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财政与财政职能 1. 简略的财政概念。
答: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是国 家(或政府)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通过多种收入形式,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 值或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实现其职能需要的收支活动。 2. 市场失效的主要表现。
答:(1) 市场低效, 它是指现实市场中存在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的方面, 而由于这些方面的存在,使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对资源的高效配置。主要表现在竞 争失灵或垄断、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2)市场 无效,即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失效。主要表现在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宏 观经济失调等方面。
3. 如何辨别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并举例说明。
答:区分或辨别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标准通常是受益的排他性或非排他 性,消费的竞争性或非竞争性。纯粹的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纯粹的公 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的例子,只要从定义出发举例就可以, 比如国防、天气预报、普通公路等;私人产品的例子,私人产品的例子不胜枚举, 只要是符合定义的就好了,比如苹果、梨子等。 4. 举例说明负外部效应及其主要治理方式。
答:负外部效应(外部成本),指产品或服务给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人带来了 损害,但受损者同样得不到应有的损失补偿。负外部性的例子很多,比如污染、 噪音等。治理负外部性的主要方式有政府的管制、收费等,比如拿污染来说,可 以征收排污税或者限制污水排放等。 5. 您认为混合产品应如何提供。
答:既具有私人产品的特性,又具有公共产品特性的产品为“混合产品” 。 由于混合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面临着市场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提供混 合产品应采取市场和政府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视混合产品的具体情况,采取市场 为主政府为辅的攻击方式或者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供给方式。
6. 政府的优势及其经济职能。
答:政府一般是指由公共当局及其通过政治程序设立的机构组成,并在它的 疆域内或管辖地区实施强制的垄断权力,政府具有两大优势:一是有利于保持社 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二,是有助于解决社会公共性问题。 政府的职能可以概括为三项:政治职能、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 8. 财政的三大职能。
答:财政的三大职能为:政府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
(1)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资源的配置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就是通过财政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提供财力,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外部效应,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效,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市场经济中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应当包括:(1)实现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1 分)。(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1 分)。(3) 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1 分)。(4) 合理运用财政收支政策,间接调节社会投资方向。(1 分)。(5)提高财政配置资源的效率(1 分) 。
(2)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就是要求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财政进行收入分配的逻辑前提之一是首先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原则界限。(1 分)主要运用政府税收调节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使之符合社会公平。(1 分)国家作为全民资产的所有者代表,应遵循市场原则,依据财产权力,以股息、红利、利息、上缴利润等形式取得所有权收人(1 分)规范工资制度。(1 分)保证因无劳动能力和其他要素而无收入或收入甚少者的最基本生活需要。(1 分)
(3)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都是政府希望实现的目标,财政作为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要通过多种财政手段,有意识地影响和调控经济,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1 分)财政实现该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运用各种收支手段,逆经济风向调节,促进社会总供求的平衡。(1 分)(2)运用财政收支活动中的制度性因素,对经济发挥“自动”稳定的作用。(1 分)(3)通过合理安排财政收支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1 分)(4)财政应切实保证那些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的和安定的环境。(1 分) 9. 您认为我国财政职能有否特殊性?为什么?
答:我国财政职能也可以概括为政府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 展这三个方面。对本问题的回答可以结合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具体的 分析我国财政的职能,可以作为我国财政职能的特殊性, 因此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但是首先必须明确我国财政职能与其他国家财政职能之间的共性,即财政的三大 职能。 第三章
1.简述财政支出按支出用途分类和按费用类别分类
答: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支出按直接用途的不同一般分为:1.公共 部门的消费性支出;2.公共部门投资;3.补贴支出;4.经常性拨款;5.政府债务 利息支出;6.资本转移支出;7.政府贷款这七类。而我国财政支出按用途分类, 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 工交商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债务支出等。 按费用类别分类,实际上就是按照政府职能的不同,对财政支出作出划分, 所以又可称为按政府职能所做的分类,一般分为: 1.经济建设费; 2.社会文教费; 3.国防费;4.行政管理费;5.其他支出。 2.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答: 财政支出按照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不同,可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这种分类对经济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对 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有差异。消耗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但 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但对 分配有直接的影响。
其次,由于消耗性支出是在市场上进行的,故而政府在进行消耗性支出时必 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对政府形成 较强的效益约束。而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贯坚持的原 则,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由于上述原因,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及其 结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同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 判情况而定,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 软的。
第三,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消耗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需遵循等价交换 原则。因此,消耗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同 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它们的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政府讨 价还价的能力。显然,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3.从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析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
答:从文中“中国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表上可以发现,在不 包括债务及利息支出的财政总支出中,消耗性支出从建国以后一直到“五五”时 期占了90%以上,而转移性支出仅占很小的比重。但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 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国家财力扩大,支出结构发生变化。在全部支出中,消耗 性支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而转移性支出有所上升,上世纪整个80 年代,转移 性支出的比重比“五五”时期的6%左右,提高了10 个多百分点。这说明,进 入20 世纪80 年代之后,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减弱,收入分配能力增强。但自上 世纪80 年代中期即“七五”时期之后,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又有所下降,主要原 因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原来在转移性支出中占重要 地位的各项补贴支出有所控制,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这是财政支出结 构优化的表现。另从表“我国财政支出中转移性支出及其比重”还看出,在包括 了债务支出的国家财政支出结构构成中,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之后债务支出的比 重急剧增长,由此而导致转移性支出的比重从1996 年又开始回升。今后随着改 革的深化,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将纳入政府预算,以及随着财政逐步减少以至退 出一般竞争性和经营性投资,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者的相对比重还会发生 变化。总的趋势是转移性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达到一定程度相对稳定下来。 4.从政府职能角度分析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
答:从表“我国各时期及近年来财政支出按费用类别的比重”中可以看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发生重大转变,财政支出结构 也在变化, 突出表现在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从实行改革之前的平 均60%左右,下降到“九五”时期的38.34%,2004 年的27.8%,下降了30 多个百分点;相反,社会行政管理支出则大幅度提高,从实行改革之前的5%左 右上升到“九五”时期的15.7%,2004 年的19.4%。 5.如何优化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答: 正确的财政支出结构政策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强 大杠杆,也是提高支出效益的关键。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必须根据 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需要,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战略性调
整,主要包括:1、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提高科学教育支出的比重;2、增加财 政的经济建设性支出;3、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性支出;4、清理和减少财政补贴 支出;5、整顿压缩行政管理费支出。
6.为什么说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更能反映客观实际?
答:所谓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更能反映客观实际是相对于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而言的。主要体现在:
第一,财政支出进化论取何种形式,无一例外地都表现为财政对GDP 的实际 使用和支配的规模。而财政收入则只是表明了财政可能使用和支配的规模,它常 常并不代表实际发生的规模。
第二,财政收入反映的是财政参与GDP 分配过程的活动,财政支出反映的则 是财政在GDP 使用过程的活动。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是财政支出通过它的规 模和结构实现资源的配置,直接影响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结构。财政分配的全过 程固然始于财政收入,但通过财政支出才最终完成。
第三,虽然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体现了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但财 政支出更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因为,财政的各项 职能的行使,大都是通过财政支出实现的。 7.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 会性因素。其中经济性因素指代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财政支出的财力 保证;政治性因素的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 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而社会性因素主要指代人口、就业、教育、医疗 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等因素。
8.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增长理论对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的解释。
答: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这
是因为这一时期各种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公共部门要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 施方面的投资。因此,在这一阶段财政支出中用于公共
投资部分的比重很大,增长速度也很快。经济由起飞阶段进入中期阶段之后,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