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疗效观察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比单纯西医治疗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慢性盆腔炎; 疗效观察

慢性盆腔炎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近年来,随着落实女扎、上环、人工流产等节育手术的增多,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该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的特点,是妇科病治疗中的一个难题。笔者所在计划服务站2010-2012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2年在笔者所在计划服务站门诊就诊并自愿接受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8例。所有患者都具有以下症状及体征:反复下腹坠胀痛,腰骶部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宫体压痛,单侧或双侧附件区压痛、增厚;B超探查可见盆腔积液,附件包块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年龄、病况、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中西结合治疗。中药内服藤酱化瘀汤[1],方剂组成:红藤30 g,败酱草30 g,黄柏9 g,丹参15 g,红花15 g,桃仁15 g,五灵脂12 g,生蒲黄9 g,三棱20 g,莪术20 g,泽兰15 g,大黄6 g,木香9 g。随症加减:纳差者加苍术10 g,白术10 g;呕吐者加姜半夏9 g;血虚者加党参15 g,黄芪15 g;阳虚者加炮姜6 g,肉桂6 g。1剂/d,煎汁300 ml,分2次口服,10 d为一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中药灌肠方药组成:虎杖、败酱草各20 g,蒲公英、黄柏、当归、赤芍、三棱、莪术、桃仁各15 g,丹皮、王不留行、连翘各10 g,1剂/d,水煎2次,煎汁300 ml,分2次保留灌肠。灌肠方法为先将药液加温至38 ℃~42 ℃,取左侧卧位,将14号导尿管插入直肠约15~20 cm,另一端接装灌肠药的灌肠瓶,缓慢灌入直肠内,灌肠完毕保留,1次/d,10 d为一个疗程。西药治疗:在月经干净后采用甲硝唑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盐酸左氧氟沙星0.1 g,1次/d,静脉滴注;甲硝唑250 ml静脉滴注,1次/d,用药10 d,停药10 d,再如前用药10 d。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治疗方法同治疗组。治疗期间嘱患者禁盆浴、阴道冲洗、性生活。两组疗程结束后1周内复查。治疗前检查并记实主要症状和体征,疗程结束后检查并记实。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疗效。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妇科检查体征阴性,B超提示盆腔无异常;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妇科检查盆腔脏器压痛不明显,B超提示附件炎性包块明显缩小,盆腔积液消失;有效:自觉症状好转,妇科检查盆腔脏器压痛有所改善,B超提示附件炎性包块缩小,盆腔积液范围缩小;无效:治疗3个疗程,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B超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3.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療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女性慢性盆腔炎是指内生殖器(包括子宫、输卵管、宫旁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既可局限于女性身体的某个部位,也可以涉及整个内生殖器,高发于30~50岁已婚妇女,由于长期炎症刺激,易引发周围组织粘连,使药物不易进入,炎症难以控制[1]。慢性盆腔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厌氧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以往主要靠西药治疗。甲硝唑是高效抗厌氧菌药物,其机制为当甲硝唑的硝基被厌氧菌还原成氨基后可抑制细菌DNA的合成,DNA分解后最终导致细菌死亡。左氧氟沙星为广谱抗菌药的一种,其抗菌作用为氧氟沙星的2倍,对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均有灭活性,药效长,药效强,生物利用度高,经静脉给药后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病灶部位,杀灭细菌,发挥抗菌消炎功效[2]。但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和耐药性,治疗效果降低。而中医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上具有独特疗效。中医观点,慢性盆腔炎多因湿、热、瘀蓄积胞中,余邪未尽,缠绵不消,日久正气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导致不通则痛。由于组织炎症性水肿、渗出、粘连,结缔组织增生、增厚,甚至形成炎症性包块,导致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3]。其病机为湿热邪毒壅结下焦,形成气滞血瘀。治疗当以清热利湿,解毒祛瘀为法。其中有部分患者由于病程延久不愈,伤正耗气,而使病症出现寒化倾向,表现出腹痛隐隐,喜温喜按之瘀阻胞宫、寒结胞脉之证。治疗时应采用温经散寒为主,清热解毒为辅,活血化瘀并用之法。自拟藤酱化瘀汤中红藤、败酱草、黄柏能清热化瘀,祛瘀止痛,大黄逐瘀破结,丹参活血化瘀,大黄配丹参,一破一化,力专于行,精于通,相得益彰,其清瘀热、破瘀血之力倍增,可调下焦之血行,荡涤血府之瘀血;红花、桃仁、泽兰活血散瘀止痛;三棱、莪术行破血消积止痛作用较强;再加木香理气止痛。诸药合用,使热清、毒解、瘀化[1]。中药保留灌肠使药液通

过直肠黏膜充分吸收,直达病变部位,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加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增生粘连的结缔组织软化,消除局部充血水肿,以利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从而达到炎症吸收、新陈代谢改善、消瘀散结的目的。同时还可避免口服药物受胃及十二指肠中各种消化酶作用和胃酸的影响,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3]。本资料,在采用甲硝唑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的基础上,用自拟中药方剂藤酱化瘀汤的同时通过直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结果显示,采取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4%,而单纯使用抗生素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临床报道基本一致[4-5]。表明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充分发挥了药效,增强了疗效,价格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立新.妇科病临床验方荟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64-165.

[2]周晓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2):243.

[3]五大真,李素云,杨建宁,等.名中医妇科绝技良方[M].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4-125.

[4]胡丽.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11(31):23.

[5]贺春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9(4):2119-2120.

2rvnt5aw642b61z97l7x8uhsm07tmu016v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