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内容: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第四单元包括民族团结、港澳回归、海峡两岸交往三课内容,核心都是祖国政策推动下的团结和统一。民族团结是稳固大陆政权的关键,是维护统一的基础。 部编版的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增了以下几点内容:“共同繁荣发展”一目中新增发展不平衡的典型民族案例,国家推动民族建设的描述,西部大开发范围、青藏铁路和相关课后阅读;同时要学生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三级管理和内蒙古首推;民主改革、社会改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对民族分布特点的地理知识及我国古代的民族政策较为熟悉,在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原因上更易于突破;学生在文字史料的解读上稍微困难些,多展示图片资料,使学生更易理解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意义及共同繁荣发展的各项措施,从而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史料,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背景、法律化过程,理解意义;知道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理解共同繁荣有利于民族团结。通过研读数据图、地图等材料,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分析论证问题的历史学科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依据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图片,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于2015年在鄂尔多斯市举行。同学们听到了很熟悉的歌曲,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爱我中华》歌曲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大团结》一课。 二、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

图片展示《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教师设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学生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生根据教材得知: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教师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前提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依据是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权限是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从前提、依据和权限三方面来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2.法律依据

教师设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怎样确立下来的?展示图片和材料: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生回答: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教师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经历了制度化、法律化的过程。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原因

教师过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讨论一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内容: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第四单元包括民族团结、港澳回归、海峡两岸交往三课内容,核心都是祖国政策推动下的团结和统一。民族团结是稳固大陆政权的关键,是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syir49xqd5nd0e7n2yj9vfqx3d4wu015z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