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自东向西汇入,流经石碣、莞城、道滘、厚街、沙田于泗盛注入狮子洋。北干流与南支流之间为东江三角洲的河网区。 4、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历史上的东莞是森林茂密的地区,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为季风常绿阔叶林,组成种类多样而富于热带性,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大戟科、桃金娘科、杜英科、山矾科、梧桐科等的一些种类为优势种所组成,只是由于近代人口剧增,干扰频繁。大量毁林种果,使东莞原生性森林被破坏殆尽,现状植被以人工种植的马尾松林、杉木林、桉林、相思林和竹林等为主,以及较大面积的荔枝、龙眼、芒果等果园。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概况 常平镇位于东莞东部,地处广深经济走廊中段,区域面积103平方公里,下辖32个村(社区),常住人口约40万,素有“京九第一镇”之誉,是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和国家卫生镇。近年来,又获得了“中国粮油物流重镇”、“中国楹联文化之乡”、“中国塑料新材料之都”、省“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镇”(全省唯一)、省级生态乡镇等荣誉称号。 2、经济建设 镇内拥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家具建材城共36个,各类专业市场90多万平方米,同时建有吞吐量中国第三、中国华南地区第一、陆路快件中国第一的世通快件中心。常平是工业重镇,镇内形成了以毛织、玩具、塑料制品等优势产业为基础,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高端电子、装备制造、LED智能应用、分子材料、生物制造等为先导的现代工业体系,现正加速形成珠宝、电商、塑胶、粮油、汽贸五大产业集聚区。2015年,全镇共有制造业企业近7000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百亿元。随着常平珠宝玉石产研中心的落户,常平正逐步将珠宝玉石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3、城镇建设 常平建有102个房地产楼盘、公民办学校83家、2家大型综合性医院、4个大型主题公园、1个高尔夫球场,镇内生态村覆盖率达80.6%。当前,常平正以打造活力宜居
的明星城市为目标,按照“一新三成熟”的工作部署,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六治理六优化”为主抓手,不断完善良好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活与生产环境,加快推动城市升级。常平文化事业繁荣,拥有“欢乐常平”商贸文化节、“东莞美食节”等多个省、市群众性文化活动知名品牌。同时,常平是广东省旅游局推荐的“餐饮特色镇”,是一个宜居宜商的现代化城镇。 4、文化建设 镇内有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桥梓村周氏宗祠)、李任之故居、隐贤山庄等一批旅游文化资源,拥有国家一级剧院标准的大剧院、现代化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同时,常平是东莞东部教育中心,辖区内有等级学校41家(含等级幼儿园16家),是市内等级学校最多的镇街之一,获得“广东省教育强镇”、“省社区教育实验区”、“东莞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的称号。常平素有“东莞篮球之乡”美誉,曾获全国农民篮球首届“丰收杯”冠军、市第四届运动会男篮冠军、全国首个拥有镇级体育场馆的镇街。常平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是 “广东省诗词之乡”、 “东莞小戏小品创作基地”。2015年度镇街居民幸福感测评、教育综合实力年度量化考核均位列全市第1。 5、创新建设 从2008年开始,常平设立了每年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科技事业发展,2015年全镇研发投入达5.34亿元。2016年又设立了4000万元的高新企业扶持资金。目前,镇内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省民营科技企业42家,上市企业1家(勤上光电),挂牌新三板企业2家,后备上市企业4家。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实验室10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省名牌名标15个。建有全市首个村镇级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常平科技园,在2013年获评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优秀(A类)评级(全市唯一一个),2015年又荣获了“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区”;2014年引进了中科院理化所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落户运营。目前全镇拥有常平科技园、常平科技园金美园区、常平国际创新港等已建、在建、拟建科技企业孵化载体15个。镇内创新创业气氛浓厚,东莞首家创客联盟已落户。引入科创资金3.62亿元,建立盛景东莞创新母基金、弈投成长基金、北科深港投资基金等一批科创基金,推动“科创基金小镇”建设。
主要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7月2日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最新修订)》(2008年6月1日起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4月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订)》(2012年2月29日);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令第253号; 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6)、(HJ2.2-2008)、(HJ/T2.3-93)、(HJ2.4-2009)、(HJ19-2011)、(HJ610-2016); 1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发展改革委令2013第21号); 11、《东莞市产业导向目录(2008年本)》(东府〔2009〕6号); 12、《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发展改革委令 第57号); 13、《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 14、《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粤环函〔2005〕111号); 15、《关于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东府办〔2003〕37号印发); 1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GBZ2.2-2007); 17、《关于东莞市常平镇环保专业基地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意见》(东环建[2010]2-083号); 18、《东莞市环保专业基地印染、洗水企业准入条件(2014年修订版)》(东环办[2014]51号); 19、《关于环保专业基地内建设项目环评有关问题的复函》(东环函[2014]246号)。 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 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如下表所列: 表4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表 编号 1 2 3 4 5 6
项 目 水环境功能区 环境空气功能区 环境噪声功能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 风景名胜保护区 水库库区 内 容 纳污水体为石马河,水质目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属于二类区域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属于3类声功能区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 否 否 否
. 7 城市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 是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广东衡标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8月22日-28日在常平环保专业基地进行了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如下表: 表5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单位μg/m3) 监测日期 检测项目 SO2 NO2 NOx PM10 监测结果范围 13~41μg/m3(小时值) 26~81μg/m3(小时值) 105~191μg/m3(小时值) 75~91μg/m3(日均值) 二级标准 500 200 250 150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2016/8/22-8/28 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中评价因子SO2、NO2、NOx、PM10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二、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 广东衡标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8月22日-24日对石马河常平段进行了水质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石马河各项监测因子中pH、CODMn、悬浮物、LAS等指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其余因子CODCr、BOD5、总磷、总氮等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最大污染指数分别为CODCr 1.77、BOD5 2.80、总磷3.3、总氮4.33。石马河水质现状为劣Ⅴ类水体,水质较差。石马河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流域的雨污分流系统还不够完善,接纳了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 三、声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本评价单位于2017年4月26日进行为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监测期为1天,昼夜各1次,气象条件是多云。 测点 1#项目东面 2#项目南面 3#项目西面 4#项目北面 表6 环境噪声监测数据 单位:dB(A) 昼间Leq 57.5 57.3 58.4 58.5 夜间Leq 45.6 45.3 45.5 45.7 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本项目所在区域监测点(监测布点情况见图1所示)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