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化学肥料(第一课时)_20120402024317484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2 化学肥料(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2化学肥料(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化学肥料是对本单元课题1盐内容的延伸,是对盐这一概念外延的拓展和加深。教材通过日常的一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引出化学肥料,简要介绍了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利用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探讨、小组合作、调查汇报 2、教学思路与设计
本节课首先通过出示两盆同时种植而生长情况不同的马蹄莲引出课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汇报家庭、农资部门出售的化肥有哪些?在农村我们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小麦、水稻、油菜,你知道它们分别在什么时候施肥,这些肥料各起什么作用?进而了解本地区的化肥使用情况,明确这些化肥的分类及其作用。然后通过学生分组探究
知道常见的氮肥、磷肥、钾肥的简易鉴别,了解这些化肥在施用时的注意事项。最后通过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认识到化肥、农药在促进农业增产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但大量的使用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使学生增强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节课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从农业生产中的作物与化肥的关系中获取化学知识,并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化学与农业的密切关系,学会辨证的看待化肥、农药与人类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肥料的种类、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认识到化肥、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和负面效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肥知识的调查研究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化学肥料对农作物的作用,体会化学与农业的密切关系,并增强社会生产意识,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训练。
二
、教学内容分析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在课堂教学的开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通过教师出示两盆同时种植而生长情况不同的马蹄莲,要求学生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从而自然的引出肥料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一项重要因素,得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明确,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调查汇报、实物展示——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常见的化学肥料有比较便利的条件,因此课堂中采用调查汇报的形式,问题提前一周发给学生(问题主要有:本地区市场上出售的化学肥料有哪些,要求实物展示,并说出每种化肥对植物所起的作用;调查本地区小麦、油菜、水稻三种主要农作物的施肥情况;参观调查本地区的复合肥厂,了解复合肥的生产过程;走访农科站的技术人员,了解化肥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农村中简易的鉴别方法。化学肥料、农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带来哪些负面效应及如何减少污
染?),学生分小组合作调查,在课堂上要求各小组代表分别汇报调查结果,并要求展示本地区常用的各种化学肥料的样品,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本地区主要种植小麦、油菜、水稻三种农作物,要求学生了解它们的施肥情况,这对于今后大部分学生在本地从事农业生产做好准备,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归纳小结、对比分析——化学的具体知识是化学教学的一个落脚点,因此对于学生提供的各种化学肥料要进行分类,进行归纳小结。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分类时常进行对比分析,然后确定分类标准,化学肥料的分类标准是根据化学式中所含的N、P、K的元素种类进行分类,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资料分析、得出利弊——化学肥料的使用给农业带来增收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通过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化学肥料的使用带来的污染情况,就怎样减少污染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出减少污染的一些途径,引导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