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吐血整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

2020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第一部分 经济学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

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当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时,表明两种商品的关系为两者为替代品

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总是同方向的,所以,Es的符号始终为正值。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心里的一种主观评价

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就越高。第二,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无差异曲线上的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商品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预算约束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取决于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 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消费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

预算线的斜率等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切线斜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恰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替代效用和收入效应

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企业的隐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

第1页 共29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1. 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势,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 2. 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3. 个人企业优点是利润动机明确,决策灵活自由,管理简便直接。弱点是资金有限,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

力弱。

4.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5.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6. 生产是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产出是企业获得销售收入的基础 7. 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8. 投入一般可分为可变投入和不便投入。

9. 生产函数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这之间的关系,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的生产技

术水平为条件,当技术水平发生变化时,生产函数也会发生变化。 10. 总产量是指生产出来的用食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11. 平均产量是指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12. 边际产量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伙产出

13. 规模报酬: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

产量的变化。

14. 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15. 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16. 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17. 成本又称生产费用,是生产过程中企业对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指出。也可以说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

程中所支付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

18. 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

高收入

19. 生产成本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20. 显成本是指企业购买伙租用的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21. 隐成本是企业自己拥有并使用的资源的成本。

22. 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和经济利润相对的正常利润,通常是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

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所以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23.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的固定成本 24. 短期总成本等于总固定成本加总可变成本(TC=TFC+TVC) 25. 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称为边际成本

26. 平均成本也叫平均总成本,也即我们常说的单位产品成本,是生产每一单位产品的成本,是总成本除以总产

量所得之商。

27. 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28. 固定成本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

上升的

29. 成本曲线是用图形反映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30. 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平均可变成本处于最低点

31. 平均总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边际成本曲线是先下降后上升的

曲线

32. 可变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1. 所谓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

易程度的综合状态。也可以说,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 2. 市场类型的划分标准是市场上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有三个: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

目或企业数目、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 3. 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4. 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产品是否具有差别性 5. 完全竞争(又叫纯粹竞争)市场特征:(1)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或买者和卖者,且生产者的规模都

第2页 共29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很小。(2)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既不存在产品差别。(3)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4)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1)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它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2)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3)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在实际生活中,公用事业、电力、固定电话近似于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形成的条件:(1)政府垄断(2)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3)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形成的完全垄断(4)自然垄断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1)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2)产品具有差别性;(3)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什么进入障碍;垄断竞争是比较符合现实生活的市场结构,如香烟、啤酒、糖果等产品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1)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2)它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3)他们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4)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由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的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决定其均衡价格。 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这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也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是相同的。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根据这个产量就可以确定均衡价格。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较,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向市场供应的产品数量较少,而产品价格较高,完全垄断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但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完全垄断企业并不是为所欲为的。 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是: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第二,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的隔离开的,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第五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经济主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由于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着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

私人物品的特征:竞争性、排他性 公共物品的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纯公共物品的特征:完全的非竞争性、完全的非排他性,如国防、治安等

准公共物品的特征:有限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关于私人物品的表述:.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该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具有独占性;一个人不进行购买就不能消费该物品。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政府应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其方式和措施包括:

第一,为了限制和消除垄断,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还可以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第二,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

第3页 共29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性内部化的手段以及明晰产权。第三,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第四,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六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GDP=C+I+G+(X-M)) 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生产要素收入(包括工资、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公司税前利润)、非生产要素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非生产要素包括: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

我国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

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C+I=C+S

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C+I+G=C+S+T

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I= S+(T-G)+(M-X)、C+I+G+(X-M)= C+S+T 三部门条件下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涉及的部门是:企业、消费者(居民)、政府部门 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 凯恩斯消费理论主要由三个假设构成:第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第二是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第三是,凯恩斯认为消费对收入的比率,即“平均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 储蓄是收入中减去消费的余额。从公式Y=C+S可得:S=Y-C

乘数又称作倍数,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同其他变量所发生的连锁反应的大小或倍数之间的关系。投资乘数,即指在一定的消费倾向下,投资的增加可导致收入和就业量按投资量成倍地增加。

第七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用现价计算的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和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发展。.

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 经济增长因素分解:(1)两因素分解法(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把经济增长看作某一项生产要素,劳动或资本与其生产率的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三要素分解法(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要素分解)

全要素生产率是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金属进步因素对机构及增长的贡献份额。

索罗余值:GA=GY-αGL-βGK

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矿长和收缩。经济周期需要通过一组经济总量指标,包括GDP、就业、金融市场指标等才能够说明情况。 经济周期主要有三种类型: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

长周期又称长波周期或康德拉耶夫周期,每个周期的长度平均50-6-0年。中周期又称为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每个周期的平均长度约为8年左右。短周期又称小循环或基软周期,他的平均长度约为3-5年。人们一般关注的都是中周期。

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经济周期又分为:古典性周期和增长型周期。

一般来说,可以 把经济周期划分为两个阶段,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如果衰退特别严重,则可称为萧条。扩张阶段又可以称为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复苏是扩张阶段的初期,繁荣是扩张阶段的后期,紧缩阶段的最低点称为谷底,扩张阶段的最高点称为峰顶。

经济波动的一般原因:投资率的变动、消费需求的波动、技术进步的状况、语气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动、国

第4页 共29页

16.

17.

18. 19. 20.

21. 2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在实际经济分析工作中,就可以把一系列经济指标划分为一直指标、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所谓一致性指标,也叫同步指标,这些指标的峰顶与谷底出现的时间与总体经济运行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一致,可以综合地描述总体经济所处状态。在我国,一般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视为一致指标。所谓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迹,例如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M2等就属于先行指标。所谓滞后性指标是对总体经济运行中能够已经出现的峰顶和谷底的确认,入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第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第三,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第四,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逐步改善。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程式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内容主要是要出尽“三个转变”:一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八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价格总水平也叫一般价格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如月、季、年)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意识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等;二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价格指数就是用来反映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价格水平变化的趋势和变化程度的相对数 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1,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MV=PT或P=MV/T)2、总需求和总供给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成正比;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

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反之,如果总需求增长慢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下降。

价格总水平的经济效应:价格总水平对工资的影响;价格总水平对利息率的影响;价格总水平对汇率的影响;价格总水平变动的间接效应。

价格总水平对工资的影响:工资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是以当时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工资,实际工资是扣除了价格变动影响因素的工资。

在价格总水平下降过程中,如果名义工资不下降,或下降幅度低于价格的下降幅度,实际工资就回上升,反之亦然。

由于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利率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也叫市场利率,是指银行当时规定的和发布的利率,而实际利率是扣除了价格总水平变动影响因素的利率,也可以是在货币购买力不变的利率。

实际利率取决于名义利率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率之差。

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高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国货币就会贬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一定会上升。反之,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低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币就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当外国价格总水平稳定或上升,而本国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本币也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

价格总水平变动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具有一些间接效应。主要包括: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间内(如一周或一天)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属于失业人口: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

就业人口:是指在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在发达国家,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失业在总人数与民用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即:失业率=(失业总人数/民用劳动力总人数)*100%

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民用成年人口总数的比率,即: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总数)*100%

第5页 共29页

2020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吐血整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2020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汇总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ssw20q30m670et7c26i4qfr01784a016m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