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华副教授分别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立项,这是我院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成绩。此外,胡德才教授、李道荣教授、吴玉兰教授、罗晓静副教授、鲁小俊副教授等分别获得教育部项目立项,另有19名青年教师获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立项。。
“十一五期间”我院教师出版教材专著20余种,在CSSCI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所获科研经费100多万元,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能力显著增强。在学术交流方面,我院一直施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十一五”期间,我院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举办的学术讲座达100多场,学院各个专业的教师出席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100余人次。2010年10月中下旬我院主办了第16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中韩日三国数字艺术双年展,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在我院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我院与外界学术交流的层次和水平在逐步的提高。
4、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学院逐步提高了人才引进的水平和层次,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目前专任教师50人,在岗教师中已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还有5人博士在读),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接近教师总数的50%,超过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率的平均数。学院高度重视高层次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除了聘请韩国专家金承仁先生担任艺术系动画专业教师外,2010年有2位教师分别在韩国、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和作访问学者;有2位教师分别从复旦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有2位教师分别在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学术研究;有5位教师分别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本校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水平继续提高。
6
5、教育育国际化水平逐步提高
我院重视教育的国际化,目前招收马来西亚生留学生一人,制订了针对国外留学生的《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全程培养方案》,近年来专任教师赴海外进修和交流10余人次,我院与韩国东西大学联合培养学生的国际教育项目已获教育部批准,2011年开始规模招生,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二、十一五的发展经验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学院各项工作
学院从发展规划、学科资源整合、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培养特色人才、党风廉政建设、精细化管理、以生为本等有关学院发展的关键问题着手,深入调研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分析原因,并在实践中予以解决。
2、学院团结一心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学院建设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和校党委、校行政的各项决议、决定,有较强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统一思想,认真履行自己职责,在学院建设与发展的重大事项上形成共识,同心协力,维护班子团结,加强班子建设,形成领导核心。在工作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前瞻意识、大局观念,力求勤政、高效,积极开拓创新,增强决策能力,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以身作则,坚持反腐倡廉,确保了学院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院领导班子每年召开民主生活会4次,对于群众所反映的实际问题能较好地解决。并能自觉接受教(职)代会、民主党派和群众的监督。全院教职工能紧密团结在院领导班子的周围,上下一心,高效地很好完成各项工作。 3、科学定位学院发展
7
学院领导能纵观大局,科学决策,准确定位,及时整合力量,抓住时机推动我院的发展,从我院新增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到2010顺应国家的政策调整战略申报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学科授予权,都反映了这点。只有在纵观全局,顺应局势,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学院的教育事业才能又快又好地发展。未来几年,学院以取得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也将推动我院整体实力的提升。
4、加强责任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我院作为教学单位,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是我院“十一五”期间取得重要成绩的关键。我院一直努力加强教学管理方面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严肃教学纪律,能严格执行学校的期初和期中本科教学检查制度,每学期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不定期抽查,从教学各个环节保证教学质量;严格执行各项教学规章制度,教授、副教授100%为本科生上课,近年来 “网上评教”结果显示,我院教师教学效果优秀率高,得分在85分以上的占95%,得分在90分以上的教师近75%,得分在95分以上的教师近30%,我院李刚博士入选 “全国最受欢迎的100位教师之列”,总体上看我院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属全校一流。 三、“十二五”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十二五”面临的发展机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绘就了未来十年我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对全面提高我校的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等方面做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
8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更加倚重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未来十年是我国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文社科类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着重强调了要将我院的新闻传播学作为潜力学科在经费投入、科研经费资助、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资助等方面都将给予有力支持,这是我院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有力时机。
2、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总体上说,国内新闻传播学类的同类高校学系都加快了步伐,均在积极探索和发展自己独有的优势和特色,并将国际通用性、开放性和交流性作为初步的建设目标,我院置身于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必须增强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虽然我院已成功申报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但此次同获审批的也有数十所大学,我院新闻传播学科未来发展,将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我们必须进一步发展经济与法制新闻传播特色教育,探索学科融合、交叉的新领域和新方向,突出特色和优势,构筑新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增长点,为下一轮博士点申报打好基础。
作为学校的新兴学科,学科建设经费有限,学院的持续发展面临资金短缺的严峻挑战。
3、学院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
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整体来看,我院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数量不足,缺少“名师”“大师”级教师,这直接关系到学科建设的水平;少数教师对科研和教学兼顾得不够好,有顾此失彼的现象。这直接关系到能否保持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优秀。针对这个问题,
9
我们将结合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进一步讨论和修订,谋划新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战略,加大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专业教师引进力度,着力扶持和培养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培养,打造一支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核心的整体水平高的教师队伍,使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有待深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是浩大的工程,是打造优势专业与优势学科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教育教学的永恒话题。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但立项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项目还不多。在课程建设方面,精品课程少,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少。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在继续抓好大面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同时,要努力强化“品牌意识”,集中力量打造“品牌成果”,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2-3门省级精品课程,获得1-2项省级乃至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使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有突破性的进展。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足。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等必修课多,选修课少,教师教学任务重,学生疲于上课,学习效果不明显;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式相对陈旧,与一流的新闻传播学类的专业教育还有较大差距。教育模式特别是学业考试、学生评价体系单一,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学院缺少创收来源,作为非重点学科,获得学校学科建设投入经费不多,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我院事业的发展,包括一流人才的引进和系列学术成果的发表和出版等。
教学科研办公场所和条件有待改善。我院的办公场所、条件一直未得到改善,系、研究所、教研室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图书馆面积狭
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