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基层应急能力评估体系
构建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企业应急能力的持续提升与改进具有重要作用。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从2013年起,研究制定了基层应急能力评估标准体系,并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了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构建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企业应急能力的持续提升与改进具有重要作用。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从2013年起,研究制定了基层应急能力评估标准体系,并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收到了较好效果。 评估开展背景
由于突发事件在较小范围内不具有频发性,因此,应急管理在一些单位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多数单位未设置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多数人员,甚至包括管理层,不了解、不过问应急管理工作。因此,有必要通过评估考核机制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把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建设和应用选择落实在基层单位,原因在于只有把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才能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
体系建立方法
2014年3月份以来,国家电投选取了煤炭、化工、铝业、电力等主要产业板块的六家基层单位,对不同行业基层单位应急能力建设情况开展调研,摸清了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和应急处置这3个方面是基层单位应急管理工作较为薄弱的环节,应作为应急能力评估的重点内容。
与此同时,国家电投广泛收集了国家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结合本企业应急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进行了研究梳理。结合调研阶段掌握的情况,确定了应急管理、应急预案、应急培训与演练、应急预警与处置、应急资源五个方面的评估框架。
2014年6月,国家电投发布了《基层单位应急能力评估标准》(试行),确定了二级评估要素、评估赋值标准及评估模式、评估方法。同时,组织所属单位,对303家生产型基层单位,按照分级评估评审原则,以4年为一个周期,制定了《国家电投2014年-2018年应急能力评估规划》,并于当年启动了基层单位自评工作。2015年4月,国家电投层面正式启动了应急能力评估抽查工作。 基层实践应用
《基层单位应急能力评估标准》(试行)(见表1、2)。内容来源于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并结合国家电投管理要求设置了部分评估内容。评估标准还给出了评估方法和评分方式,便于评估操作。并确定了以下定期、定量、定性的评估模式:
定期:基层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自评估;二级单位每2年对矿山、危化、建筑施工、冶金行业,以及生产经营环节有重大危险源的基层单位至少开展一次评审,其他行业基层单位每4年至少开展一次评审;国家电投按照电力、矿山、化工、金属冶炼、物流及其他等6个行业分类,每年进行评估抽查。 定量:评估标准涵盖应急管理、应急预案、应急培训与演练、应急预警与处置、应急资源等5项一级要素、23项二级要素、88项评估要点,设置总分值1000分。评估标准赋值根据调研结果,侧重应急预案、应急培训与演练、应急预警与处置三个一级要素,三个要素占总分值比重达到68%。
定性:按照《基层单位应急能力评估标准》对企业应急能力进行评估打分,设定得分率≤60%为不合格、60%~75%为合格、75%~90%为良好、≥90%为优秀四个级别。并设定了否决项。
按照《基层单位应急能力评估标准》,2015年4
月以来,国家电投已按照评估抽查的规定,对五凌电力五强溪水电厂、中电物流赤大白铁路公司、金元集团贝勒煤矿、河南公司平顶山电厂、黄河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宁夏能源铝业青铜峡铝业分公司等6家不同行业的企业开展了评估抽查,根据评估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基层单位应急能力总体水平不高。各评估单位得分率处于60%~75%之间,说明目前国家电投所属基层单位应急能力总体处于合格水平。
应急能力薄弱环节较为明显和集中。多数单位在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应急演练与实施、应急预警、应急通信等要素得分率较低,存在共同的、明显的薄弱环节。
应急能力的部分环节有较明显的行业特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水电、铁路和煤矿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投入保障能力较高。
总的来看,评估结论基本印证了建立评估体系初期调研反映的实际状况,同时能使各企业清楚看到应急管理工作的待改进管理要素,从而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依据,表明了这一评估标准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开展评估工作以来,各基层单位对照评估结论,
对自身应急能力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完善和整改。一些单位按照现场处置方案卡片化、简便化的要求建立了应急处置卡。还有一些单位应急演练模式得到改进,实战演练和“双盲”演练比重逐渐加大,基层单位应急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体系进阶方向
严格执行应急能力评估滚动规划,采取专家评估、辅导整改、跟踪验证的方式,推动企业应急能力持续提升。同时在执行过程中查找评估标准的不足,完善标准评分准则,进一步优化评估标准体系。 在国家电投所属火电、煤炭、铝业、化工、物流等行业选取大型企业作为试点,开展应急预案特别是现场处置方案简化研究,以点带面,推动全系统应急预案从应有到应用、从应用到有效的转变。 结合应急实战需求,探索多产业模式下开展应急技能竞赛的模式,合理设置竞赛科目,以技能竞赛促技能培训,以技能培训促技能提升,营造全员参与、全员训练、全员提高的良好氛围。 编辑 赵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