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生创编 2024.02.08
学校层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的建设与使用
时间:2024.02.08 创作人:欧阳生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赵鹏飞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实施“新方案”评估的核心手段,也是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标准化、制度化,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根据新方案精神,为适应我院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需要,我院于2007年 9月由相关人员组成开发小组,按照“独立、原始、及时、公开”的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原则,在单机版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校层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经过本校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的使用,该平台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1.0版本。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建设与使用学校层面数据采集平台作一个简要汇报。
一、建立学校层面数据采集平台的背景与意义 我院是2002年4月建校、2004年经过五校整合搬迁新校园办学的地方高职院校。从建校到接受“新方案”评估的6年间,我们经历了校内资源整合重组搭建办学平台,转变思想观念凝练办学理念,贯彻“16号文件”精神,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等内涵建设阶
欧阳生创编 2024.02.08
欧阳生创编 2024.02.08
段。尤其是2006年正式启动评建工作以来,我院通过贯彻落实全国、省职教工作会议和“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清晰了学校内涵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思路。作为首批接受新方案进行评估的高职院校,我们在按照新方案准备评估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新方案”评估并非几月半载可以准备就绪,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开展“以评促建和以评促改”工作。同时我们还体会到,随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必须更加科学,为保证“独立、原始、及时、公开”的原则,学校必须建立具有学校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我院在开发、使用和改进完善学校层面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据采集平台是高职院校学校层面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实现科学决策,进行宏观调控,实施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他的重要意义在于促使高职院校按照“16号文件”精神,通过数据采集平台的功能实现科学决策、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推进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数据采集平台在校园网络环境下正常运行,学校可通过数据观测某一时段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通过不同时段的数据分析比较,了解人才培养工作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为学校领导层面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建立学校领导层面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自我监控和适时调整机制;按照数据内涵对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和内涵的要求,修改学校的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
数据采集平台不能是应付评估才建设的临时工作,而应该是作为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部分,建立长效机制,制定规章制定,明确牵头单位,把数据采集平台与高校基层报表数据等统一起来,为学校的科学、规范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欧阳生创编 2024.02.08
欧阳生创编 2024.02.08
二、学校层面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
在教育部单机版数据采集平台的基础上,为了满足本校的数据采集和管理需要而开发,我院初步开发和建设了学校层面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现在重点介绍我校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情况:
第一,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原则。
一是 “独立、原始、及时、公开”。这是教育部对数据采集平台的核心要求,也是我们各校在建设自己数据采集平台时候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我校在数据采集平台中通过每个用户(教职员工)一个账户、基于角色的访问等方法,保证数据填写过程的独立性,利用网络版的优势,制定规章制度,要求各位老师和相关人员做到随时更新数据,同时面向所有教职员工公开数据。
二是简单、易用。因平台填写人员众多,在设计时必须方便用户填写数据。我们的平台建设,尽量简化数据采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三是统一。平台指标众多,很多人对指标的理解不到位,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尽可能地约束用户输入的数据格式和内容,保证采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二,数据采集平台的功能与特点。
本系统基于Java EE及网络数据库平台开发,其基本功能:一是系统完整地实现了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的核心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采集到相关数据,并且能够及时反映数据变化;二是可以根据学校情况灵活地添加角色,并为每种角色指定不同的填写和浏览权限;三是在填报完之后,可以导出为兼容教育部下发的数据采集平台格式的Excel表格。
主要特点:一是通过数据采集流程的扁平化实现,由原来的多层采集汇总改为从数据来源者一次性采集,系统自动汇总,极大缩短了数据采集周期,较好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实时性。数据输入时有提示信息和格式限制,从而提
欧阳生创编 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