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牙齿外伤
牙外伤包括牙周膜的损伤、牙体硬组织的损伤、牙脱位和牙折等,可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出现。牙齿外伤多见于前牙,尤其是上颌前牙,常伴有牙龈撕裂和牙槽突骨折。对牙外伤患者,应注意查明有无颌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 2、牙震荡 [概述]
牙震荡是牙周膜的轻度损伤,通常不伴牙体组织缺损,多为直接或间接外力撞击所致,如进食时骤然咀嚼硬物所致。 [诊断要点]
1、患牙有创伤史,伸长感,咬合痛,触、叩痛明显;患牙微松动,龈缘因牙周膜损伤可有少量出血。
2、牙髓活力测试,反应不一。3个月后仍有反应的牙髓,大多可继续保持活力。伤后当时有活力,后来无反应,则牙髓已坏死,患牙颜色改变。 3、X线片显示正常或根尖牙周膜增宽。 [治疗原则]
1、轻者可不作特殊治疗,但应降低咬合,使患牙得到充分休息。 2、损伤较重、患牙松动者,可行松牙固定术。
3、定期复查 伤后1、3、6、12个月定期复查。如1年后牙髓活力正常者,不需处理。如出现牙髓坏死应行根管治疗术。 注意:年轻恒牙的活力可在受伤1年后才丧失。 3、牙脱位 [概述]
牙受外力作用而脱离牙槽窝者称为牙脱位。根据损伤程度牙脱位可分为部分脱位和完全脱位两类。部分脱位又可分为牙移位、半脱位及嵌入等。 [诊断要点]
1、部分牙脱位 患牙常有疼痛、松动和移位,并因患牙伸长而出现咬合障碍。x线片示:患牙根尖与牙槽窝间隙明显增宽。
2、嵌入性脱位 患牙向深部嵌入者,临床牙冠变短,其牙合面或切缘低于正常。 3、完全牙脱位 患牙完全离体或仅有少许软组织相连。
注意:不论是半脱位或是全脱位,常伴有牙龈撕裂、出血、肿胀,甚至牙槽突骨折。 4、并发症
(1)牙髓坏死 嵌入性脱位最多见,占96%,其次为牙脱位,占52%。发育成熟的牙比年轻恒牙更易发生牙髓坏死。
(2)牙髓腔变窄或消失 为轻度牙脱位的反应,年轻恒牙更易发生髓腔变窄或闭塞。
(3)牙根外吸收 牙根吸收最早在受伤后2个月发生,有2%可并发牙内吸收。 (4)边缘性牙槽突吸收 嵌入性和牙合向性脱位牙,易丧失边缘牙槽突。 [治疗原则]
治疗总则:保存患牙。 1.部分脱位牙
(1)患牙局麻下复位,调抬,固定4周。
(2)定期复查 术后3、6、12个月进行复查,如牙髓坏死,则作根管治疗。 2.嵌入性脱位牙
(1)患牙为年轻恒牙者,不必强行复位,继续观察,待其日后自行萌出。 (2)非年轻恒牙,局麻下复位,2周后再作根管治疗,以免发生牙根吸收。 3.完全脱位牙 力争在半小时内进行再植。
(1)成年牙完全脱位 如就诊迅速或复位及时,术后3—4周再行根管治疗。如脱位2小时后就诊,则在体外完成根管治疗术,并经根面和牙槽窝刮治后,将患牙植入、固定。
(2)年轻恒牙完全脱位 如就诊迅速或自行复位及时,不要轻易拔髓,一般疗效良好。如就诊不及时或拖延复位时间,则只能在体外完成根管治疗术,搔刮根面和牙槽窝后再行植入、固定,但预后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