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计 设备方案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所需设备如表5-9所示。
表5-9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所需设施设备一览表
单价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元) (万元) 1 2 3 4 5 卧式破碎机 焚烧炉 布袋除尘装置 供配电工程 最大出力11t/h 处理量为11t/h 系统出力h 台 座 套 套 套 1 1 1 1 18500 53000 26000 350000 200000 35 25 总价 备注 给排水及消防工程 合计 第六章 总图运输及辅助设施
厂区概述
本项目拟居委会建设一座日处理量为250t的生物质处理车间,拟选场地地势平坦,海拔标高为~,边坡总体地形坡度5~14°,地形地貌条件较为简单。
总图布置
布置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要求;
2、总平面布置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满足工艺、运输、综合管线要求;
3、符合国家现行的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以及《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4、处理好生产和生活环境,为文明生产、美化环境创造条件。 平面布置
本项目平面布置应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做到分区明确、管理方便、建筑物间距符合规范要求,并尽可能争取最佳朝向和风向,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合理布局,减少占地。整个生物质处理车间布置遵循紧凑、节省占地、物流通畅的原则,站内主要建筑物包括:生物质堆棚、焚烧车间、灰渣库。场址地形东北高西南低,东南方向最高处为生物质堆棚,东南方向为焚烧炉车间,西南方向为灰渣库。总平面布置如图6-1所示。 竖向布置
采用平坡式地面连接形式,建筑物标高及道路标高依照厂区周围路面标高和雨管埋深,按土方平衡的原则进行设计。
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生物质处理车间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见表6-1。
表6-1总平面布置技术指标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7 项目名称 项目总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总占地面积 建筑系数 容积率 道路面积 道路系数 场区围墙 m2 % m 单位 m2 m2 m2 % 数量 772 368 备注 场内道路与运输
处理车间场区内道路为城市型水泥路面,道路结构为C30水泥砼面板厚24cm,水泥稳定土基层厚15cm,天然级配碎(砾)石基层厚15cm,道路长193m,路宽4m,主要供生物质及灰渣运输车辆通行及消防所用。
公用辅助工程
给排水工程
本项目采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水质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水质标准。生活管网与消防管网合用一套供水系统,成环状管网,管径DN200,场区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间距为50m。 供电工程
生物质处理车间电气系统进线采用100kV高压进线,低压采用220/380V配电系统,用电负荷等级为三级负荷。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采用TN-S,从建筑物内配电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采用TN-S系统。
用电设备的接地分为工作(系统)接地、保护性接地、雷电保护接地。 消防
生物质处理车间生产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和墙体均采用非燃烧体材料或难燃烧体材料,其耐火等级不低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二级标准,满足其耐火等级要求。同时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的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干粉灭火器。
所有电气设备及线路均设置短路保护与过负荷保护,如在建筑物总配电箱进线处设漏电保护,以防止电气故障引起的火灾。
建立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经济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跟踪、监测、维护、管理,清除电源、火源隐患,确保消防设施设备安全运行,实现消防零事故。
第七章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
环境保护
本项目为环境保护项目,也是公益项目。锡矿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目的为治理受重金属污染土壤、改善周边环境及造福当地人民。所以项目的实施对环境的最终影响是有利的,但考虑到本项目治理范围广、工程量大,在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研究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
针对锡矿山地区重金属污染,2010年以来,人民政府大力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总体思路是以“源头预防、过程阻断、清洁生产、末端治理”为原则,对锡矿山地区的污染企业进行集中整治,整治期间将从事锑冶炼的229有色金属企业整合为9家,关闭锑品冶炼企业75家,取缔选矿手工小作坊145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万t。
本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治理矿山地区受污染万m2林业用地、万m2工业用地。项目治理区域的污染主要来源于锡矿山区域的152家从事锑冶炼的有色金属企业,目前这152家已经全部关闭。项目建设区周边现有企业的工业废水均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涟溪河;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集中收集后进入垃圾填埋场处置。因此在项目建设期以及项目完成后,均不会有新的污染进入项目建设区,但须对项目建设区进行必要的环境管理和监测。 环境保护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