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摩擦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2)了解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3)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静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存在。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具体问题. (2)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 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1、观察、思考:为什么? 2、按图8-26所点评 1、设疑,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2、通过实验感知桌面对一、引入课题 1. 演示“筷子提米”。引认识摩擦力 10’ 入: 【板书】 三、摩擦力 教具与学具课前准备 教师:一杯米、筷子 学生:图8-26器材每两人一套、弹簧测力计每两人一只、毛巾、棉布、砝码、圆珠笔心要能够满足一个组同学的使用量 1、体验走路和蹓旱冰的两种感觉,想一想造成不同感觉的原因 2、查阅资料,了解埃及金字塔在建造时,使用什么方法搬运大型石料的。
2. 指导学生探究书图8-26实验。 要求:拉物体的力要由零开始缓慢增加,直至将物体拉动为。 3. 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后大组汇报 【板书】 1、摩擦力 产生条件:物体将要运动或已经运动时, 静摩擦力 种类 滑动摩擦力 二、活动:8.5 1、 你能改变物体所受到的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5’ 摩擦力的大小吗? 2、 引导学生对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进行研究 3、 如何记录?(用最大示数加最小示数除以2的方法记录) 4、 将学生分为四大组。引导学生分别对课本上的思考内容进行研究 5、 点评,鼓励学生 【板书】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a、压力大小 b、接触面粗糙程度 示的方法,动手实验,归纳出两种感受: a、拉力是逐渐增大的 b、拉力大到一定程度物体才滑动,滑动后还要一定大小的拉力作用来维持物体的运动 运动物体有阻碍作用 3、建立静摩擦和滑动摩擦的概念 1、 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 2、 阅读“信息快递”并实验几次 3、 设计实验进行研究,收集证据,交流研究结果 4、 完成课文中的填空 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为学生的交流合作,语言表达提供了机遇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学到了什么? 学生小结 5’ 学生思考后回答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反馈矫正 四、反馈训练 课本WWW 4’ 1、
2、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