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综合题4)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南部非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图2为甲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奥卡万戈河在甲地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内陆三角洲。其河水到达三角洲后,有90%的水被蒸发了。三角洲雨季时有4个多月洪水泛滥,旱季时却成为泥潭,不适合发展耕作业。
材料三:牧豆树抗旱性极强,它拥有异常庞大发达的根部,延伸范围很广并可伸至土壤深处汲取水分。甲所在国家在殖民时期为保护土地、预防沙漠化而引进的牧豆树如今已经泛滥成灾,对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
(1)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甲地形成内陆三角洲的原因。
(2)简析奥卡万戈三角洲发展耕作业的限制性因素。
(3)简析图中西部沿海地区沙漠分布特征。
(4)说出甲所在国家牧豆树泛滥给当地带来的危害。
【答案】(1)上游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带来大量泥沙;受地形影响没有入海口,泥沙不能入海;气温高,蒸发量大,有利于泥沙积累。
(2)降水少(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大;雨季洪水淹没,沼泽分布。 (3)狭长分布。地形狭长;受沿岸寒流影响,减温减湿;受离岸风影响。
(4)加剧水资源短缺;影响本地树种的生长,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周边农作物及草地生长,威胁农业生产;影响建筑物地基稳定。 2、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土耳其及卡帕多西亚位置及气候示意图。
材料二:“戴帽子的精灵烟囱”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卡帕多西亚(图中阴影部分)。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沟壑与谷涧之中,是一片又一片的“石柱森林”,石柱上开凿了蜂巢般的洞窟。1985年,卡帕多西亚成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并被《美国国家地理》入选十大地球美景。该区以前曾有火山活动,第一批火山喷发遗留下岩浆以及火山灰冷却凝固后形成一层厚厚的凝灰岩,其特性类似于石灰岩;随后发生的喷发则留下更为坚硬的玄武岩层。由于长期外力作用,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石柱,一些圆锥形岩石的顶端还戴了一顶玄武岩“帽子”。 (1)说出土耳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试分析“戴帽子的精灵烟囱”的形成原因。
【答案】(1)土耳其位于连接亚洲、欧洲、非洲的十字路口;扼守地中海与黑海航道的 咽喉;东部和东南部与石油丰富的伊朗、伊拉克等国接壤。
(2)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凝灰岩具有可溶性,岩层松软的部分长期受外力风化侵蚀被剥蚀,坚硬的部分留存下来形成石柱;岩层上的玄武岩较坚硬,不易被侵蚀,保留下来形成了一顶“帽子”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安(今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省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沟通内陆与亚欧大陆桥和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承接东部乃至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的物流中心、融汇亚欧丰富多元文化的重要平台。
材料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示意图(图1)、2019年陕西省产业结构统计图(图2)、陕西省地形坡度空间差异图(图3)。
(1)根据信息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陕西省定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有利区位条件。
(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简析甲、乙两区域地形坡度小的原因。
(3)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主要有灌溉、航运和水能开发等。某班学生在对陕西境内秦岭以北河流开发利用的探讨中有下列两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观点1:渭河平原地区经济较发达,交通运输量大,应大力开发渭河的航运,以缓解运输压力。 观点2:北部高原区地形坡度大,应大力开发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保护高原区植被。
【答案】(1)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联系历史悠久;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间位置,区际联系较便利;区内铁路、公路等交通条件较好;已有较好的产业结构和较强的经济实力;教育和科技力量较强;历史文化之地,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等。
(2)甲地降水量小,流水侵蚀作用弱,以风力作用为主。乙地地势低,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地势比较平缓。
(3)观点1:不正确。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含沙量大,河道淤积;结冰期长,通航条件差。观点2:不正确。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修建的水库泥沙易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