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
(2009年数学常规课教学区域专题研讨)
“目标是起点,也是归宿”,诚然,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决定教育有效性的关键要素。在幼儿教育中,我们从目标体系划分,一般可分为教育总目标一一各年龄阶段目标——教学活动目标三个逐级转化的层级教育目标。其中,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最具体化的体现,它是基础之基础,决定着整个教育总目标的落实与达成度。 一、问题分析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是一个教学活动究竟要教孩子学习什么,获得什么,所以教学目标就如“路标”,它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引领着教学过程顺利开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仍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
1、目标定位太低。在一些观摩活动中,我们时常会碰到一些看似过程顺畅,形式新颖、师幼对答如流的“完美”活动。但透过现象看内涵,我们不免会反思:活动的知识点在哪里?活动中幼儿获得了什么?究其实质,教学目标制定未能准确定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忽略了挑战性。案例: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纸制品》,教师为此制定的知识目
标是“收集、观察各种各样的纸制品,了解其质地和用途”。显然,这样的目标定位只停留在浅层次的观察上,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无需付出努力就能做到,所以我们在知识点的难易层次上必须提升一个梯度,如可增加“尝试根据某一特征给各种纸制品进行分类”的坡度设置,这样才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跳一跳才能摘得到果子”的成功感。
2. 目标表述笼统。有的教学目标虽看似表达完整连贯,但从任何一点教学目标看,都无法断定这个教学活动究竟教的是什么,甚至个别教学目标可套用到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
如:一位教师制定的目标是:(1).了解各种水果都是有种子的。(2).有求知的欲望,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存在着笼统含糊的问题,第一点目标缺乏可操作性,第二点目标更缺乏针对性,适用于任何一个科学活动。案例:中班体育活动“猫捉
老鼠”的目标表述为:引导幼儿练习钻、爬、翻等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与协调性;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友好合作的能力以及爱劳动的良好品德。这两条目标看似全面,既有动作,又有身体素质,还有社会性、个性品质,但却是准确性不够的几条很笼统的目标,如爬的动作要领是手膝着地爬,还是手脚
3. 表述方式不一。如果我们从表述的逻辑性看,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中还存在着行为主体不统一的现象。例:体育游戏“小动物开车”中目标一:“练习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并能学会互相不碰撞”。这是从幼儿行为发展目标,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即把幼儿作为主体来表述。目标二:“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这是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目标,即把教师作为主体来表述。两种表达方式同时出现在一个教学活动目标中,表述主语混乱,前后不统一。
案例1:大班美术教学活动“年画”的目标为:培养幼儿喜欢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年画;教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图案、线条的变化绘画年画。由此可见,目标表述中运用了“培养”“教”等词,表明这次活动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期望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幼儿“喜欢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年画”“运用图案、线条的变化绘画年画”的绘画技巧以及“大胆尝试”的作画态度。这种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表达了教师组织这次教学活动预期的教育作用。
案例2:班美术教学活动“多彩的秋林”的目标为:一是能欣赏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二是能用点画技法表现秋天的树林,并大胆尝试、欣赏色与色交融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三是能与同伴合作使用颜料和画笔,并能正确摆放和收拾。这个活动的目标是从幼儿角度来表述的,表达了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行为目标:“能欣赏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能用点画技法表现秋天的树林”“能与同伴合作使用颜料和画笔”等也就是通过教师设计的活动,了解幼儿在主动地欣赏、作画过程中,其认知经验、美术技能、创造性和表现力等方面发展水平的状态。发展性目标表现的是教师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起点出发,期望得到的新的发展。幼儿教师承载着教育的目的性,幼儿显示着发展的可能性,这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因此,思考任何一个教育、教学活动时,既可以从教育角度出发提目标(教育目标),也可以从幼儿角度出发提目标(行为目标)。自贯彻《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后,一线教师往往采用发展目标的表述方式,但常常又混淆不清。
案例3:小班音乐活动“北风爷爷别神气”的目标:学唱歌曲,能有力、自豪地演唱歌曲(这是发展目标);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歌曲内容(这是教育目标);初步探索创编歌词,提高幼儿演唱兴趣(前半段是发展目标,后半段是教育目标)。
我们暂且不分析这三条目标是否适度、是否符合小班幼儿特点,单从表述目标的角度看,教师在准备这节课时思路是混乱的,一会儿从教育者角度提要求,一会儿又从学习者角度提要求。笔者认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体现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因此,在思考目标时应该从本次活动的教育价值考虑,更应从幼儿的发展价值考虑,并努力追求目标的一致性,在表述目标时应尽量从一个角度出发进行陈述,避免思维的混乱。
二、目标原则
《纲要》强调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学活动要体现幼儿的经验。因此,我们不能惟书至上,照搬照抄,而应在遵循《纲要》标准的同时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宜性、个性化,否则,会导致教学活动目标过难或挑战性不足,教学活动会成为单纯的谈话和表演。基于这点,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可遵循以下几点: (1)体现幼儿年龄特点。目标制定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只有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因此教师要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现状及内在需要,使教学活动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案例:小班绘
画活动“美丽的鲜花”的目标表述为:通过学画各种形状的小花,提高幼儿对花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良好品质,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这是一个小班的绘画教学活动,一般小班幼儿认知经验少,一个活动中能大胆地表现一两种花就不简单了,还提“各种形状”就太多太难了,而“耐心、细致”就小班幼儿来说在这个活动中也不太合适,应鼓励他们大胆地画,再则,学画各种形状的小花怎么培养“发散性思维”呢?因此,本项活动的目标可作以下修改。如果以教育目标呈现,可以这样表述:引导幼儿感知花园中多种颜色、形状的花,感受花的美丽;鼓励幼儿大胆地选用手指或棉签点画出自己喜爱的花。如果以发展目标呈现,可以这样表述:能感知花园中多种颜色、形状的花,感受花的美丽;能大胆地选用手指或棉签点画出自己喜爱的花。
(2)体现领域学科特点。要关注本领域的核心价值,比如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倾听、感受、理解、表达,不同的语言教学形式,侧重点有所不同;科学领域的核心价值,倾向于孩子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多种感官多通道对事物的感知,对事物探究的兴趣的激发等等;而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更倾向于对美的感受与表达。案例:我们再从以下
三个案例来看目标的表述。第一个案例目标的表述为:学习儿歌,感受小主人公(李苗苗)爱动脑筋的形象特点;乐于向小问号学习,并能初步提出自己的问题。第二个案例目标的表述为:学习用绘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问题;能大胆地构图,比较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第三个案例目标的表述为:初步学唱歌曲《为什么》,会用提问的语气唱;能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对探索周围现象有较浓的兴趣。
从目标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以上三个案例虽然都是围绕小问号、提问题等开展的活动,但却是三个不同领域的活动。第一个是语言活动,第二个是美术活动,第三个是音乐活动。因为每个案例的目标表述都清楚地提出了相关领域的目标,当然又同时分别涉及兴趣、能力、社会等其他方面的目标。即使是综合活动,其目标也不应是面面俱到的大杂烩,而应该重点突出。如综合活动“快乐大家庭”的目标可以这样表述:能围绕调查表和照片的内容介绍自己的家庭,语言清楚、比较连贯;乐意与同伴交流家庭中快乐的事情;能安静听别人的发言,分享爱父母、爱家庭的快乐心情。从以上目标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以社会和语言为主的综合活动,还涉及观察调查表和照片等内容,但是不需要面面俱到,只突出主要目标就行了。
三、活动目标要具体细化
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指引,是评价教学效度的标尺。所以,只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目标,才能够为教学过程导航,才能够给检测学习达成度以标尺。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时要具体,要对教材和幼儿学习能力分析透彻。如当我们面对一个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审视其中蕴涵哪些知识和技能点,还要推敲在何种程度上操作,才能够对所教幼儿产生真正教育意义上的价值;其次,要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获得知识技能的方法;在相关的学习中,还需要分析所蕴涵哪些情感、社会性价值。而且,每个活动内容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侧重点。案例:小班科学活动《水果里的种子》教学活动目标是:1.品尝苹果、桂圆、橘子
等水果,知道水果里的籽就是种子,种子种在泥土里能长出苗苗。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