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6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6课 导体和绝缘体

【教材简析】

《导体和绝缘体》是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的第6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在这一课中,他们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它们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质。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探究物体导电性能,教学内容主要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二部分: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来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以及一些安全用电事项。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能提出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者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在实际过程中,如果让他们完成独立的计划,稍有困难,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做完整实验计划。四年级学生往往会用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判断甚至想象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有些学生甚至只会凭借经验不加实验地将导体和绝缘体分类,因为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实证意识的培养,每一种检测都要达到两次以上。四年级学生合作分工意识还不够强,本节课会继续在小组分工提供帮助策略。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在实验中学习与别人合作。

2.在检测中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教学难点: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来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铅笔,长尾夹,铁钉,钥匙,橡皮筋,铁勺等待检测的物体,1个电路检测器,1份科学监测记录表。

教师准备:如何使用电路检测器的微视频、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聚焦引入(预设5分钟)

1.图片出示一根已经剥开塑料包皮的导线,提问:在连接电路时,我们需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剥开的原因是什么?(预设:塑料不能导电)

验证观点:分别用导线的金属头和塑料皮作为接触点连接到电路中,发现灯泡会亮、灭。

2.追问:生活中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揭示课题:导体与绝缘体(板书) 二、探索实验(预设18分钟)

1.同学们列举的物体是否容易或者不容易让电流通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预设:电路检测器)

2.怎样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呢?说说你们的想法。

(预设:先预测电流是否容易通过铜丝和塑料使得小灯泡发光,把预测的结果记录下来,每个物体检测至少2次。在检测前,电路检测器要进行自检。当小灯泡发光,则说明是导体。)

3.同学们认识了正确的检测方法,现在实验篮里面有很多物体,哪些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不容易让电流通过?请大家自己来动手试一试。

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取身边的的若干种物体(教师提供一部分,学生自己选取一部分。)

出示要求:

(1)自检:组装电路检测器,并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 (2)预测:猜测待测物体是否能点亮小灯泡,记录在预测栏中; (3)检测:每种物体要检测2遍,并记录检测结果;

(4)对比:将能亮和不能亮的物体进行分类,比较有什么异同。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讨交流(预设12分钟)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6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材简析】《导体和绝缘体》是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的第6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在这一课中,他们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它们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质。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rzk38zapl036aw5tvxo0daes3y38300x4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