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题组一 对点练]

一、客观题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

(选自程启充《游千山记》)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B.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C.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D.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解析:选B。通读画线的句子,结合前文“径仅容双趾”,可知只能容一人通过,故在“以匹布缚胸”后断开,排除C、D项;“扶滕侧足”“盘跚而步”是通行时的姿态,排除A项。

第二天清晨,天刚放晴,(我们)登上中峰,回头看京城,远望荒凉的边界,山海浩瀚无边。多次休息后,到达仙人台,(看到)石壁陡峭山崖险峻,(在山崖)北边的角落用木梯登顶眺望,两腿战栗。强壮的人匍匐着爬上去,看到石头做的棋盘,(相传)九仙在这里围观、下棋。从仙人台往中会寺方向出发,绕过溪涧,穿过乱石,荆棘塞满道路,不能容下拐杖,路仅容得下双脚。一人(在前面)用布绑住前胸,让人从后面拉着,攀附着藤枝,侧着身子,缓慢前行,非常危险。刘子先走,徐子和我相距几步,摘下山花赠诗给我,我也按照音律应和他。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先生曰:“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速投之海。”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于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

(选自《清代名人轶事·高先生轶事》,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

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B.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C.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D.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解析:选D。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由“以……故”可排除A、B两项;由最后一句“吾意决矣”推知第二句也应为“吾意决矣”,由此得到答案。语句可这样加标点:“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船起航)不到一天,风浪汹涌,船上的人都把罪过归在高先生身上,请求丢掉灵柩,高先生不同意,可是风刮得更猛,请求的人更多。高先生叹息着说:“你们可以给我安排祭祀,我向死者祷告,把不得不这样的意思告诉他。”众人把灵柩抬上船头,替(高先生)陈设祭品。高先生穿衣戴帽走出来,登上灵柩,坐在上面,对众人说:“快把灵柩丢到海里。”众人都很吃惊,请高先生下来,高先生说:“我不下去了,将我跟灵柩一起投进海里吧。”众人大惊,争着上前拉高先生下来,高先生大声呵斥:“你们怎么敢这样!我打定主意了。我因为一副灵柩的缘故,连累你们众人,不把灵柩投进海里对不起活着的人。不过我不与灵柩一起投到海里,又用什么去面对死者?我打定主意了。”正在相持不下的时候,海上的风浪也平息了,高先生笑着说:“船航行平稳如常,你们怎么这样啰嗦?”于是仍然把灵柩抬下船舱。而大海从此风平浪静,(船)安全抵达粤东。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解析:选B。做此题时,首先可以根据语气词“也”排除A项与D项,再结合语意与语境选出答案。

我听完这些,开玩笑说:“你真是乡村里的人啊,这么真切地了解乡村的情况。我学识不够丰富,就用您的话为这图作记,来偿还我欠了很久的文债,可以吗?”他笑着说:“这就是(佛祖)所说的,借一株草,化作一丈六尺的金身,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当时天冷,我口授给跟随我一起出游的人,(他们)用嘴呵着笔将这些写了下来。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题目。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解析:选A。对照四个选项,可知关键是“时”和“咏”。“时”如和前面连接,解释为“……的时候”,与后面相连,理解为“当时”或“这时”,根据上下文,可知与后者相连顺畅;“咏”应指张咏,根据上下文,百姓并不是被张咏胁迫,所以“咏”应该是后一句的主语。

(张咏)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叛乱,王继恩、上官正统领兵马讨伐,(却)让军队停滞不进。张咏用言语激励上官正,劝勉他亲自前进,并且隆重地设宴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定出兵深入,大多克敌制胜。当时叛军侵犯劫掠的时候,老百姓多数被胁迫跟随(参加叛军),张咏发一道文书把朝廷的恩德和信义告诉百姓,让他们各自回去种田。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题目。

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B.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C.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D.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解析:选B。“若……非……”是假设复句,因此,各分句之间宜停顿;“坏公法”与“损百姓”都作“非止”的宾语,中间应该停顿;“中心”陈说对象转换,也要断开。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2)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题组一对点练]一、客观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rey913b4a4qfr01784a35m4y31ezc0159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