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专题教学设计
张维中学:李艳
教学目标:
1、熟悉常见仪器,并会正确使用。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主要方法和原理,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学会将实验、讨论、探究的方法相联系,解决有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将实验、讨论、探究的方法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授、探究、讨论、总结等。 教学过程
引入:近几年来,毕节中考题中化学共占60分,而实验就有16分,可见,实验是中考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突破实验是考好化学的关键。有关实验的考题围绕的考点:
一、常见仪器的使用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三、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 四、综合实验
一、 选择合适的仪器填空:
1、常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或给少量液体或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 2、搅拌、过滤、蘸取液体时常用玻璃棒 3、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胶头滴管 4、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集气瓶 5、取粉末状药品药匙
6、溶液蒸发、浓缩和结晶蒸发皿 7、量取80mL的盐酸100mL量筒 8、将锌粒加入试管镊子
9、取18克NaCl固体托盘天平 10、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漏斗。 11、盛硫磺在集气瓶中燃烧燃烧匙 12、拿热的蒸发皿坩埚钳
13、使烧杯、烧瓶均匀受热石棉网
14、用于装配气体发生器,便于往装置中添加液体 长颈或分液漏斗
15、给较大量物质加热,较大量物质反应容器,过滤中用于承接的仪器烧杯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指出错误
三、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 1、气体的制取
实验装置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组成。 ①发生装置
发生装置的确定取决于两个条件: (1)反应物状态(固—固、固—液) (2)反应条件(加热、不加热) ②收集装置的确定 排气法 气体性质 收集方法 装置 注意事项 瓶口盖玻璃片 密度比空气大,不向上排空气法 与水发生反应 密度比空气小,不向下排空气法 与空气反应 不易溶于水,不与排水法 水反应 导管插入集气瓶 底部 导管插入集气瓶 底部 导气管不宜深入集气瓶过长 H2 O2 、H2 、CO CO2、O2 举 例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气体的净化:将不纯的气体中杂质气体除去,从而得到较纯净的气体过程,就是气体的净化。除杂试剂的选择,要根据从某气体中除掉某杂质气体而定,原则是既不能与原气体反应,又能去掉其中的杂质气体,还不能引进新的气体杂质。
除去的气体 药品 CO2 NaOH溶液、灼热的炭 HCl Na2CO3溶液、NaHCO3溶液、AgNO3溶液 H2O 浓H2SO4 CO 灼热的氧化铜 O2 灼热的铜丝网 3、气体的干燥:用干燥剂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的过程就是气体的干燥。(只能吸收水蒸气,而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发生反应) 气体净化常用的试剂常见的干燥剂 干燥剂 浓H2SO4 碱石灰 CaO 3、气体的检验和验满 检验:伸入瓶中 验满:放在瓶口 气体 方法 O2 带火星木条 H2 燃着的木条 CO2 澄清石灰水 四、综合实验
干燥的气体 O2、H2、CO、CO2、HCl等气体 NH3、O2、H2、CO等气体 O2、H2、CO2、CO、HCl等气体 现象 木条复燃 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水珠附着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例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后同),气体收集装置是________。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 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________(选填“①”或“②”)通入。
例2氧化铜能与多种物质反应,能否与氨气(NH3)反应呢?在老师的指导下,某同学进行了探究。(注: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实验设计】按图设计组装好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
【进行实验】
(1)A中氧化铜全部转化成光亮的红色固体。 (2)B中U形管内物质变蓝。
(3)C中集气瓶内收集到一种无色气态单质,该气体用排水法收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C中水槽里取适量液体于试管内,向试管里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氧化铜和氨气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1)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质量 实验前 实验后 氧化铜粉末+玻璃65.6g 59.2g 管 在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g。 (2) A中玻璃管内的反应证明,氨气的化学性质与____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有相似之处。 五、小结
(一)常见仪器的使用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三)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 (四)综合实验 六、练习巩固
1、(9分)(2015?毕节市)实验探究:
(1)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将实验中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导入A,B装置(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A中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B装置中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蜡烛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金属材料:
①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理想炊具,但也很容易生锈,写出预防你家铁锅生锈的一种具体做法 .
②小明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铁片和镁片的形状和大小相同),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