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规范化诊治方案
子宫内膜癌规范化诊治方案(草案)
前言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20%~30%),高发年龄60~65岁;由于人类寿命延长和肥胖人群增多,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仍持续上升,40岁以下患者有增多趋势。目前认为有两种类型内膜癌,Ⅰ型即雌激素相关型,多见于年轻妇女,源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多为子宫内膜样癌,分化好,预后好;Ⅱ型为非雌激素相关型,多见于老年妇女,内膜多萎缩,为内膜自身恶变,分化差,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多为特殊类型癌变。近10余年手术-病理分期在世界范围实施及临床研究的进展,内膜癌的诊治更加规范化,在适宜的手术范围,术后放疗化疗的合理选用上均有较大进展,其5年生存率已有一定的提高。 4-1.诊断 4-1-1.病史
子宫内膜癌发病与雌激素持续增高,遗传等因素相关,病史中应重视以下高危因素
4-1-1-1.肥胖、不育、未产、延迟绝经(52岁以后绝经)。 4-1-1-2.与垂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糖尿病,高血压 4-1-1-3.与妇科雌激素增高有关的妇科疾病等: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瘤,子宫内膜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史和子宫肌瘤有不规则出血者。
4-1-1-4.有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史者。
1 / 1
子宫内膜癌规范化诊治方案
4-1-1-5.有癌家族史、多发癌及重复癌倾向者(乳腺癌,卵巢癌等,如:LynchⅡ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等)。 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若有症状出现应行分段诊刮,并严密随访。 4-1-2.症状
4-1-2-1.阴道出血 (1)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症状,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为绝经后妇女(占70~75%),90%以上有阴道出血症状,绝经时间愈长出现阴道出血者,发生内膜癌的机率愈高。(2)围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约20%的内膜癌患者为围绝经期妇女。(3)40岁以下妇女月经紊乱或经量增多,年轻患者近年有增多趋势(5~10%)。 4-1-2-2.阴道不正常排液:可为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 4-1-2-3.下腹疼痛及其他症状:下腹疼痛可由宫腔积脓或积液引起,晚期则因癌肿扩散导致消瘦,下肢疼痛等。
应重视阴道出血、排液等症状。有以上症状妇女均应考虑有无内膜癌可能性,并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 4-1-3. 检查
4-1-3-1.全面查体:注意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4-1-3-2.妇科检查:排除阴道、宫颈病变出血及炎性感染引起的排液。早期盆腔检查多正常,晚期可有子宫增大、附件肿物、贫血及远处转移的体征。 4-1-4. 辅助检查
4-1-4-1.细胞学涂片:阴道脱落细胞学涂片(阳性率低),宫
1 / 1
子宫内膜癌规范化诊治方案
腔细胞学涂片(阳性率增高),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4-1-4-2.经阴道B型超声检查:可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内有无赘生物、内膜厚度、肌层有无浸润、附件肿物大小及性质等。为无创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绝经后妇女内膜厚度<5mm时,其阴性预测值可达96%。
4-1-4-3.分段诊刮:确诊或排除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方法,并可作为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依据。应将宫颈管刮出物及宫腔刮出物分别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4-1-4-4.宫腔镜检查:近年来,宫腔镜检已广泛应用于宫内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可直接对可疑部位进行活检,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常规诊刮的漏诊。多用于经阴道B超检查子宫内膜无明显增厚和病变;或经诊刮活检阴性,仍有反复出血的患者。 4-1-4-5.对B型超声检查子宫腔内有大量赘生物,肌壁有明显浸润者,可作宫颈管搔刮(ECC)和宫腔赘生物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4-1-4-6.MRI、CT、CA125等检查:有条件者可选用MRI、CT检查及CA125检测。MRI、CT对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相同,MRI对宫颈受累及肌层浸润深度的预测准确度优于CT。若CA125值明显升高,应考虑可能有子宫外病变存在。 4-1-5. 诊断步骤
应根据分段诊刮、或宫腔活检,或宫腔镜活检,最后病理检查结果等作出诊断,见图1。应注意子宫内膜腺癌浸润(或癌掉入宫
1 / 1
子宫内膜癌规范化诊治方案
颈管)和宫颈腺癌的鉴别。
根据病理检查结果确诊,配合其他辅助检查进行术前临床分期。
4-2.分期 4-2-1. 临床分期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1971年)规定,于1989年10月以前对子宫内膜癌按1971年之规定进行临床分期,见表1。对无法手术,单纯放疗者现仍采用1971年临床分期。
1 / 1
子宫内膜癌规范化诊治方案
4-2-2.手术-病理分期
FIGO于1988年10月推荐使用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法(1989年后全面应用于临床)。见表。
有关分期的几点说明:
1.由于子宫内膜癌现已采用手术分期,以前使用的分段诊刮来区分Ⅰ期或Ⅱ期方法不再应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