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2.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说明(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巅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3.朱熹认为:“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虏骑”当指(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4.1271年,他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改国号为元。“他”是( )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
5.观察下图,下列疆域图(局部)所属的朝代是( )
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6.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西晋
④元朝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A.②①③④ B.①④②③
7.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8.北宋发行纸币,每次的发行总量限定在1 256 340贯,其面额通常为一贯、五贯、十贯等,每印发一次交子,必须备有一定的准备金,以保证纸币能得到自由兑换,其直接目的是( ) 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保证信用货币稳定性 D.保障商人基本利益
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 / 5
9.以下两幅示意图反映的变化是( )
A.商品经济发展
B.耕地面积增加
C.海外贸易兴起
D.经济重心南移
10.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 ) A.无徽不成商
B.扬一益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湖广熟,天下足
11.朱熹曾自述之所以得中进士,是因为在答卷中揉进了佛理,而他初次赴京赶考,随身携带的也只有某高僧的语录。这反映了( ) A.佛学与儒学有相通之处 C.科举考试以阐释佛理为主
B.理学思想源于佛学 D.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12.唐宋时期,众多诗词作品得以刊印成集,主要得益于( ) A.造纸术的改进 C.国家政策的支持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二
时间 742年 1080年 人口 北方 3 042万人 956万人
吴越王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
——《资治通鉴》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南方 2 036万人 2 368万人 比例 3:2 2:5
B.印刷术的进步 D.对外交流的发展
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 / 5
(1)材料一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
(2)材料二呈现的内容分别说明了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描述的现象之间有何关系?
(3)请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实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隋唐发明印刷术的基础上,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其“一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而且原材料消耗大为降低。元朝时,王祯又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了排字“转盘”。明清时期,还出现了锡活字、铅活字、钢活字等印刷技术的新尝试。1440—1448年之间,德国人谷腾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
——摘编自黄悦翎、匡导球《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①1550年欧洲学者约维斯说:在广州的印刷工人采用与我们相同的方法,印刷各种书籍。②20世纪出土的敦煌回鹘文木活字,据考证,这些“字母活字”实物出现的年代大约为12世纪末到13世纪上半叶。③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向西是经过西域传到波斯、埃及直至欧洲的。 (1)材料一中,隋唐发明的“印刷术”指什么?“胶泥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活字印刷术具有什么优点?
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3 / 5
(3)要批驳西方学者提出的“德国谷腾堡是第一个用字母活字印刷”的论点,材料二提供的3个论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哪一项?并说明你的理由。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印刷术世界地位的认识。
第三单元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D
【解析】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因此,答案选D。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故D符合题意;耶律阿保机建立的是契丹国,故A不符合题意;完颜阿骨打建立的是金,故B不符合题意;铁木真统一蒙古后,建立了蒙古汗国。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定都大都,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从这福疆域图中出现“大都”“中书省”“行省”等可知,这是元朝疆域图。故本题答案为B。 6.【答案】C
【解析】秦朝于公元前221年建立;隋朝建立于581年;西晋建立于266年;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故答案选C。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明清时期的特征;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时期的特征。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C 9.【答案】D
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4 / 5
【解析】本题两幅图分别为汉代主要经济区和宋代主要经济区分布图。通过分析两幅图可以明显的看出:汉代主要经济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宋代主要经济区位于长江下游区域,明显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 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城转移到长江流域。当时“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也反映了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故本题答案为C。 11.【答案】A 12.【答案】B 二、
13.【答案】(1)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材料二说明北方战乱导致北方人口急剧减少,南方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垦荒;材料二是形成材料一结果的原因。
(3)宋代科技发达;如: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造出指南针并广泛应用于航海等。 14.【答案】(1)雕版印刷术;毕昇。 (2)提高了印刷效率,节省了原材料消耗。 (3)②;考古材料最可信,是第一手资料。
(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为印刷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