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篇教案学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精品文档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第二讲: 意象意境篇

学习要点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 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 3了解考查模式 4掌握答题步骤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铺垫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一) 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例: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卢纶 《送李端》

(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古典诗歌意境有:

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三)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

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

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意象+意象=意境。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例1】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小楼深巷 氛围 : 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意象:春雨杏花 氛围 : 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1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意境: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例2】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意象: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

意境: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2赏析意象与意境:

秋 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诗中的藤是“枯”藤、树是“老”树、鸦是“昏”鸦、道是“古”道、风是“西”风、马是“瘦”马,一系列感情色彩强烈的形容词,营造出的是萧索的风景、疲顿的旅途这样色调暗淡冷寂的画面,渲染了一种孤独、悲凉的气氛,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对表现作者天涯孤旅的情思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景的画面,创造出开阔悠远的意境。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创造出怎样的意境?

诗人借助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创造出孤独、凄凉、绝去尘俗的意境。但是诗人的心态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人运用了鸡黍、绿树、青山、场圃、把酒、话桑麻、就菊花等意象。恬静秀美的田园风光,田园情趣,闲适恬淡之情,淳朴诚挚的情谊融合在一起,便构成了自然恬淡的意境

二、考查方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 ,表达了……的感情。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2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起到了什么样的的效果?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清选择角度,简要分析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华美壮丽、清新自然等。

⑶把握意象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规范格式:该诗抓住(采用)……(意象列举)等意象,给我们描绘了……的画面,营造了……的氛围,从而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 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

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1)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3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答案:(1)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答案:(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立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附鉴赏材料:

林景熙的《溪亭》诗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

首联破题。“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乍读起来,似有恬静闲适的印象,细细品味,又觉不然。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馀思”,是指诗人在南宋灭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同那种多愁善感的“悲秋”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了解首句所要表达的意图,就会把全篇看成单纯写景之作。只有真正领悟到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才能透过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诗人的悠悠孤愤和高洁品格。这种破题法,既无“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诗家法数·律诗要法》)的气派,也没有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而是语淡辞婉,直叙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韵。

颔联紧承一二句。“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切上联“日暮”。“微风酒初醒”,在微风吹拂之下,诗人酒意初醒,与上联“馀思”呼应。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从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不正说明他感慨至深吗!

颈联写诗人举止。“独行穿落叶”,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闲坐数流萤”,独坐无聊,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这两句诗把其复杂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鲜明的画面,不难看出,其中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乱离的影子。注家评曰: “此联本平,然用‘穿’、‘数’二字,便觉精神振竦,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是也。”足见诗人用字之工。 末联写景。“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通观全诗,以景传情,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馀思,情韵深长,颇具特

常见的意象的分类如下: 自然景象类:“月”思乡念亲离愁别恨寂寞思归,“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斜阳”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西风、烟、霜”哀怨惆怅,凄苦苍凉,“冰雪”坚贞的心志高尚的品格,“浮云”漂泊的游子。 植物类:“杨柳”怨别怀远,“落红”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松、菊”高洁、坚强之志,"竹"高雅虚心自持气节,“莲”同\怜\,爱情,“梧桐”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丁香”愁思情结,“红豆”相思。 动物类:“鸦、杜鹃、子规、猿“衰亡凄楚哀怨, “蝉”凄凉高洁,“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相思相爱离愁孤寂。 社会意象:“舟、湖、长亭、桥、镜、灯”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愁苦伤感。 “登高、凭栏”相思报国壮志难酬。“吹笛、吹箫、吹笙”别离相思孤寂。 “饮酒”豪情悲愁苦闷郁闷。“折柳”惜别怀远思乡。“捣衣”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四组概念:

雄浑壮阔、高远辽阔;寂静幽美、朦胧迷离;热烈高亢、生机勃勃、繁华喧闹;闲适恬淡、恬静优美;空旷寥落、萧瑟凄凉、幽静孤寂。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

第二讲: 意象意境篇

4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学习要点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 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 3了解考查模式 4掌握答题步骤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铺垫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一) 意象:

找出诗中意象:

例: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卢纶 《送李端》

(二)意境:

例:指出诗中意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三)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 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 对

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 。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 ,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

者 。 ,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 意境=

意象+意象=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 ;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 。

【例1】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 氛围 : 意象: 氛围 :

意境:

5欢迎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篇教案学案

精品文档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第二讲:意象意境篇学习要点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3了解考查模式4掌握答题步骤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知识铺垫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一)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rz9i0rq39797950lpza3sk4u09qt500ff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