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民用建筑冻土工程地质勘察
8.1 一 般 规 定
8.1.1 本章适用于冻土地区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的冻土工程地质勘察。
8.1.2 勘察阶段的划分,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宜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三个阶段。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确定场地方案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当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要工程,尚应进行施工勘察;对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的场区,在已有较充分的冻土资料或建筑经验的条件下,可简化勘察阶段。
8.1.3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应包括下列主要工作: 8.1.3.1 收集和研究场地及邻近地段勘察资料和建筑经验。
8.1.3.2 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冻土的分布规律、冻土构造特征、冻土现象及发育程度和地下水埋藏条件等。
8.1.3.3 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物理、热学与力学等冻土技术参数。
8.1.3.4 提出冻土地基设计原则和基础设计方案的建议,预测建筑物施工和运营后对环境的影响。
8.2 可行性研究勘察
8.2.1 可行性研究勘察,除应对拟选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外,尚应进行下列工作:
8.2.1.1 准备工作: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和附近地区的工程地质资料以及当地的建筑经验。
8.2.1.2 通过踏勘、了解场地地貌、构造、冻土特征、岩土性质、冻土现象及地下水情况。 8.2.1.3 对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当已有资料和踏勘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及必要的勘探和测试工作。 8.2.2 选择场址时宜避开下列地段:
(1)冻土现象发育及其对场地有直接危害或潜在威胁的地段。
(2)地基土为融沉或强融沉的不稳定地段。
8.2.3 选择场址勘察阶段报告的内容,应重点阐明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问题,根据搜集的资料和必要的勘察工作,对各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冻土现象、地层和地下水条件等基本概况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设计方案比选意见和建议。
8.2.4 选择场址勘察应提出以下图件: (1)不同方案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不同方案场地冻土区划图,比例尺1:5000-1:10000。 (3)冻土工程地质剖面图。 (4)地质柱状图或综合地质柱状图。 (5)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图表。
8.3 初 步 勘 察
8.3.1 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并为确定建筑总平面布置,冻土地基的利用原则、基础方案及冻土现象的防治措施进行论证,以及建筑场地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措施提出建议。
8.3.2 初步勘察前应搜集下列资料: (1)选址阶段的勘察资料。 (2)建筑区范围内地形资料。 (3)建筑区工程的性质及规模等。 8.3.3 初步勘察阶段,应进行下列工作:
8.3.3.1 初步查明冻土的分布规律,以及冻土现象的类型、成因和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在建筑物使用期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 8.3.3.2 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8.3.3.3 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的建筑场地,应判明场地的地震效应。 8.3.3.4 查明构造地质、环境地质对建筑场地的影响。
8.3.4 初步勘察阶段,勘探线、点、网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8.3.4.1 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边界线、地质构造线及地层界线。
8.3.4.2 勘探点的布置应考虑每个地貌单元类型的地貌交接部位,在微地貌或冻土现象发育地段应适当增加勘探点的数量。
8.3.4.3 在同一地貌单元,地形平坦、冻土工程性质较均一、分布面积较大的场地,勘探点可按方格网布置。
8.3.4.4 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可根据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按表8.3.4 确定。
8.3.5 初步勘察勘探孔分一般孔和控制孔两种,其深度可根据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按表8.3.5 确定。
8.3.6 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适当增减勘探孔深度:
8.3.6.1 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除控制性勘探孔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其他勘探孔到基岩即可。
8.3.6.2 在预定深度内为少冰冻土,除控制性钻孔钻入预定深度外,其他钻孔可适当减少钻入深度。
8.3.6.3 在预定深度内遇到饱冰冻土、含土冰层或纯冰层时,可适当加深或予以钻穿。
8.3.7 初步勘探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初步勘察取土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在平面上应均匀分布,数量一般占勘探孔总数的1/4-1/2; 取土样和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的特点和冻土的均匀程度确定。各土层一般均需取样和取得测试数据:在不同地貌单元应设置地温观测孔,观测孔的深度应大于地温年变化深度。
8.3.8 初步勘察时应进行下列水文地质工作:
8.3.8.1 初步查明冻土区地下水类型;冻结层上水、冻结层间水和冻结层下水的贮存形式、、埋藏条件相互关系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8.3.8.2 当地下水有可能浸没或浸湿基础时,应取水样进行对建筑材料的浸蚀性分析,一般地区取样地点不宜少于两处。 8.3.9 初步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8.3.9.1 工程性质、任务要求及勘察工作情况。
8.3.9.2 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条件、冻土分布规律、地下水埋藏条件等。 8.3.9.3 场地的稳定性、冻土现象、地震基本烈度及建筑的适宜性评价。 8.3.9.4 冻土物理、热学与力学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8.3.9.5 对冻土地基的利用原则、基础形式的确定和冻土现象的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证。
8.3.10 初步勘察报告应提出以下图件: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冻土工程地质图或冻土工程地质分区图。
(3)冻土工程地质剖面图,地质柱状图或综合地质柱状图。 (4)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以及冻土工程计算的有关报告和图表。 (5)冻土地基基础方案以及冻土现象防治的建议等有关图表。
8.4 详 细 勘 察
8.4.1 详细勘察应按不同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冻土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冻土技术参数;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及冻土现象的防治方案提出结论与建议。
8.4.2 详细勘察前应取得下列资料:
(1)取得附有坐标及地形的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
(2)各建筑物的整平标高、上部结构特点、性质、规模、地下设施情况等。
(3)可能采取的基础形式、尺寸、埋置深度、单位荷载或总荷载,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地基基础设计施工方案。
8.4.3 详细勘察应进行下列工作:
8.4.3.1 查明冻土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所需冻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的建议。
8.4.3.2 查明建筑物地基范围内的冻土类别、构造、厚度、温度、工程性质并计算和评价地基的承载力与稳定性。
8.4.3.3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变化幅度和地层的渗透性,并评价对地基基础冻胀与融沉的影响。
8.4.3.4 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和金属的浸浊性。
8.4.3.5 在塑性冻土分布地段,对一级或重要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沉降差异沉降或整体倾斜。
8.4.3.6 利用塑性冻土作为重要建筑物地基时,应作下列静载试验: (1)对于桩基应作桩的静载试验。
(2)对其他类型基础宜作静载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
8.4.3.7 在确定融土的变形特征时,允许根据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用计算方法确定土层的变形。
8.4.3.8 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应进行地质环境变化的监测和预报工作。
8.4.4 详细勘察勘探点的布置应按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等级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8.4.4.1 对一级、二级建筑物宜按主要柱列线或建筑物的周边线布置;对三级建筑物可按建筑群的范围布置勘探点。
8.4.4.2 对重大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勘探点;对重大的动力机器基础,勘探点不宜少于3 个。 8.4.4.3 对高耸构筑物(如烟囱、水塔等) ,勘探点的数量应根据高度、荷载大小、冻土条件等综合考虑,一般不少于2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