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家庭教育指导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从小学到初中后, 由于生理、 心理和环境、 学习容量、 人际关系等的改变, 使初一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 而对一个成长中的关键转变期, 帮助她们顺利完成这一转变, 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 初一学生的特点
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与小学生相比, 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 12-15岁) , 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身体机能逐步健全, 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 如能够自觉地根据教学的要求知觉有关的事物, 有说明书记忆日益占主导地位, 抽象思维开始战胜优势。可是, 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之间是逐渐过渡的。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 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 她们在身体发育、 知识经验、 心理品质方面, 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如她们一般还比较幼稚, 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 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 缺乏思考, 表示缺乏思想性。
2.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 她们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 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 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她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 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 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她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 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 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生顺利时盲目自满, 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 沮丧泄气; 而且她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 做好事和做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 体力增强, 精力旺盛, 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 她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 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 有了参与感, 希望独立自主, 摆脱成人对她们的”束缚”。但毕竟她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 坚持性、 独立性还不够; 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在生活、 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 对父母说: ”你不用管我了”, 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 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4.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跨入初中, 新学习环境、 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 特别是新的学科, 如生物、 地理、 历史等, 内容丰富多彩, 是她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 这些使她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
1. 加强养成教育。从上面分析可知, 初一学生的理性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因此从一开学就要以《中学生守则》、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从仪表仪容、 文明礼貌、 作息制度等方面严格要求她们。但进行教育时要针对她们的认知特点: 一是。使她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 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后, 新的生活又是使她们产生了紧张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感。新的作息时间、 校纪校规, 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 中学的老师不再象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 无微不至地关心; 特别是学科增多、 复杂性增强, 课时延长、 考试增多, 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使她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 她们特别留恋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 她们在作文、 日记和交谈中重复地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 二、 教育对策
要充分爱护、 尊重、 信任学生。如多看到学生的优点, 正面表扬、 鼓励她们; 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中批她们。二是要采用自然、 具体、 生动的方式。如语文老师可充分利用思想性强的《背影》、 《最后一课》、 《老山界》等课文, 教学中抓住契机、 创设情境, 自然地引入思想教育; 班主任则可充分发挥主题班队会的功效, 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智力竞赛》《颂祖国辉煌成就》《夸夸我们的班级》《懒惰——成功》等主题班队会, 既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 又渗透了养成教育。
2. 注重心理辅导。从上面的分析可发现, 初一学生已开始在人生的多种矛盾中, 步入了人生的”多事之秋”, 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和障碍。因此应该全面把握她们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矛盾, 注重心理辅导。对初一学生的心理辅导内容主要有: ( 1) 自我意识的教育。如让学生自我介绍”我最喜欢……”、 ”我害怕……”、 ”我的目标是……”、 ”我学得最好的是……”、 ”我学不好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