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近十年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邹 勇
【摘 要】本文通过对青海省2002年至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在校生数、普职比、教育投入、教学条件等要素的分析,说明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近十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了探讨解决思路及方法。 【期刊名称】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36)002 【总页数】2
【关键词】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一、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青海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加快我省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民生,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实现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1.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全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9所(本文引用数据均出自青海省教育统计报表(2012)),相比2002年减少了16所,但招生人数达30 143人,比2002年增加了22 419人,增长了290%;在校生76 842人,比2002年增加了55 589人,增长了262%;毕业生23 660人,比2002年增加了16 886人,增长了249%;就业率达96.5%,比2002年增长了6.5%。2002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和招生数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分别为24%和22%,到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和招生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分别为42.03%
和44.11%,高中阶段在校生普职比达57.97∶42.03,接近5∶5,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也为我省2011年实现“两基”目标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业人数的不断提高,就业率的持续走高,说明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本领不断提高,服务民生的能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在提高,职业教育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正在为促进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2.资金投入不断加大
省财政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由2002年的400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7100万元。认真落实将30%的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并在省级地方统筹的教育基建资金中,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得益于我省经济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更得益于我省对教育持续不断的投入,2012年达40.87亿元(2012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这也反映出省委、省政府各级领导对中等职业教育服务民生能力的肯定,也是省委、省政府对穷省办教育,和教育兴省,教育强省的决心。 3.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2012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占地面积为2 509 295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了1 073 368平方米,增长了75%;图书共109.1 801万册,比2002年增加了66.4万册,增长了155%;固定资产为173 193.01万元,其中教学、实习仪器设备21 999.86万元,比2002年固定资产增加了162 003.31万元,增长了1 448%,教学、实习仪器设备增加17 801.16万元,增长了424%。办学条件的改善,使我省一批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明显提高。目前
我省有11所学校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学校,有8所国家级重点学校。 4.师资队伍不断加强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凸显出我省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加强师资培训,积极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另一方面开展聘任教师工作,开展“特聘教师”与“教师见习岗位计划”,初步改变和缓解师资队伍素质不高,人员不足的问题,2012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人数为3 188人,比2002年增加了717人,增长了30%;专任教师2 454人,比2002年增加了809人,增长了50%,师生比为1∶31.31。 5.免费教育不断推进
2009年以来认真落实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目前有90%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得到了生均每学年1 500元的资助,有27%的家庭贫困学生和涉农专业的学生享受了免费教育。同时积极落实我省农牧区教育经费保障补偿机制和职业教育异地办学奖补机制,发展壮大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强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了教育公平。 6.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近十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围绕我省支柱、优势、特色产业及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企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进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完善专业设置管理,建设重点专业,调整压缩文科类、卫生类专业招生计划,增加工科类专业招生计划,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