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学习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在语言学习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潜心研读,品味文本内涵,在课内外拓展中内化语言,积淀并运用语言,在语言实践中加深对语言的感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获得的是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是较稳定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言语技能这几方面。为此,“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成了语文学习的“八字要义”,也是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一、感悟语言,交融文心,滋养生命
理想的课堂,在实现人与知识、人与他者、人与内在的灵魂共鸣的同时,要实现课堂与生活、课堂与人类命运的息息相通,实现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教学中,学生首先要走进文本,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促成人心与文心的交融。
例如,学习《祖父的园子》一文,让学生自己走进园子,研读文本,感受文心:作家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看到些什么?做了哪些事?她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读了文章,你想说些什么?细读中感受,品味中探究,交流中顿悟。学生在色彩艳丽的花园中感受到萧红的快乐,从她在园中所做的浇水、拔草、捉蜻蜓、追蝴蝶等事中感受她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与“我”同乐共笑,联系萧红的生平,叹惋其成年后的不幸际遇,更能体会她对童年生活的恋恋不舍与深情回顾,产生情感共鸣。 二、积累语言,熏陶情感,充实储备
“语文教学就是要强调记忆、积累,而理解是在积累的基础上大脑自动调出、匹配和整合的过程。”语言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量的实践证明,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大量语言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能点点滴滴地
1
“说出”,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喷涌而出”。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才能熏陶学生的情感,充实其语言积累。 1.课内积累,熏陶情感
课堂上,教师在探究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大量积累优美语句。例如,学习《草原》一文,第一自然段描写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自然段描写蒙古族人民喜迎远客的情景,如“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等语段,情景交融,想象丰富,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表达极富感染力,教师应指导学生诵读记忆。学生也能在语言积累中进一步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进一步得到情感的熏陶。 2.课外积累,充实储备
教师只有树立语文教学观,打通课内外,才能实现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接轨。如在“战争与和平”主题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网络、书籍杂志等资源,指导学生关注世界和平,从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世界各国的情况,自主地在实践中积累语言。此外,教师还应立足教材,拓展阅读,积累语言,这样,才能打破课内外的界限,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积累。 三、运用语言,训练实践,学以致用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表达特点,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方法。例如,《白杨》一文中的父亲正是借介绍白杨来表达自己作为一名边疆建设者的内心——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拓展练笔环节,学生运用这种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写与白杨类似的事物,也借此来赞美品质高尚的人。
例如,品读《草原》第一自然段,“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老舍先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草原的风光之美,这如画的美景,这动人的描绘,打动了读者的心。请学生也学着运用这种表达方法来描写我们的新校园。在语言实践中,学生认识到,平时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语言,才能具体生动、传神地表情达意。
2
总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从双基入手,引导学生在感悟、积累、运用中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