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之知识概要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2、管理的职能:
法国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美国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置、指导、控制。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
4、管理者的技能:
罗伯特·卡茨:(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 5、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泰罗(科学管理之父):(1)工作定额;(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二)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A:法约尔:(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a技术活动;b商业活动;c财务
1 / 24
周三多管理学
活动;d安全活动;e会计活动。(2)管理的14条原则:a分工;b权力与责任;c纪律;d统一指挥;e统一领导;f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g报酬合理;h集权与分权;i等级链与跳板;j秩序;k公平;l人员稳定;m首创精神;n集体精神。
B:韦伯(德国社会学家):“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对于权威,他认为有三种类型: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和理性—合法的权威。 6、行为管理理论: (一):梅奥(霍桑试验):
“人际关系学说”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二)行为科学
A: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B: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7、学习型组织: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彼得·圣吉关于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技能,即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8、信息的定义:
管理科学中通常认为: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就成了信息。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 9、管理者有用的信息特征:
(1)高质量;(2)及时;(3)完全。 质量:是有用信息最重要的特征。 10、信息的采集:
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搜索并占有各类信息的过程。 衡量信息采集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是所采集的信息是否对组织及其管理者有用。 11、管理者为采集有成效的信息应采取的工作:
(1)明确采集目的;(2)界定采集范围;(3)选择信息源。 12、信息的加工:
指采集来的通常显得杂乱无章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使信息条理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
2 / 24
周三多管理学
13、信息的加工步骤:
(1)鉴别;(2)筛选;(3)排序;(4)初步启动;(5)编写。 鉴别的方法:查证法;比较法;佐证法;逻辑法。
筛选的步骤:a真实性筛选;b实用性筛选;c精约性筛选;d先进性筛选。 14、信息的存储:
信息的存储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记录、存放、保管以便使用的过程。
三层含义:()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将加工后的信息记录在相应的载体上;()对这些载体进行归类,形成方便人们检索的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日常维护,时信息及时得到更新。
15、信息存储环节中应注意:
(1)准确性问题;(2)安全性问题;(3)费用问题;(4)方便性问题(第一层含义是指使用方便,信息的存储要便于人们检索;第二层含义是指更新方便)。 16、信息传播的特点:
(1)目的更加具体;(2)控制更加严密;(3)时效更加显著。 17、导致信息畸变的原因:
(1)传播主体的干扰;(2)传播管道的干扰;(3)传播的客观障碍的存在。 18、信息的利用过程步骤:
(1)管理者在认清问题性质的前提下,判断什么样的信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2)对组织目前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判断所需的信息是否存在;(3)如果组织中存在所需的信息,则可直接利用。如果不存在,则要考虑是否能够通过对现有信息进行开发、整合来满足管理者对信息的需要。如果不能,则要考虑重新采集信息,回到信息管理的源头。
19、管理者为更好利用信息应努力做到:
(1)善于开发信息;(2)为信息价值的充分发挥提供组织上的保证;(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信息的价值。
20、管理者为更好的利用信息应尽量避免:
(1)信息孤岛;(2)信息超载。 21、信息的反馈:
(1)反馈信息真实、准确;(2)信息传递迅速、及时;(3)控制措施适当、有效。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22、决策的定义:
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3 / 24
周三多管理学
本书采用路易斯古德曼和范特的定义: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利用机会的过程。三层含义:(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23、决策的原则:
(1)决策遵循的原则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2)决策最优应具备的条件:a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b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订所有可能的方案;c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3)在现实中,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因为:a组织内外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见解地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者一切情况的信息;b对于收集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制订数量有限的方案;c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对未来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有出入。
现实中的上述状况决定了决策者难以作出最优决策,只能做出相对满意的决策。 24、决策的依据:
决策的依据是适量的信息。(信息过多增加决策成本;信息过少降低决策效果。) 25、决策的特点:
(1)目标性;(2)可行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有效性);(3)选择性;(4)满意性;(5)过程性;(6)动态性。 26、决策过程:
(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明确目标;(3)拟定方案;(4)筛选方案;(5)执行方案;(6)评估效果。 27、决策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a环境的稳定性;b市场结构;c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2)组织自身的因素:a组织文化;b组织的信息化程度;c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 (3)决策问题的性质:a问题的紧迫性;b问题的重要性;
(4)决策主体的因素:a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b个人能力;c个人价值观;d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28、决策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一)集体决策方法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
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是英国心理学家奥斯本。该决策方法的四项原则是:(1)各自发表
4 / 24
周三多管理学
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2)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3)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4)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倡导创新思维,时间一般在1到2小时,参加者以5到6人为宜。 2、名义小组技术
小组成员各自先不通气,独立的思考,提出决策建议并尽可能详细的将自己提出的备选方案写成文字资料,然后召开会议,让小组成员一一陈述自己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全部被选方案投票产生大家最赞同的方案,并形成对其他方案的意见,提交管理者作为决策参考。
3、德菲尔技术
用于听取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意见。(1)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和邀请相关专家。(2)提供信息,请专家各自独立发表意见并形成书面材料。(3)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意见,反馈,请专家再次发表意见。如分歧大,则开会讨论,否则,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4)如此反复,形成专家组方案。
(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P.110) 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2、政策指导矩阵 二、定量决策方法(P.112) (一)确定型决策方法(计算) 1、分析与建模 2、模型求解
(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1、小中取大法 2、大中取大法 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三)风险型决策方法 三、计算机模拟决策方法(P.119) 四、决策模拟演练
第六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29、计划的概念:
计划既是决策所确定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名词: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档。
动词:计划是确定未来目标,及其实现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即在时间和空间两个
5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