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
1、 学前教育: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P2
2、 学前公共教育:是指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P4
3、 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P15
4、 学前教育效益: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P30
5、 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1.客观性2.多样性3.整合性4.方向性 P23
6、 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1.适度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2.提高托幼机构学前教育质量; 3.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结构;4.优化托幼机构教育资源配置;5.改革托幼机构教育体制和运行。P34
7、 我国学前教育实践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2.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3.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4.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P40
8、 (应用题)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
1.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所依据的“关键期”理论已经遭到质疑。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个体多方面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在儿童期,关键期 和敏感期的确存在,但是不是意味着错过关键期和敏感期后发展的障碍就完全无法弥补。 “超前教育”和 “神童教育”把关键期的作用推至极化,导致了“早期经验决定论” ,否定随后阶段发展的作用,关键期 的起止时间不是适用于所有儿童的固定时间段。 2.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都把教幼儿识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提出了“0 岁扫盲,三岁读书” ,任何方案都必须是科学的,幼儿期是语言掌握迅速的时期,主要表现在 口语方面,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听觉刺激以及大量运用口语的机会,首先发展的是口语,对书面语言的理 解与运用是在口语的基础上的,所以学前期儿童的语言发展任务应以口语为主 3.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惊人的效果,采取了单项强化训练的办法。 儿童周围一个完整的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如果人为加速或强化某个方面的发展进 程,会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破坏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从儿童终身教育的角度看, “超前 教育”和“神童教育”是“杀鸡取卵” 总之: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夸大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学前教育 只是影响因素之一, 而且学前教育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儿童发展为原则, 在儿童生理心理基础上才可能实现,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鼓吹学前教育万能,最终必将导致学前教育无能。P28
第二章
1、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即在家庭里,无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还是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所施加的一切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P46
2、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P58
3、家庭教育的特点:1.早期性、2.全面性、3.情感性、4.灵活性、5 渗透性. P47 4、社区教育的特点:1.整体性2.区域性3.全面性4.平等性5.有效性P58
5、社区学前教育的作用:1.为学前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2.可提高全社区居民的素质3.为幼教毕业生提供广阔的从业渠道P60
6、家庭对托幼机构教育的意义:1.家庭是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2.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学校3.家庭是重要的教育资源P67
7、 托幼机构与社区合作的途径:1.在社区委员会的领导与协作下,开展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2.密切联系社区内各种机构组织;3.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推动托幼机构与社区的合作。P78 8、(应用题)联系实际,谈谈托幼机构在家园(所)合作中应着重做好哪些工作。P72
托幼机构可以着重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家教指导: 一、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
托幼机构采用多种有效方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与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这样不仅可以改进和优化家庭教育,而且有助于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使家园(所)取得共识,达到教育上的协调一致。 1、帮助家长认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在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家庭早期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早期教育被认为是当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要帮助家长端正与更新家教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美、德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开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观念。 3、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
当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但又教子无方。他们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托幼机构既要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又要了解并研究家长在教育方面的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坚持严爱结合、正面教育,以身作则以及教育一致性等教育原则。
二、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环境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在这个环境中生活,开始与社会进行最早接触,从本质上讲,家庭教育是一种环境教育,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是适宜于孩子发展需要的玩具、图书、活动材料、活动空间等等。
三、组织家长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组织家长参与托幼机构的活动,是家园(所)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家长的参与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参与托幼机构的教育活动,参与园所的管理,支持与参与园所环境创设、改善园所条件等。 1、参与园所的教育活动 2、参与幼儿园管理
3、支持和参与园所环境创设等各项活动 四、现阶段家庭、托幼机构合作的主要问题
1、家、托、园合作尚不够深入,较多地停留在表面。这表现在家长参观的多,参与的少;间接参与较多,直接参与不够,特别是很少深入到托、幼教育过程深层次的环节中紧密配合课程;
2、家、托、园合作的内容脱节,表现在家长来园参与活动常常是和孩子一起玩玩,如参加运动会比赛或生日晚会等,而很少将这些活动和家庭教育联系起。
第三章
1、幼儿行为辅导指对符合社会文化、价值标准的良好行为的塑造,对幼儿良好行为表现的支持、鼓励,以及对不良行为表现的矫正和治疗。P108
2、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P105 3、幼儿教师在托幼机构教育中应扮演哪些角色?P104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除了基本的师生关系之外,他们还扮演着许多其他的角色:
(1)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
(2)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伲进者和支持者。 (3)幼儿教师是幼儿行为的辅导者。
(4)幼儿教师是幼儿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
(5)幼儿教师是幼儿发展的研究者、诊断者和评价者。 4、(论述)分析幼儿教师如何从新手发展为专业化教师。P119
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再到一名专业化教师是有一个过程的,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是不同的。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抵可以分为顺应、适应、发展、专业化四个阶段。 (1)顺应阶段
任职的第一年,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尽快进入角色,克服目前的困难,摆脱混乱的局面。指导者应该了解,处于该阶段的教师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如理解、鼓励、肯定、安慰)和班级管理技能方面的具体帮助,尤其是处理突发事件的特殊技巧和了解儿童行为原因方面的辅导。而且这种辅导最好是在现场实地进行。 (2)适应阶段
通常,经过一年左右的紧张忙乱,他们对幼儿的行为特征与能力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判别与处理幼儿的一般问题,开始能够掌握和“控制”局面。他们的精力
逐渐转向如何组织教育活动、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处理儿童的特殊问题。在此阶段,指导的重点也应进行相应的转移。辅导人员可以通过审阅教学计划和教育笔记,现场观看教育过程等方法,了解、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发展阶段
工作四至五年以后,不少教师会对烂熟于胸的、“自动化”了的教育模式感到厌烦。专业辅导一方面要注意提供给他们关于新理论、新信息的介绍;另一方面,最好能组织他们参加一些专门的教研和科研活动,与幼教方面的专家接触,在研究过程中加深对新理论、新经验的理解,进而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以实现理论向实践方面的转化,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4)专业化阶段
专业化教师的基本特征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身上已经有所体现。不同的教师进入专业化阶段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需要的时间短些,有的则需要很长时间。指导者应多为这个阶段的教师提供参加座谈会、专题演讲会、高层次进修和课题研究的机会,这无疑将会促使他们的专业化水平日臻完善。 5、(论述题)联系实际,谈谈你打算如何成为一名专业化的幼儿教师。P122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否则难以达到观摩学习的目的。 (2)微型教学
微型教学指以较少数幼儿为教育教学对象,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5-20分钟),让教师尝试做小型的教育教学,并把这种活动过程摄制成录像进行分析。微型教学使新教师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加直接和深入,增强了改进活动组织的针对性。
(3)教育活动决策训练
在此过程中,指导者一面呈现出更恰当的行为,一面加以说明。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且可使他们对决策的有效线索更加敏感,这正是专业化教师的重要特征。
(4)通过反思来提高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对于幼儿教师培训而言,经验是培训活动无法超越的,而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干预性研究得以加强。 6、(应用题)论述信息时代对幼儿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与挑战。P99 (1)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
现代信息技术为儿童提供了获取信息的广泛途径,幼儿教师应从文化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指导者。为了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培养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对学习的积极情感,帮助幼儿构建自己的信息和经验体系,教师的角色将由“教”转变为“导”。
(2)由课程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是由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设计的,教材也是由国家统一编订的,幼儿教师虽然是教学的中心,但往往只是课程、教材的执行者。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成为教学研究者,成为课程教材开发、设计的主体。 (3)由师幼关系的控制者转变为师幼关系的协调者与合作者
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优良的人格魅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适宜的方式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来,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所以,教师应成为师幼关系的协调者与合作者,确立以情感沟通为核心的平等、多样的交往方式,形成师幼双方的心智交流、情感交流,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民主化。
(4)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知识的终身学习者
在进入信息社会之后,随着终身教育实践的发展,社会对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要求也随之提高。而在教育领域,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幼儿教师必须重新树立新的学习观,即终身学习的学习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新的变化。
第四章
1、(简答)简述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适合性原则。P130 一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二要适合幼儿的个性特点。
(1)对前者而言,首先要使环境童趣化,能深深打动和吸引幼儿;其次要体现幼儿的年龄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小班环境要有结构简单、色彩鲜艳、富有感官刺激等特点;中班环境在小班的基础上突出操作性;大班环境要突出探索性和实验材料的丰富性。
(2)对后者而言,就是要使环境个性化,要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动机需要、兴趣爱好、学习方式、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环境中有令他着迷的事物。 2、(论述)联系实际,分析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系统性原则。P132
过去只在设计活动内容时讲求系统性,而很少在环境创设中考虑系统性。这是对环境的教育功能缺乏认识的表现,也是环境布置缺乏目标意识的表现。因此,这里强调环境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而不能盲目或随意。这就要求利用环境提供给幼儿的知识信息、活动材料等要保持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三维空间同时提供的内容要有较密切的横向联系,而且要注意引导幼儿认识和理解这种联系。前后更替的内容要注意纵向联系,前面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是前面内容的深化和拓展。活动材料的更替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操纵由易到难。
3、(应用题)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P130。1.适合性原则2.挑战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4.丰富性原则5.平衡性原则6.系统性原则7.动态性原则8.主体性原则9.效用性原则(根据材料具体扩展作答)
第五章
1、师幼关系的意义P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