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生物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是新课程标准教材苏教版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4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及分布。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三、设计思路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因此,本节课拟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特征为主要教学目标,按照生长素发现的时间顺序,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前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正是后人研究的问题,使学生体会科学发现循环往复、步步深入的过程,感悟科学知识并非一经发现、证实之后便永远不会被推翻,而是需要“通过归纳所得并经由观察证实的真命题及其集合的积累”,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探究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的本质特征。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
(1)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3.情感目标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六、教学模式
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节 设疑导入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野外能否明显见到这种生长状况? 在野外不易看到明从而引导学生思考:1、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 显弯曲的生长状况。 多媒体展示向着窗外生长的植株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 验获取的信息回答: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植株弯向光源生长,可能是单侧光引发了生长状况的改变;这种改变使2、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了这株植物生长方向的改变?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 植株更好的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3、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 这种方向的改变发生在植株幼嫩的部分。 引导探指导学生阅读P46第一节 一、植物向光性的概念 学生阅读思考概念中的重点词让学生把握好概-------单侧光。 念。 索 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分组讨论、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实验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达尔文的实验示意图(四组,见教材46页)。并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过程。最后得出结1.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