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缓解困难、激发潜能、促进发展 目标 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工作的含义 文化层面: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 目标与功能 类型:正功能与负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
功能 对服务对象: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对社会: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①专业的特征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②专业方法的发展: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以问题为本、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已经成为新的趋势③目标模式的变化:治疗-预防、救助-发展成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思路
社会工作的发展 ④工作对象的拓展:随着社会问题的变化和人们对人类生存问题认识的变化及社会的不断
社会工作的目标 进步,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也在不断拓展 要素、主要领域 ⑤多种服务模式的发展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表现出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行政性社
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并存、专业社会工作不断发展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价值观念、助人活动、专业方法
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治疗者、支持者、使能者、倡导者、关系协调者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间接服务角色:行政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者、研究者 社会工作者的合并角色
社会工作的领域: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①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②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③社区—学校型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
1
①社会工作价值观是在专业或职业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对人、对事和对专业等的总体判断与核心理念
②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伦理要素并非同西方社会的价值体系完全对立或冲突,找到二者之间相互融通的地方,理解 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是推动专业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条件
文化传统与社会 ③新时期的社会福利体制改革和社会政策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也奠定了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 福利对社会工作 价值观
价值观的影响 ④在理想上,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大同”和现代政府所强调的“共同富裕”“和谐与发展”等理念,同西方社会
工作价值观所主张的推进总体福利进步和实现个人潜能的提升并不矛盾。中国文化的很多元素同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并非是对立的。相反,二者之间可以彼此取长补短,从而使得本土化的专业价值观与实践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①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 ②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 ③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 ④维护社会正义
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基本信念:尊重、独特性、相信人能改变
与专业伦理 实践原则:接纳、非评判、个别化、保密、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
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①以人文本,回应需要 ②接纳和尊重 ③个别化和非批判 ④注重和谐,促进发展
⑤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 ⑥权利与责任并重 ⑦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作用:①评判专业服务是否适当 ②保障服务对象的权利 ③减轻社会工作者伦理抉择上的压力及两难 ④帮助社会工作者自我反思及价值澄清 ⑤奠定社会对社会工作信任的基础
内容:①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 ②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③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
④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 ⑤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⑥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伦理难题:①保密问题 ②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 ③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
④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⑤自我决定问题
伦理难题基本处理原则:①保护生命原则 ②差别平等原则 ③自由自主原则 ④最小伤害原则
⑤生命质量原则 ⑥隐私保密原则 ⑦真诚原则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原则: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协助政府,为民排忧解难;依法行政,促进社会正义,坚持公私分明;
坚持普遍与个别结合的原则;坚持倾听沟通,有效缓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工作中同事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有效落实政策实施与社会治理的理性原则,注重服务中的人性;兼顾个人利益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两者的关系
2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生存的需要、关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 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基本需要、中介需要
人类行为 需要的类型: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 勒温B=f(P.E),B代表行为,P代表个人,E代表环境
行为的类型: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
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
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可控性、整合性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家庭的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
社会环境 家庭教养模式:娇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任型、冲突型、民主型
社区的类型:地域性社区和功能性社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①人的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②社会环境影响人的行为③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 人类行为产生影响④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⑤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
埃里克森人类发展八大阶段论:表3-1
人类行为与社会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各个发展阶段,个体主要运用图式、同化和顺应三种原则
环境的理论基础 儿童认知发展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0-2岁)前运算期(2-7岁)具体运算期(7-12岁)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婴儿依恋的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婴幼儿阶段: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哺乳、母爱剥夺、弃婴问题
学龄前阶段: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挑食偏食、攻击行为、电视依赖、自闭症
人生发展阶段 学龄阶段: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儿童意外伤害、校园欺负、儿童性伤害 及其主要特征 青少年阶段: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性行为
青年阶段: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婚恋问题、性别歧视、就业问题
中年阶段: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早衰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婚外恋、家庭暴力
老年阶段: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失智和失能、精神健康问题、死亡问题、老年歧视和被虐待
3
精神分析理论:①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无)意识,潜意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无所不在
②人格结构理论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③当人格失调时,弗洛伊德理论将治疗的焦点放在对自我的强化上
④自我普遍的防卫机制:否认、替代、认同、投射、合理化、反作用、退化、压抑、升华 ⑤精神分析社会工作治疗性对话包括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诠释过程 ⑥诠释过程包括四个技巧:面质、澄清、诠释、整合
认知行为理论:①“ABC情绪理论框架”,根据ABC理论,A是真实发生的事件,B是人们对真实发生事件的认知,C是人们的情绪反
应,ABC理论认为,并不是A真实发生的事件导致人们的情绪反应,而是B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导致了C情绪反应,根据ABC理论,在对人的行为进行干预时,首先就要质疑服务对象错误的认知,并帮助其重新建立新的认知,进而导致新的情绪反应
②归因是指个人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的解释,认知治疗原则指的是修正一些认知上的错误假定,包括过度概括、选择
社会工作理论 性认知或归因、过度责任或个人肇因假定、自我认错或顶罪、灾难化思考、两极化思考等
③认知行为理论:如何认识行为;社会学习理论:如何改变行为
生态系统理论:①生态系统理论的关键在于将服务对象放在一个有层次的系统之中,将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
整体来看待,通过改变系统来实现个人需要的满足
②受助者的问题来自于其所在的系统,而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人在情境中”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关注人类的理性能力,相信人有能力运用自己的理性控制自己的命运,强调内在价值和能力 存在主义理论: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的生命意义和内在价值,强调对过去经验的解释对于未来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增强权能理论:增强人的权利和能力,以对抗外在环境和优势群体的压迫,权能发生在个人、人际、环境三个层次上 社会支持理论:①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越好的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
②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工具性支持和表达性支持 ③社会支持网络通常能够在3个方面发挥作用,预防、治疗和恢复
优势视角理论:①所有的事物都包含优势,个人和社区的优势是可以再生、发展和扩展的资源,抗逆力
②在创伤、痛苦和困境中寻找希望
4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心理动态诊断、缘由诊断和分类诊断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把人的问题归结为认知、行为和情绪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非理性信念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自主性;有效的沟通
危机介入模式:危机介入的六项基本原则;危机介入模式的四项特点
人本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的特点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病态家庭结构(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和倒三角) 家庭治疗模式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特点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方法
个案工作的介入过程:申请与接案、预估与问题诊断、制订计划、开展服务、连接社会资源与协调服务、评
估与结案6个不同的阶段
在接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三项基本任务:鼓励求助对象积极面对改变、明确求助对象的改变要求和确认求
助对象的受助身份
个案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各阶段 预估收集服务对象有关资料:服务对象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情况,环境资料包括服务对象所处的家
的工作要求 庭、同辈群体、社区以及学校和工作环境等 服务计划基本内容涉及7个方面,五个注意方面
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扮演的专业角色有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 社会资源类型包括非正式社会资源、正式社会资源
结案的5种情况、4项工作、3种形式,成效评估的主要内容
会谈的技巧:支持性技巧(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引导性技巧(澄清、对焦、摘要)
影响性技巧(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
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记录的要求
收集资料:会谈、调查表、观察、现有资料的运用
策划方案:服务目标的制定需要可观察、可测量、积极正向 评估:效果评估和过程评估
个案管理是一种协调的过程,通过协调和获得各种资源,来协助那些面临各种问题的服务对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