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准备
1.1技术准备 1.1.1技术准备
1.1.1认真熟悉图纸,作好图纸会审。
1.1.2对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1.1.3做好测量放线及定位工作,对周围临近建筑物布置沉降观测点。
1.1.4地下障碍物调查:根据业主提供的场区地下管线、构筑物的详细位置及不明地下障碍物进行现场探测工作(包括其深度、位置及走向),做好定位标志,并向施工技术人员作书面和现场的确认交底。 1.1.2现场准备
1.1.2.1在三通一平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场地围挡,根据降水施工要求接好电源及水源。
1.1.2.2平整材料存放场地,搭设施工临建。
1.1.2.3降水施工前,挖好泥浆三级沉淀池,沉淀尺寸为1.5M深,1.5M宽,3M长。
1.1.2.4沿基坑周围布设φ150排水干管。 1.1.3物资准备
根据施工前编制的材料需用量计划及机械设备的进场计划安排施工物资及时进场。 1.1.4其它准备:
1.1.4.1办理好提前进行挖土 、降水护坡、夜间施工、渣土清运的特批批文。
1.1.4.2取得施工现场周围物业管理部门、居民及职工的理解,提前做好防止扰民工作。
1.1.4.3联系好渣土消纳场地,并确定好场外运输路线。 1.2施工测量
1.2.1施工测量前准备
1.2.1.1测量仪器:本工程使用国产TDJ2E光学经纬仪toshiba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以及钢尺等测量仪器。测量工具必须经过计量单位检验校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2.1.2了解现场的水准点及坐标点位置,根据建筑总平面图进行复测,以保工程坐标的准确性。
1.2.1.3对施工现场内影响施测的障碍进行处理,确保通视良好。
1.2.1.4对施测用辅助材料如标高控制桩、定位控制桩等提前准备到位。
1.2.2建筑物定位测量放线
1.2.2.1轴线控制网布设:根据土方工程施工实际情况,依据《工程测量规程》进行控制网布设。
1.2.2.2验线:控制轴线网施测后,由施测人员自检,自检合格后由工长复检,再由专职质检员专检,确认无误后申报监理公司验线,并申请规划检测部门验线。
1.2.2.3控制网轴线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依据《工程测量规程》执行。为了给后继工程创造有利于施工条件,本工程土方开挖放线严格要求,轴线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不超过±12,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15000。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采用国产TDJ2E光学经纬仪。测量时,严格按规程技术要求来进行。 1.2.3施工高程测量
1.2.3.1水准点引测:根据规划勘测部门设置的水准点引测现场施工用水准点,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敷设现场施工用水准仪。现场水准仪布置数量不小于三个,以便于相互校核和满足分段施工的要求,为后继工程创造条件。
1.2.3.2施工中标高控制
1.2.3.2.1场地敷设的水准网控制点,在间隔一定的时间需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校核,对检测后的数据仔细计算,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
1.2.3.2.2施工中标高控制方法:在场内平面易于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标高传递基点,用水准仪往返测验,以便检验和纠正。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壁上每隔3M设置控制标高。 1.2.3.2.3基底标高的控制:在距基底设计标高高50CM槽帮上,抄出标高水平线,用此标高来控制挖土深度。 1.2.3.3主体结构的高程测量
1.2.3.3.1基础施工完毕后,用现场内设置的四个点,对基础使用的定位控制桩进行复测,校核无误后,将首层建筑轴线弹在相对稳定的建筑物上,做为首层施工的依据。 1.2.3.3.2在首层楼板上放置四个控制点,做为上部结构轴线传递的基准点。设置基点采用预埋钢板(200×200),并在钢板上刻划“十”字做为标记。
1.2.3.3.3上部结构结构的传递采用激光铅直仪。在每层结构的相应部位留置200×200孔洞,以便激光通过。 1.2.3.3.4为确保轴线传通的准确性,每层的轴线均从首层基点向上传递。
1.2.3.3.5在每层的柱子及墙体浇筑完后,用红三角标注,并以此做为上部结构高程测量的起始点。
1.2.3.3.6本工程采用50m钢尺可保证每层的控制标高均从首层开始,不需要另设标高起始线,但对钢尺必须做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修正,并应往返数次测量,确保档高传递的
准确性。
1.2.3.3.7在结构层内引测标高时,要使用水准仪引测,并往返测量与基准点校核,误差要控制在规范控制范围内。 1.3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1.3.1水准点的设置:
沉降观测应根据稳定性良好的水准点进行,水准点应考虑永久使用,为了便于检查核对,专用水准点埋设不少于三个,埋设地点必须稳定不变,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 1.3.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按下列原则设置: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每间隔8-12m设置一个,建筑物山墙必须中部适中位置上设有观测点。
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应设置在混凝土柱上。 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标高,应设置在外檐墙(柱)面上,正负零上100-150㎜处。 1.3.3沉降观测的周期及观测时间
1.3.3.1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每一结构层沉降观测不少于1次,若遇特殊情况可增加观测频率。
1.3.3.2工程主体封顶后应进行百日观测。其后继观测周期应根据百日平均沉降值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