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年春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诚信是什么?稚气未脱的孩子说,诚信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huǐ;风huá正茂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不能透支的nuò言;两鬓苍苍的老人说,诚信是一张不容背叛的qì约。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 ...A.近日国台办回应大陆是否已经做好“武统”的准备。
B.美国《国家利益》杂志6月10日发表了题为“对华贸易战不可能赢”的署名文章。 C.“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D.夏天渐渐热闹起来,桃儿、杏儿、梨儿……等水果次第登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 ..A.看着那些滑稽演员惟妙惟肖的动作,大家都忍俊不禁。 ....B.你是班长,应以身作则,给同学做个榜样。 ....C.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
D.这个先前在大家眼中微不足道的人,创造了一个商业传奇。 ....
4.对下列语境中加点词的词性解说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 ..A.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B.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形容词)的搏斗中毁灭(动词)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名词)......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C.他哑着嗓子悄悄地(结构助词)问我:“你还有钱吗(语气助词)?” ..D.现在,他才(介词)明白过来,悔悟过来,人是不能独自活着的。 .5.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课文内容或相关名句。(8分)
(1) ▲ ,草色入帘青。 (2)出淤泥而不染, ▲ 。 (3) ▲ ,青草池塘处处蛙。 (4) ▲ ,寒光照铁衣。
1
1
(5)托物言志,是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登飞来峰》中用“ ▲ , ▲ ”来表达诗人不畏保守势力的阻挠而坚持改革的决心;而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表达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 , ▲ ”。 6.名著阅读。(6分)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 A▲ 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
这段文字中的A是 ▲ ,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由人变成兽的根本原因是 ▲ 。(3分)
(2)下列有关《骆驼祥子》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 ..
A.《骆驼祥子》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的北平市民生活为背景,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
B.曹先生是个平凡的教书人,他待人宽和。一天晚上祥子不小心摔坏了车子,跌伤了曹先生,曹先生自己把车收拾好,也没有让祥子赔偿。
C.刘四爷是土混混出身,人和车厂的老板,只有虎妞这个女儿,没有一个儿子。他看到祥子健壮老实,经常主动帮他做事,便有意让祥子入门做女婿,好让祥子继承他的家业。
D.虎妞长相丑陋,性格泼辣,脾气暴躁,但办事能力强,敢于大胆追求个人的自由爱情,为了和祥子生活在一起而与父亲决裂。 7.语文综合性学习。(8分)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确,不论是家事,国事,还是天下事,我们青少年一代都应了解关心,因为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班上准备举行“天下国家,爱我中华”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参与。
(1)根据划线内容,补充下联。(2分)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 (2)本次活动已设计了一些活动方式,请你再设计两个:(2分) A.爱国人物故事会 B.爱国名言展示会 C. ▲ D. ▲ (3)假设老师安排你邀请家长参加,你回家后打算怎样说?(2分)
1
1
▲ (4)有同学说,中国能数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我们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他举了一个“世界和平女神像”的例子。
(A)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B)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坐落在诺受底登陆战场遗址。(C)她那手拿绸带颤抖的双臂,一前后的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D)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迹为一体,逃远望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 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 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①这段文字语序不合理,应把( ▲ )句和( ▲ )句的位置调换一下。(1分) ②文段中(C)句用词不当,可把“ ▲ ”改为“ ▲ ”。(1分) 二、阅读理解(58分)
(一)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问题。(6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8.(1)上阙一个“ ▲ ”字写出了作者心绪不宁,无心做事的愁苦心情;下阙作者通过“ ▲ ”“ ▲ ”和“只恐”六个字凸显了词人一波三折的心虚,层层虐心,这样的构思与表现手法堪称新鲜奇特。(3分)
(2)这首词的主旨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被公认为写“愁”名句,请作简要赏析。(3分)
▲ (二)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完成9—12题。(14分)
【甲】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
1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权谓吕蒙( ▲ ) ②即更刮目相待( ▲ ) .. ③涉猎经史( ▲ ) ④唯傅修期耳( ▲ ) ...
(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愿陛下亲之信之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年 二 十 余 有 友 人 与 之 书 而 不 能 答 11.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 ▲ (2)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译文: ▲ 12.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 (三)阅读下面的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完成13—15题。(共8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也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A.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大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B.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1
1
13.副词总是有着奇妙的作用,请你说一说划线句A句连用两个“还”字有什么妙处。(3分) ▲ 14.作者为什么强调“鲁迅先生背影是灰黑色的”?(2分)
▲ 15.从用词精妙的角度赏析一下划线句B句,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鲁迅。(3分)
▲ (四)阅读《雅量》一文,完成16—18 题。(9分)
①朋友买了一件衣料,绿色的底子带白色方格,当她拿给我们看时,一位对围棋十分感兴趣的同学说:
②“啊,好像棋盘似的。” ③“我看倒有点像稿纸。”我说。
④“真像一块块绿豆糕。”一位外号叫“大食客”的同学紧接着说。
⑤我们不禁哄堂大笑,同样的一件衣料,每个人却有不同的感觉。那位朋友连忙把衣料用纸包好,她觉得衣料就是衣料,不是棋盘,也不是稿纸,更不是绿豆糕。人人的欣赏观点不尽相同,那是和个人的性格与生活环境有关。如果经常逛布店的话,便会发现很少有一匹布没有人选购过;换句话说,任何质地或花色的衣料,都有人欣赏它。一位鞋店的老板曾指着橱窗里一双式样毫不漂亮的鞋子说:“无论怎么难看的样子,还是有人喜欢,所以不怕卖不出去。”就以“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也许我们看某人不顺眼,但是在他的男友和女友心中,往往认为他如“天仙”或“白马王子”般地完美无缺。
⑥人总会去寻求自己喜欢的事物,每个人的看法或观点不同,并没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应该有彼此容忍和尊重对方的看法与观点的雅量。如果他能从这扇门望见日出的美景,你又何必要他走向那扇窗去聆听鸟鸣呢?你听你的鸟鸣,他看他的日出,彼此都会有等量的美的感受。人与人偶有摩擦,往往都是由于缺乏那分雅量的缘故;因此,为了减少摩擦,增进和谐,我们必须努力培养雅量。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 17.这篇议论文从一件衣料说起,你觉得有什么好处?(3分)
▲ 18.第⑤节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