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第一章 临床药物治疗学绪论
1.熟悉新药临床研究的分期和GCP的主要内容。
2.熟悉护士在药疗监护中的作用。
·适当的使用方法:给药时间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 药剂学基础知识/药代动学/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 ·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疗效/药物不良反应: 观察特殊人群病理生理特点,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临床药物治疗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是运用药学相关学科知识(如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生物药剂学等),针对疾病的病因和临床发展过程,结合患者的病理、生理、心理和遗传特征,研究合理用药的策略。 4.合理用药的四要素是什么? 安全、有效、适当、经济
5.影响药物治疗效应的因素有哪些?
①药物因素: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时间、间隔、疗程,联合用药,反复用药
②机体因素:年龄和性别,遗传因素、个体差异及种族差异,病理状态,患者的依从性,精神因素,患者的饮食 第二章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基础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统称转运)、排泄 1.熟悉药物在人体内的转运和转化的机制。
①主动转运:逆浓度差转运,消耗能量,需要载体,饱和性、竞争性
②被动转运 易化扩散: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饱和性、竞争性 简单扩散: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无饱和性、无竞争性 2.掌握药物在人体内的转运和转化的影响因素。
胃肠道给药(口服、舌下、直肠)
①影响吸收的因素→给药途径 注射给药(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肌内注射、皮下注射) 呼吸道给药:吸收迅速,不受首过影响
皮肤和粘膜给药
体液的pH和药物的理化性质 与组织蛋白的亲和力
②影响分布的因素 器官血流量与再分布
血浆蛋白结合率
特殊细胞屏障(血脑、血眼、胎盘屏障)
③影响代谢的因素:肝药酶, 酶诱导和酶抑制 肾排泄 ④影响排泄的因素 肝肠循环
肠道排泄 肺排泄
其他排泄途径(唾液、乳汁、汗液、泪液) 第三章 常用药物剂型与合理用药 一、片剂
1.分类:舌下含片(迅速融化,舌下静脉直接吸收,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缓释片、控释片、普通片、包衣片、口含片、
分散片
2.特点:
优点:剂量准确、质量稳定、使用方便、运输储存方便 缺点:儿童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生物利用度低。 ★3.片剂用药护理要点:
①应用至少100ml温水送服,不可干吞;
②对胃肠道刺激的药物,应餐后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应餐前服用; ③肠溶片、缓控释片不可随意分剂量,不可研碎或嚼服; ④糖衣片,糖尿病人服用时应注意监测血糖; ⑤用药勺取药,避免用手抓药;
⑥舌下含片应单独放置,服药时不能吞服、嚼碎和饮水; ⑦患者如需记录出入量,必须记录服药时的用水量或药液量。 二、胶囊剂 1.特点:
(1)可掩盖药物的苦味及臭味;
(2)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溶解速率优于片剂。
(3)提高药物稳定性。对光敏感或遇湿、热不稳定的药物,可装入不透光的胶囊中,保护药物不受湿气、氧气、光线的作用。
(4)外表整洁、美观,较散剂易吞服,携带方便。 ★2.胶囊剂用药护理要点:
①包装与贮藏:易受温度与湿度影响。应将每次剂量储存于密封塑袋或铝塑泡罩中,临用前打开服用。存放环境温度不高于30℃。提示患者尤其患者误将药物连同铝塑泡罩一同服用。 ②整粒吞服,勿咀嚼;
③只有说明书注明可以打开胶囊服用时,方可将药物倒出胶囊; ④吞咽困难的患者应选用其他剂型。 三、注射剂 ★1.分类与区别: 名称 定义 的药物制成溶液型注射剂;;少数药物可制成非水溶液注射剂,如油溶液或醇溶液注射剂等。 混悬型注射剂 指在水中溶解度小或为延长疗效的药物,可制成灭菌的水或油混悬液 1、不稳定的分散系统; 2、一般仅供肌内注射; 3、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注射。 醋酸可的松注射液 特点 2、稳定的分散系统 举例 液等 溶液型注射剂 溶于水并在水溶液中稳定1、水溶液与非水溶液两种; 尼莫地平注射乳剂型注射剂 与水不相溶性液体药物,可制成乳剂型注射剂。 注射用无菌粉末 指药物制成的供临用前用适宜的无菌溶液配制成澄清溶液或均匀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无菌块状物。 2.给药途径:
1、不稳定分散系统; 2、不得用于椎管注射 胶丁钙注射液和静脉注射脂肪乳剂 1、稳定或不稳定分散系统; 苯巴比妥钠等 2、临用前现配; 3、可用适宜的注射用溶剂配制后注射,也可用静脉输液配制后静脉滴注。 静脉注射(静脉推注);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脊髓腔注射 ★3.质量要求:
①无菌:不应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②无热原:静脉注射和脊髓腔注射用药必须进行热原检查 ③安全性:对组织无刺激、无毒性 ④澄明度(可见异物检查法)
⑤PH值与渗透压:尽可能与血液相等,但脊椎注射必须等渗; ⑥稳定性:有必要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稳定性。 ★4.护理要点:
①阅读药品说明书,确认注射途径、溶媒、滴速等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液体包装的完整性,在输液瓶、袋要标明所加药物;
②需配制的药业应现配现用。配制时,粉针应充分溶解,并进行澄明度检查; ③输入非脂类或脂类药物时,建议通过0.2μm-1.2μm的过滤器; ④对渗透压、刺激性大的药物应缓慢滴注,并避免溢出血管而损伤组织; ⑤两种或以上药物混合滴注时,应检查药物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 四、气雾剂、粉雾剂 (一)气雾剂
1.特点:(1)优点:速效与定位;避免了胃肠道破坏和肝首关效应;剂量准确。
(2)缺点:系统复杂;成本较高;揿压与吸气的同步性。
★2.护理要点:
(1)用前充分振摇,并向空中试喷一次; (2)轻轻呼气直至不再有空气从肺部呼出;
(3)将吸嘴放入口中,含住,不可牙咬。用口缓慢深深吸气时,马上按下药罐,继续吸气; (4)屏气至少10s,尽可能久些,然后再慢慢呼气; (5)用药后漱口。 (二)粉雾剂
★1.粉雾剂与气雾剂的区别:
(1)不含抛射剂,没有抛射剂的环保与毒副作用;
(2)定量吸入的气雾剂由于受定量阀门系统的限制,给药剂量较小(最大剂量约1mg);而粉雾剂可用于低剂量,也可
用于高剂量(几十mg)。
(3)患者使用气雾剂时必须揿压与吸气同步,而粉雾剂可由患者自行吸气而吸入,因而没有使用时的协同问题。 ★2.护理要点:
(1)通过滑动杆加入一个剂量的药物; (2)呼气时,口腔不可对着吸嘴;
(3)将吸嘴放入口中,深深平稳吸入药物,切勿用鼻吸气; (4)屏气至少10s,尽可能久些,然后再慢慢呼气; (5)用药后漱口。 五、栓剂 ★特点:
(1)避免药物被胃液破坏和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2)减少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对肝脏的毒性; (3)适用于呕吐患者,不能口服、老年和婴幼儿患者;
(4)为避免软化,应储存于阴凉处或冰箱内,如果栓剂变软可置于冷水或冰箱内30分钟使之变硬。 六、口服剂
七、新型给药系统:口服缓、控释制剂;靶向给药系统;脂质体 ★缓、控释制剂区别:主要区别是在药物释放速度与释药精度
·一般缓释制剂是指其中的药物释放缓慢,常为非零级过程;而控释制剂的释药速度常为零级或接近零级过程。 ·缓释制剂:对血药浓度和有效持续时间要求不严,比普通制剂稍
好,为控释制剂的过渡产物。 控释制剂严格控制血药浓度和有效持续时间,属精密给药系统。血药受给药系统控制,而不受吸收过程控制。也就是说其释药速度不受体内环境的pH、离子强度、酶及胃肠道蠕动等因素的影响。
临药总结 (横线为重点)
一.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
特殊人群是指:孕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及小儿,老年人 一,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保证母婴安全 1、用药与致畸的关系
着床前期:虽对药物高度敏感,但如受到药物损害严重,可造成极早期的流产,不必过分忧虑。
器官发生期:在受孕后的3~12周左右,是胚胎、胎儿各器官处于高度分化、迅速发育阶段,是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故此期用药应特别慎重。
胎儿形成期:12周至足月,器官形成已大致完成,药物致畸的敏感性降低;但生殖系统与神经系统可因有害药物致畸
2、药物对胎儿危害的分类标准
美国FDA于1979年,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经验及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将药物分为A、B、C、D、X五类 A类: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观察未见对胎儿有损害,是最安全的一类。 B类:有明确指征时慎用。(动物试验无危险,人体试验无资料)
C类:确有指征时,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选用。(动物试验有危险,人体试验无资料) D类:避免应用。确有指征,受益大于风险时,严密观察下慎用。(已证实对人类有危险) X类:禁用。(对人类致畸,危险大于受益 3.妊娠期用药原则
单药有效的避免联合用药
有疗效肯定的老药避免用尚难确定对胎儿有无不良影响的新药; 小剂量有效的避免用大剂量。
早孕期间避免使用C类、D类和X类药物。
若病情急需,要使用肯定对胎儿有危害的药物,则应终止妊娠。 4.妊娠期常用药物
抗感染药物,抗高血压药 ,抗惊厥药 ,平喘药 ,降血糖药 ,止吐药 缩宫药,镇痛药,强心和抗心律失常药 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1.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通常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不超过哺乳期患者每日药量的1%;少数药物乳汁中分泌量较高,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类、甲硝唑等。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乳汁中含量较低。
哺乳期患者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 2.以下抗生素须引起足够重视
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对听神经有损害; 氯霉素可导致“灰婴综合征”;
四环素可致乳牙色素沉着和骨骼发育迟缓; 呋喃妥因可能导致溶血;
磺胺类药物致核黄疸。这些药物哺乳期不宜应用。 三,新生儿及小儿的合理用药 1.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系指胎儿从出生至生后28d的小儿
1. 脏器功能发育不全,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慢。 2.随出生体重、胎龄及生后日龄的改变,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变化很大。 3.病儿之间个体差异很大。新生儿时期个体差别较任何年龄组均大。 4.在病理状况下,各项功能均减弱。 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儿童及成人高2~3倍。 2.需检测血药浓度的药物
庆大霉素;地高辛;苯巴比妥;氨茶碱;氯霉素 3.新生儿静脉给药时应注意 ①按规定速度给药;
②有些药物渗出可引起组织坏死;
③反复应用同一血管可产生血栓性静脉炎,应变换注射部位; ④避免用高浓度溶液。
⑤有条件的,尽量监测血药浓度,个体化给药 4.小儿的用药剂量折算 ①按年龄,根据成人剂量折算
②按体重,根据成人剂量折算(重要)
按体重计算:即按药典或药品说明书上规定的小儿每千克体重的用药剂量乘以小儿体重的千克数,即可得到一天的用药量,然后再按药品和病情要求分成数次服用。我国药典对一些药物已规定了小儿剂量,如琥乙红霉素为每日每千克体重30-50mg,分3-4次服用。 ③按体表面积折算剂量(重要)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表面积(m2)/1.73 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此公式适合于30公斤以下的小儿。 对超过30公斤的小儿,体重每增加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m2; 对超过50公斤的小儿,体重每增加10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m2 四,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1.老年患者用药的基本原则 选药合理
合适的剂型和恰当的剂量 掌握用药最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