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卷 附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 卷 附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不包括( )。 A.自我反思技术 B.角色改变技术 C.教学反馈技术 D.现场指导技术 2、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型教师资格考试 B、发散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3、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律,使其获得教益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个人修养法 C.环境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 )才能达到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5、张宏一次在乘坐高铁时偷偷躲在卫生间里吸烟,被乘务员发现后对其处以2 000元罚款,此后张宏不在高铁上吸烟了,上述情形属于哪种强化原理?(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6、小蕊每次看到长长细细的物体,就会觉得它们特别像蛇,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害怕,全身发凉,手心出汗,不敢靠近。小蕊的症状属于( )。 A.强迫症 B.恐惧症 C.抑郁症 D.焦虑症

7、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8、人本主义心理学按照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 )。 A.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 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D.认知学习和动作学习

9、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 A.选择功能 B.发展功能 C.传递功能 D.保护功能

10、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叫作(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11、某中学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等爱国主义影片。该校采用的这种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情感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个人修养法

12、中学生随着身心的迅速发展,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渴望自己的行为像成人,不愿意被当做孩子看待。这提供这说明中学生心里发展具有( )。

A.平衡性

第 1 页 共 5 页

B.独女性

C.闭锁性 D.动荡性

13、西方教育史上,提出 “ 泛智教育 ” 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作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4、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学校教育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5、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

A、兴趣

B、认知内驱力 C、求知欲 D、成功感

16、教学是一种交往过程,是( )。

A.认知过程

B.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C.教师与学生双主体 D.学生主导教师主体

17、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

A.知识、技能和技巧 B.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C.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

18、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拉小提琴

19、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 , 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需,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这表明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生产性

20、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这两位心理学家的观点说明,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可以采用哪种有效途径?( )

A.参与行动研究,提高自身素质 B.借鉴他人经验,加快自身发展 C.加强理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D.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

21、郭阳同学最近总是不由自主地反复洗手,即便是洗了几遍仍然认为没洗干净。明知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自己。这说明他可能患了( )。

A.抑郁症 B.焦虑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2、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3、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4、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

第 2 页 共 5 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动作技能培养的选径。

2、筒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3、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

4、简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一位高中女生接受心理辅导时的自述:进入高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觉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整天惴惴不安。我常常想到高考问题,感觉也与以前有所不同。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身体有种不舒服的躁热,思维不太受控制。注意力也难集中。我怕老师提问,老师一叫我回答问题。不论是能答上来还是答不上来,回答时总是语无论次而且声音发颤。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考试之前,我会非常紧张,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常因为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老师,你说我能改变这种情况吗?

问题: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方法。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学生张琼进入青春期后,非常关注自己的相貌,但她认为自己长相难看,不被人喜欢。看到同学聚在一起咯咯的笑,她就认为她们在笑话自己;在寝室里,若听到同学在谈论某某长得漂亮,会以为是在影射自己;上课未被老师点名发言,也会认为老师嫌自己难看不愿意点自己。所有这一切致使她郁郁寡欢,不愿意与同学沟通交流,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问题: 请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案例中张琼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第 3 页 共 5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A 2、D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题中关键词“自励”指自己勉励或激励自己;“自律”指自己约束自己。二者均属个人修养法。 4、C 5、D 6、B 7、A 8、A

9、【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教育可以对文化进行“简化”并消除不良因素而非全盘接受,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 10、C

11、答案:B 12、B

13、答案:C 14、【答案】D 15、B 16、C 17、C 18、C

19、答案:A 20、【答案】D 21、C

4、错误。理由: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正确答案:(1.客观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系统性原则 )

3、正确答案:((1)综合性。体现在学科综合、时空综合、学习方式方面的综合。 (2)实践性、活动性。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做”“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课程的时空是开放的,同时不是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从观察中学,从访问中学,从劳动中学,从实验中学,从画中学,从唱中学,也就是在活动中学。 (4)生成性。生成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生成、活动过程的生成。但是要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5)自主性。学生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订,再到活动的实施,都应该让学生自主活动。 (6)课程性。这些特点体现在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地位和管理等方面。 ) 4、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青春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激动而且混乱的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特殊的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疾风骤雨式的千变万化,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材料中张琼的典型心理问题是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已的轻视或嘲笑。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产生了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造成神经过敏、多疑,最终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对怀有自卑感的人,应摆脱孤立无援,独自苦恼的状态,将自己的困惑向周围人诉说,帮助分忧解愁,体谅,理解其苦恼心情,争取周围人及家属的“共鸣性理解”,对消除自卑感具有良好作用。 同时,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制订一个逐步训练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提高语言技巧及社交手段.也可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发觉别人也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十全十美,对自己又并无歧视之意,也就不再“自惭形秽”了。

2、(1)考试焦虑的典型表现包括:

①心情极度紧张,情绪波动,比如“时常感觉心烦意乱”

②生理反应强烈,比如“心跳剧烈”,“身体不舒服的燥热”,“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

③思维刻板,比如“思维不受控制,注意力不集中”等 ④心情慌乱,比如“整天惴惴不安”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错误。理由:确定课程目标,首先应该处理好课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对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学科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盼课程目标。

2、答案:这句话是片面的。

学习活动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学习过程,智力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智力影响着人掌握知识的深浅、速度和灵活性。但是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收到智力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说良好的环境,学校教育,还有主观能动性等因素都在共同的作用于我们人的学习成绩,所以这句话太片面。

3、错误。理由: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 4 页 共 5 页

⑤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比如“学习有好有坏”

⑥害怕老师提问,比如“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 (2)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①学校方面的原因,比如班级的排名,老师的关注等等。

②家庭方面的原因,比如父母的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父母的严格要求等。 ③社会方面的原因,比如社会舆论的影响,考试成绩代表个人成就。 ④学生自身的原因,比如学习动机过强,不当的归因等。 (3)改善考试焦虑的方法包括:

①积极强化。比如做对题目以后,给予正强化。还可以交给学生学会运用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来鼓励自己,减少压力。 ②系统脱敏法。可以将学生的考试焦虑由低到高划分成多个等级,然后结合放松训练等犯法,让学生逐步适应每一级的焦虑水平,最终克服考试焦虑。

③代币奖励法,用一些符号、工具作为去的成功的指标,每做好一件事情,就给学生一个代币,随着代币的增加,逐步减缓焦虑情绪。

④认知疗法,比如理性情绪疗法。改变学生一次考不好,众身无望的看法。

⑤人本主义疗法。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确定,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潜能。

第 5 页 共 5 页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卷 附答案

市(区县)姓名准考证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卷附答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q8f674t832r4yi9c8hj79c964hjsm00le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