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细胞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0.概述RTK-Ras信号转导途径及其主要功能。

答:途径:细胞外受体——受体(RTK)——接头蛋白(GRB2)——Sos(具GEF活性)——Ras——MAPKK——MAPK(入核)——基因调控蛋白——激活靶基因转录——细胞效应。

功能: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利于细胞生存,调节代谢。

11.信号解除的一般规律。

答:第二信使水解或磷酸化;受体脱敏:G蛋白偶联受体的特定,氨基酸残基磷酸化。

12.激素的作用为什么可以提高细胞质基质中的Ca2+浓度? 细胞通过哪些机制来调控细胞质基质中的Ca2+浓度?

答:因为很多激素与肝细胞、脂肪细胞和其他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会刺激细胞中的IP3通路,这种由细胞质基质中Ca2+对内质网膜IP3-门控Ca2+通道的复杂调控会导致细胞质基质中的Ca2+水平的快速震荡,从而提高Ca2+浓度。有以下机制:第一细胞内Ca2+动员主要是依靠内质网膜上的IP3-门控Ca2+通道将储存的Ca2+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第二,ryamodine受体主要存在可兴奋细胞。通过减低ryamodine受体对Ca2+的敏感度,因而增加这些离子通道通过钙诱导的钙释放机制开放的可能性。

第十章 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 1. 名词解释:

细胞骨架:细胞质内复杂的纤维状网架结构体系。

染色体骨架:指的是染色体包装时,为染色质提供锚定位点的非组蛋白。 核纤层:高等真核细胞中位于细胞核内层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

微管组织中心:在活细胞中,能够起始微管成核作用并使之延伸的细胞结构。(主要是中心体和纤毛和鞭毛基部的基体)

微管蛋白的踏车:微管组装后处于动态平衡的一种现象 (即微管蛋白在微管的+端组装,在-端去组装,以保证微管总长度不变的现象)。

肌动蛋白的踏车:微丝装配时,G-肌动蛋白分钟添加到F-肌动蛋白丝上的速率正好等于其失去的速率的现象。

分子马达:利用ATP供能产生推动力,进行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蛋白质分子。

2. 细胞质骨架由哪几种结构组成? 答:细胞质膜内侧的微丝、核周围呈放射状向胞质四周扩散的微管和分布在整个细胞中的中间纤维

3. 微管的结构、类型和功能。

答:微管是以微管蛋白异源二聚体为基本构件,螺旋盘绕形成的。在每根微管中微管蛋白二聚体头尾相接,形成细长的原纤维,13条这样的原纤维纵向排列组成微管的壁。

类型:单体、双联体(纤毛和鞭毛的周围小管,运动型,较稳定)、三联体(中心粒和基体)。

功能:维持细胞形态,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轨道,与其它蛋白质共同装配成纺锤体、基粒、中心体、鞭毛、纤毛等。

4. 微管的装配过程。 答:α与β微管蛋白形成αβ二聚体,αβ二聚体沿纵向聚合形成一个不稳定的短的原纤维;以原纤维为基础,经过侧面增加二聚体而扩展为弯曲的片状结构,大大提高稳定性;αβ二聚体平行于长轴重复排列形成原纤维;当螺旋带加宽至13根原纤维时,即合拢形成微管的壁。游离的、在β微管蛋白的交换位点结合有GTP的αβ微管蛋白再不断加到这一微管的端点使之延长。

5. 微丝的结构和功能。

答:结构:由两条不同的极性肌动蛋白丝以螺旋的方式同方向组成纤维。

功能:与微管共同组成细胞的网状结构,以维持细胞的形态;具有运动功能,与细胞质运动紧密相关;与各细胞器连接,为个细胞器传递物质、信息。

6. 微丝的装配过程。 答:G-肌动蛋白慢慢地聚合形成短的、不稳定的寡聚体,寡聚体达到一定长度(约3、4个亚基)即“成核”;再延长阶段,G-肌动蛋白单体快速地从短纤维的两端加上去;当游离的G-肌动蛋白的浓度与F-肌动蛋白丝的浓度相平衡时,G-肌动蛋白与F-肌动蛋白丝的末端亚基进行交换,但不改变F-肌动蛋白丝的量,即为稳定期。

7. 骨骼肌由什么结构构成?肌纤维由什么结构组成?肌原纤维由哪两种类型的长纤维构成?这两种长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答:骨骼肌由肌纤维构成,肌纤维包括明带和暗带,明暗相间,与肌长轴平行,肌原纤维由粗肌丝和细肌丝构成,粗肌丝的主要成分是肌球蛋白,细肌丝的主要成分是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8. 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如何调节骨骼肌的收缩?

答:当Ca2+浓度低时,肌动蛋白上与肌球蛋白结合的位点被原肌球蛋白占据;Ca2+高时,通过与肌钙蛋白Tn-C亚基的结合,改变原肌球蛋白在肌动蛋白纤维中的结合部位,暴露出与肌球蛋白结合的位点;使得粗肌丝肌球蛋白的头部得以同肌动蛋白接触,形成交联桥;再由ATP同肌球蛋白头部的ATP结合位点结合,并通过ATP的水解提供能量以及肌球蛋白头部构型的变化,引起粗肌丝与细肌丝间的滑动,产生肌的收缩。

9. 中间纤维的结构与功能。

答:一般结构:一个α螺旋的中间区,两侧是球形的N端和C端;中间杆状区又分为4个螺旋区,它们之间被3个间隔区隔开,螺旋区和间隔区都是很保守的。 功能:为细胞提供机械强度支持;参与细胞连接;维持细胞核膜稳定。

10. 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的主要特性比较。(参考王p459) 内容 微管 微丝 中间纤维 蛋白微管蛋白异二聚体 球形肌动蛋白 6类中间纤维蛋质组白 成 分子50000 43000 43000至200000 质量/Da 细胞靠近细胞核 细胞质膜内侧 整个细胞 内分布 纤维24 7 10 直径/nm 纤维13根原纤维组成空心管两条原纤维组成双股螺旋 32条原纤维组结构状纤维 成非空心的多级特点 螺旋 极性 有 有 无 单体有 有 无 蛋白库 踏车有 有 无 现象 特异秋水仙素、紫杉醇、常细胞松弛素B、鬼笔环肽 无 性药春花碱 物 主要维持细胞形态,作为细与微管共同组成细胞的网状为细胞提供机械功能 胞内物质运输的轨道,结构,以维持细胞的形态;强度支持;参与与其它蛋白质共同装配具有运动功能,与细胞质运细胞连接;维持成纺锤体、基粒、中心动紧密相关;与各细胞器连细胞核膜稳定 体、鞭毛、纤毛等 接,为个细胞器传递物质、信息

11. 微管、微丝的特异性药物分别是什么? 答:参考上题

12. 分子马达的类型、主要特点及功能

答:类型:肌球蛋白家族、驱动蛋白家族、动力蛋白家族; 特点:(1)单方向运输;(2)运输方式是逐步进行而不是连续的;(3)以ATP为能源。 功能:细胞内各物质的运送(如神经细胞的膜泡以及其他细胞器从神经细胞的细胞体运向轴突末端,真核细胞中ER产生的小泡的运输,沿微管走向的各种小泡和膜结合细胞器的运输);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运动的动力来源。

第十一章 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 1. 名词解释: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开始生长到下次有丝分

裂终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细胞同步化:指在自然过程中发生或经人为处理造成的细胞周期同步化。 G0期细胞:又称休眠细胞。暂时脱离细胞周期,不进行增殖,也叫静止细胞。 早熟染色体凝集:与M期细胞融合的间期细胞染色体发生凝缩,称为早熟染

色体凝集(prematurely condensed chromosome,PCC)。

2. 根据细胞繁殖状况,生物体内细胞可分为哪几类? 持续分裂细胞、终端分裂细胞、G0细胞

3. 细胞周期时相的划分及各时相的主要特点。

a) G1期(gap1),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期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合成各

种蛋白质、糖类、脂质,但不合成DNA。

b) S期(synthesis phase),指DNA合成期。合成DNA,新的组蛋白、非组

蛋白微管蛋白开始形成。

c) G2期(gap2),指DNA合成后(S期)到有丝分裂前的一个间歇期。DNA

含量加倍,为进入M期做好必要的准备,微管蛋白继续合成、MPF合成、积累。

d) M期又称D期(mitosis or division),是有丝分裂期。将遗传物质平均

分到两个字细胞中去。

4. 细胞周期同步化有哪些方法?

(一)自然同步 :多核体、某些水生动物的受精卵、增殖抑制解除后的同步

分裂 、人工选择同步(有丝分裂选择法、密度梯度离心法)。

(二)药物诱导法:DNA合成阻断法、分离中期阻断法 5. MPF由什么结构组成?

MPF是由两个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异质二聚体。一个是催化亚基它能够将丝氨酸和苏氨酸的残基磷酸,这种蛋白激酶称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 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

另一个亚基是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相有不同的周期蛋白表达,并与不同的CDK结合,调节不同的CDK激酶( MPF)活性。细胞周期蛋白的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

二者结合后才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

6. 细胞周期蛋白具有什么共同的分子结构特点?G1期和M期周期蛋白又各有什么分子结构特点?

共同:含有周期蛋白框,介导与CDK结合。

G1期蛋白C端含有PEST序列,参与G1期周期蛋白更新。

M期蛋白近5N端含有破坏框,中期后参与泛素介导的周期蛋白A、B的降解。

7. 细胞周期中细胞周期蛋白和MPF有何变化? 周期蛋白A在G1期开始表达并逐渐积累,G1/S交界处含量最大并维持到G2/M

期;

周期蛋白B在G1晚期开始表达并逐渐积累,G2后期达到最大值并维持到M期的中后期,然后迅速降解; 周期蛋白D在周期中持续表达;

周期蛋白E在M期晚期和G1期早期开始表达并逐渐积累,G1晚期含量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G2晚期,含量降到最低。

MPF的活性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在M期的前期活性迅速增大,到中期活性最高,后末期迅速下降。(个人理解的,不太确定) 8. 细胞周期中有哪些主要检验点,各起什么作用?

GI期检验点:靠近G1末期。细胞周期的主要控制点,它决定细胞能否分裂 G2期检验点:在G2期结束点。检测细胞的大小和营养状态,以及DNA是否复制完毕

M期检验点:在中末期。检测所有染色体是否都与纺锤体相连,MPF是否失活。 9.在G1/S转化、G2/M转化和分裂中期向后期转化中,周期蛋白的含量有何变化?CDK激酶的活性有何变化?

在G1/S转化中周期蛋白A G1/S交界处含量最大。周期蛋白A——CDK2激酶是S期主要CDK激酶,与DNA复制有关。周期蛋白D为G1/S转化所必需,在周期中持续表达;

周期蛋白E在G1晚期含量达到最大值。在G1晚期到S早期,周期蛋白A——CDK2激酶的活性最大,其活性为S期启动所必需。S期一定时期,周期蛋白E降解。 在G2/M转化中周期蛋白B在G1晚期开始表达并逐渐积累,G2后期达到最大值并维持到M期的中后期,然后迅速降解;随周期蛋白B的含量积累到一定程度。CDK1激酶的活性开始出现,与G2晚期活性达到最大并一直维持到M期的中期阶段。

在分裂中期向后期转化中,中期,CD1K激酶活性达到最高可以将APC活化(磷酸化),引起M期周期蛋白A和B迅速降解,CDK1激酶活性丧失。

第十二章 细胞的死亡与衰老 1. 名词解释:

Hayflick界限、细胞衰老、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

①Hayflick界限:正常细胞具有有限的分裂次数,细胞的衰老控制着细胞的分裂次数,进而控制着细胞的数量。这就是Hayflick界限。 ②细胞衰老(cell ageing ,cell senescence):一般含义是复制衰老(replicative senescence),指正常细胞经过有限次数的分裂增殖后,停止生长,细胞形态和生理代谢活动发生显著退化的过程。 ③程序性死亡(program cell death,PCD):是受到严格的基因调控、程序性的细胞死亡形式。对生物体的正常发育、自稳态平衡及多种病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细胞凋亡(apoptosis):一种有序的或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方式,是细胞接受某些特定信号刺激后进行的正常生理应答反应。该过程具有典型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凋亡细胞最后以凋亡小体被吞噬消化。

细胞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10.概述RTK-Ras信号转导途径及其主要功能。答:途径:细胞外受体——受体(RTK)——接头蛋白(GRB2)——Sos(具GEF活性)——Ras——MAPKK——MAPK(入核)——基因调控蛋白——激活靶基因转录——细胞效应。功能: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利于细胞生存,调节代谢。11.信号解除的一般规律。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s5ja23gnh48fsc2ak4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