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河南农业大学《政治经济学》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节)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河南农业大学《政治经济学》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节)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价值形成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在任何社会形式下,劳动过程都是指劳动者有目的地运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劳动过程是人类生存的永恒条件,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由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不同,因而劳动过程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处于分离状况,二者只有通过资本才能结合在一起。这种特殊的结合方式,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劳动隶属于资本,工人在资本家的指挥和监督下劳动,使资本主义劳动带有强制性。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对资本家来说,是消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过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是根据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需要来安排。而对于工人来讲,他和生产的唯一联系是劳动和支出劳动力。因此,必须服从资本家的安排,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劳动,为资本家的利益进行生产;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因为进行生产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等各种生产要素都属于资本家所有。因此。劳动过程的结果----劳动产品也应该归资本家所有。

(二)资本主义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以上我们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这种劳动过程的结果是生产出一个特定的使用价值。生产使用价值并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资本家之所以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价值增殖,而价值增殖又是以价值形成过程为起点。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分析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中凝结的抽象劳动量,这种劳动量既包括了生产资料中凝结的物化劳动量,也包括了工人的抽象劳动和凝结在商品中形成的新价值这两部分

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一方面,工人的具体劳动在生产特定使用价值过程中,又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商品中去,成为新商品的价值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具体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又耗费了自己的脑力和体力,即抽象劳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人的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新价值。现在我们以某资本主义企业的纺纱厂为例,说明价值的形成过程和价值的增殖过程。假定有一个纺纱厂为生产棉纱而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又假定劳动力的价值为10元,劳动6小时就能生产出来。工人劳动6小时,需要消耗棉花10斤,价值20元,为把10斤棉花纺成棉纱,还需要劳动资料的消耗,如机器、工具、纱绽等的磨损。价值5元,这样,资本家共预付了资本价值35元。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纺纱工人的具体劳动,把10斤棉花变成了新的使用价值棉纱,并将棉花和劳动资料的价值25元转移到了棉纱中;另一方面,纺纱工人的抽象劳动凝结在棉纱中又形成了10元的新价值,作为补偿劳动力的价值。这35元的价值正好与资本家的预付资本相等,这就是价值的形成过程,如果是这样,资本家就不能获得剩余价值了。所以,他必须使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所谓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被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我们以上例为例来说明。为了实现价值增殖,资本家绝不会只让工人劳动6小时,因为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一天的劳动力,支付了劳动力一天的日价值,在这一天内,资本家就拥有了劳动力使用价值的支配权,虽然劳动力的日价值只要6小时就能生产出来,但是,资本家绝对不会只让工人劳动6小时,而会把劳动时间延长到6小时以上。假如延长到12小时,这时,工人12小时的具体劳动就使20斤棉花纺成了棉纱,消耗棉花的价值40元和劳动资料价值10元;工人的抽象劳动形成新价值20元。生产过程结束,20斤棉纱的价值为转移的棉花的价值40元+劳动资料的价值10元+工人新创造的价值20元=70元。棉纱按价值出售后,资本家不仅收回了原预付资本(40元+10元+10元=60元),而且在资本家预付资本价值与商品出售收回的价值之间存在10元的差额,这10元就是剩余价值。可见,劳动力的日价值与劳动力使用所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正是看中了这个价值差额。所以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必要劳动,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时间是剩余劳动时间,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剩余劳动,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可见,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区别,就在于,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了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当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相等时,这时的生产过程只是一个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以上,价值形成过程就变成了价值增殖过程.马克思指出,“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①对于资本家来说,他之所

以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生产过程只是手段,而价值增殖,生产剩余价值却是目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从以上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剩余价值的生产必须以流通为媒介,通过流通领域在市场上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才能为生产剩余价值创造条件,同时,剩余价值却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只有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人的劳动才能创造出价值和剩余价值,可见.,无论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买和卖都没有违背价值规律,所以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了科学的解决.

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一)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资本除表现为货币以外,还表现为一定的物,如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形式。但是这些生产资料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当把这些生产资料作为价值增殖的手段时,才转化为资本。所以从本质上讲,资本是靠剥削工人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体现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但这种关系被物的外壳所掩盖。马克思指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②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为了进行生产,资本家必须把他的资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另一部分用于购买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出剩余价值。由于这两部分资本在生产剩余价值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马克思把它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用于购买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部分的资本,在生产过程被消耗掉,它们的价值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通过一次或多次转移到新产品中。由于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使用价值的形态发生了变化,而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马克思把购买生产资料的这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们的价值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雇佣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再生产出来。劳动力使用价值发生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了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而且生产出了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由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它的价值量,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中,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它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带来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带来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

河南农业大学《政治经济学》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节)

河南农业大学《政治经济学》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节)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价值形成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rcqp8l0xu0a6ri16ozy38gut0xt46013q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