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自信,学习反驳》教学设计 洛阳市第二实验中学 张华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驳论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学习反驳的方法和驳论文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恰当、有理、有力的反驳,能写简单的驳论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留心观察生活,有独立的思考,能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重点与难点:
了解驳论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学习反驳的方法和驳论文的写法。
学会恰当、有理、有力的反驳,能写简单的驳论文。 学情:反驳文章,学生最常犯的毛病是看问题片面,说过头话。其次是抓不住要害,不能驳倒对方的观点。这可能跟立论练得多,驳论练得少有些关系。对此,我们要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学驳论,不仅在课堂上,还要在生活中,让学生针对问题,恰当地、有理地、有力地反驳。 定位:
这是高二议论文写作单元的第七课,驳论文的内容之前已有所涉及,这一课将“反驳”作为专章讲练,第一次把驳论放在与立论同等的地位,突出了反驳的重要性。说实在的,无论在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中,无论是政治论辩、科学探讨,还是日常生活中,反驳应用都十分广泛。而且反驳本身也是立论的一种方式。学习反驳,练就的不仅是写驳论文,还将练就思维胆略和语言智慧。
教法:积累法、仿写法、口语训练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膺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
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上前坐下来。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 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
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孔融的自信和巧妙的反驳能力。对同学们来说,学习是我们的根本任务。自信是学习中的第一位老师。 二、 检查预习
提问:反驳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发言,明确: 反驳方法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自然可以从议论文的三要素着手,或者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者采用迂回间接的方式,从对方的论据、论证入手,证明它的虚妄和荒唐,从而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 在驳论文写作中,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反驳(驳论点),或间接反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1、反驳论点
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这是驳论文中最常用的形式。常常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一揭露其事实虚假,二揭露数字含混,三揭露理论的荒谬。
这种反驳论点的方法,常借助例证反驳。所谓例证反驳,即
先总括出对方的错误的论点,然后摆出新的事实证明其荒唐谬误,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直接反驳,就是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敌论是错误的方法。 2、反驳论据
论点和论据,是议论文的两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论点是论据的集中和升华;论据是论点的基础和支撑。驳倒论据,犹如釜底抽薪,对方论点也便颓然倒塌。
论据通常有三种:事实论据、数字论据和理论论据。反驳论据也就常常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揭露其事实虚假、数字含混或理论的荒谬。 3、反驳论证
论据与论点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成为论点的有力支撑。指出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也可以达到反驳的目的。
论证的错误表现是多方面的:有时是演绎过程中大小前提与结论不合逻辑;有时是作者在一篇文章内的观点间自相矛盾;有时是论点与论据之间推理不妥……总之,只要发现对方在论证上有逻辑错误,就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展开反驳。 4.反证法
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反证法。
三、 探究探究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舌战群儒”的片段,请同学们讨论诸葛亮和东吴大臣张昭的对话当中运用了哪些驳论的技巧。
孔明游说江东,张昭说,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 孔明反驳道:我主刘备虽人民稀少,兵不满千,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曹仁辈心惊胆裂。刘琮投降,我主不知,且不愿乘乱夺同宗基业,实乃大仁大义。当阳之败,因我主不愿弃其人民,甘于同败。此乃考虑国家大计,社稷安危的聪明仁义之主,而非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之辈。 学生发言,明确: 1、
驳论据。所谓“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是不对的,这恰恰是我主大仁大义的表现。 2、
驳论证方法。刘备的遭遇和我的辅佐没有因果关系,论证方法不成立。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