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给教育带来许多挑战。当下,国内势态趋于稳定,教学秩序即将恢复,然而,疫情期间暴露出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尤其是疫情之下暴露出的种种“真相”,更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疫情之下的在线教育暴露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不足的“真相”。疫情突发让很多学校猝不及防,教师教学技术不熟练、课程资源不完备、教学平台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一一出现,甚至专业平台也是频繁“崩溃”。虽然疫情之下的全面在线教育有其特殊性,对学校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这次“实战”也终于检验出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真本领”和“花架子”。职业院校加强信息化建设有助于课程更新和教学优化,不仅符合国家政策的导向,更是基于先进院校的经验。危机之下,要“转危为机”,还需要院校正视问题,持续发力。
第二,疫情之下的教育内容选择暴露出教师课程能力相对不足和育人方式相对落后的“真相”。疫情初期,有的教师片面理解“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线进行常规内容的教学,而忽略了疫情本身作为重大社会时事的教育价值,其背后是教育机智的缺失。同时,在疫情期间,在学生中加强防疫科普和思想宣传是教师的职业使命所在,是教师既做“经师”也做“人师”的直接体现。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社会人”“职业人”,更要紧密关注社会动态,把鲜活的社会现象和典型的社会问题引入课堂,增强育人的实效。职业院校的教师尤其要更新教育理念,锻炼专业本领,提升全面育人的能力。
第三,疫情之下的居家学习暴露出学生自学能力差异巨大的“真相”。有的学生欢呼“假期延长”,沉浸在玩乐中,有的学生主动给自己“加餐”,积极学习,学生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不少老师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不牢,或
者听之任之,或者大力补习,甚至曲解“工匠精神”的内涵而片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却忽略了学生学习内驱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所谓“教学”,正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无论是职教,还是普教,培养的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何谈“有效教学”?学生在疫情之下的表现,正是课堂教学的结果。要让教学回归本质,掀起课堂革命,职业院校不应甘于人后。
有评论认为,此次疫情既是“黑天鹅”,又是“灰犀牛”,既以极其令人意外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又以极其令人意外的爆发力造成了大范围的破坏。对于教育而言,此次疫情则更像是一次突发的“演习”,让我们瞬间明白“未来”离我们多近,而我们又是多么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