,应及时对林区的杂草进行清除,不仅有助于破坏林区适宜病虫害繁衍和发展的环境,还可以有效避免林区出现病虫害复发的情况。最后,在病虫害较为严重的迹地开展造林工作时,工作人员还可以适当栽种一些樟树等病虫害抵御能力较强的树种,有助于提高林区的病虫害抵抗能力,促进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3.2采伐迹地的应用
营造林技术在采伐迹地的应用,首先,需要工作人员对林区进行清理,将倒木以及采伐木运出林区,并对枯立木、有病虫害问题的林木以及采伐作业过程中受损严重的林木进行部分采集,然后按照相关操作规范对枝丫等林间杂物进行妥善处理。其次,工作人员需要对林区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和掌握,比如,对保留林木的种类以及伐桩密度等情况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以及林区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树种进行培育和栽种,并科学规划树种的补植区域和补植密度,确保苗木能够正常发育和生长,保证营林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应对伐桩间距较大的区域进行树种补植,提高林区资源的利用效率。
3.3在火烧迹地的应用
营造林技术在火烧迹地的应用,首先,需要对造林区域进行整理以及合理规划,然后根据林地用途及气候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培育和栽种。其次,为了提高林区的病虫害抵御能力、促进林分的生长,目前的造林工作通常会采用混交树种种植模式,比如,通过种植桉树、樟树等虫害抵抗能力较强的树种,抑制林区虫害的繁育和扩散,提高林区树种的成活率。在使用混交树种种植模式时,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根据林区环境条件以及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科学选择混交树种,还需要对不同树种的栽种比例以及分布等情况进行细致研究和规划,最大程度减少不同品种林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干扰,提高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相关建议及措施分析 4.1科学选择苗木
“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历年来都是我国园林病虫害防治所执行的基本方针,想要实现良好的预防成效,首先就需要从苗木入手,做好苗木病虫害检疫措施。随着我国园林绿化面积的渐渐拓展,在苗木调运与引种方面的工作日益频繁,为病虫害传播提供了大量的机会,针对此类现状,需要相关负责机构加大病虫害检疫力度,防止有病虫害的苗木被引入园林。此外,选种时还需优先选用对病虫害有较高抗性的树种,一般来讲,乡土树种在本地区域内与其他树种相比抗病虫害的能力较高。因此,可优先选用当地乡土树种,以此来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
4.2高度重视林地修整工作
林地修整工作作为林业营造林的关键和基础,对营造林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为苗木健康生长打下扎实基础。在进行林地修整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林地表层杂草,适时翻新林地土壤,按照各地区土壤情况及各类树种的生长特性,选用合适的林地修整对策,从而提高林业营造林的质量。
4.3加强技术培训及管理
在林地苗木生长期间,有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培训,以此获得更多专业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在苗木种植生长开始阶段,吸收水分能力不足,不需要浇灌太多水,在后期管理中应结合具体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浇灌时间及水量。与此同时,强化苗木的病虫害预防与治理,定期喷洒防虫和驱虫药剂,以此保证营造林中苗木的快速生长。此外,引入合适的苗木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幼苗前期种植的成活率,为林业造林管理工作给予便利。 5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营造林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使我国的林业建设成果和发展速度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同时,目前营造林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急需进行研究和解决,在充分应用营造林技术和科技手段的基础上,才能确保营造林工作达到预期效果,为我国林业产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俊财,李森武.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8(24):106. [2]张艳华.新时期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22):206. [3]吴斌.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及意义[J].农业与技术,2019,39(01):114-115.
[4]李琰锦.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9(3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