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几个问题
作者:陈自芳
来源:《理论探索》2008年第06期
[摘要]在资源、环境等压力加大和国内外经济不利影响加剧的形势下,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是缓解各种发展压力,促进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动力机制主要有低成本吸引、产业链延伸等;投资进入方式主要有商会引导和牵线搭桥、财团经济扩展模式等。目前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面临着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和非规范化、投资环境的差异以及人力资源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障碍。加快东部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需要中西部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与东部的产业合作和资本结合等。 (关键词]东部,中西部,产业转移,主要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08)06—0093—05
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一大批东部企业带着资本、品牌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北上南下、挺进中原、征战中西部,在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教育科技以及资源开发等领域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尤其是2006年至今,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由于资源、环境等压力加大,加之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东部众多企业面临着发展困境,形成了向中西部转移的强大动力机制。
一、关于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必然性
当前,我国东部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突出问题:其一,原材料、能源涨价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如近几年有色金属价格上涨了两三倍,煤炭等能源价格也涨幅惊人,很多企业面临着“不涨价等死,涨价快死”的困境。其二,劳动力成本上升。近三年我国劳动力成本已平均上涨15%,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劳动力成本又大幅增加。其三,人民币汇率从2006年至今升值接近20%,出口企业的实际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其四,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使企业依靠退税获得的有限利润锐减。其五,在美元持续走低的同时,美国乃至欧洲的消费力也日益疲软,对我国出口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其六,环境保护成本不断上升。基于经济原有的粗放型增长模式,环境法制的严格使企业付出的环保成本更大。其七,土地资源的紧缺,使企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狭窄。其八,近两年来国家实行金融紧缩政策,很多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生存难度明显加大。所有这些压力形成叠加效应,加剧了当前企业的“转型阵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03年笔者对300余家参与西部开发的大中型浙江企业进行了一个“到中西部投资的最主要动因”的问卷调查,2008年4月笔者又对2003年后到中西部投资的234家浙江企业进行了同样的问卷调查。两次调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第一次调查时,74.3%的企业选择“开拓中西部市场”;第二次调查时,53.2%的企业选择“降低生产成本”,29.3%的企业选择“开发中西部资源”,而选择“开拓中西部市场”的降到14.5%。由此可见,迫于资源、环境等压力的加大,降低生产成本、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成为东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
另据在浙江宁波地区的调查,21世纪以来的产业转移大多分为两步:第一步主要是由于土地资源缺乏以及环境保护成本增加等刚性因素,一些企业从城市市区迁移到近郊和远郊。例如在宁波市区内的生产基地大量转移至宁波郊区的北仑工业园区和镇海工业园区。第二步则是由于用水用电紧张、用工成本及跨地区运输成本提高等因素,促使企业将生产基地迁移至中西部的江西、安徽、云南、广西、山西等省份。企业一方面在宁波的基地推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将传统产品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地区,从而有利于高附加值和低成本目标的同步实现。
产业转移也是东部“腾笼换鸟”,进一步实现产业升级的需要。调查显示,2007年浙江在省外的工业企业年产值合计超过1800亿元。如果这些企业都在省内,以每亩产出100万元计(全省开发区平均为47万元/亩),至少要占用18万亩土地;以每100万元工业产值耗电4万千瓦时计,至少要耗电70多亿千瓦时。只有把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以及环保成本较高的产业转移出去,才能使高技术、高层次的企业在本地拓展空间,才会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更强的要素供给保障,也才能加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二、关于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动力机制和投资进入方式
由上可知,新形势下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是必然趋势。那么,转移的真正动力是什么?投资进入方式又是什么?对此,笔者将进行深入分析。
(一)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动力机制。由于国内不同区域资源秉赋的差别,导致商业活动和产业投资形成比较利益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动力来源。由于企业进入的地区或产业不同,主导性的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也各不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低成本吸引型。首先是土地成本。如在浙江,某些工业用地每亩价格达200万元,而在江西婺源等县,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每亩只象征性地收取一元钱甚至白送土地。二是劳动力成本。如在贵州某些县,浙江兰溪企业付给一个成年劳动力的日工资仅为20-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元,而在浙江省内支付的劳动力日工资则增加近一倍。三是运输成本。如浙江水泥企业迁往西部原料主产地,其原料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四是能源成本。如江西省的电价只有浙江省的1/2,对浙江省的高耗能企业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五是配套成本。如浙江一些主要为西部大企业生产配套产品的中小企业,为降低配套成本,纷纷迁到配套企业所在地。
2 政策诱导型。一是不少欠发达地区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来招商引资。如江西革命老区利用企业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高额返回的政策来招商引资。二是各地在用电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外来企业以优惠待遇。如新疆昌吉州为了吸引浙江企业投资,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土地无偿使用、工业用电价格低廉等。三是各地给外来企业以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如迁至重庆的浙江豪威公司的负责人被选为当地人大代表,使迁入当地的企业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
3 产业链延伸或互补型。产业链延伸或互补型是指通过区域间相互协作,以当地优势产业为中心,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一是延伸东部产业链。浙江企业把初加工、常规产品生产向中西部转移,而本部则强化研发设计、品牌塑造、国际贸易和中高档产品的开发。二是与当地的产业链进行互补。如浙江企业依托国内最大的铜业企业——江西铜业集团,在其上下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4 资源利用型。由于资源日益紧缺,东部企业投资的资源开发项目不断涌现。一是纯粹的控制稀缺性或战略性资源。如杭州万向集团2005年11月在新疆签下了总投资达11亿元的钠硝石风险勘探项目。二是利用当地资源就地取材,以节省产品成本。如浙江娃哈哈集团在2006年4月与包头市政府签订框架协议,在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投资36亿元建设年产60万吨甲醇项目,投资9亿元建设年加工6万吨奶粉的生产项目。
5 市场拓展型。中西部广阔的市场需求,吸引浙江企业通过投资将全套成熟的产品、技术和管理“复制”到西部,实现“销地产”的低成本扩张。如在新疆,浙商在棉纺上的投资总额已超过100亿元,产品除了在新疆本地销售,还销往与新疆毗邻的八国共13.5亿人口的辐射市场。
6 主业带动复合型。主业带动复合型是指以一种产业为主导,多产业复合型开发的投资动力机制,它既有利于获得政策支持,又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如浙江恒达实业集团在有名的“花木之乡”——安徽芜湖市清水镇建设“恒达花木城”,内设市场信息交易中心、苗木花卉展示区、生态观光区、驻芜机构区、商务配套区和生态居住区。这是一种“林业+市场+旅游+地产”的复合开发,以林业为主,带动市场建设、旅游业和地产业同步发展,形成了综合优势和规模优势,这是其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