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3讲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
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
(吋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战国时期,出现了富商大贾大肆盘剥农民,使Z破产流亡,或沦为商贾Z家奴婢的 问
题。这表明()
A. 商人社会地位高于农民 B. 商业发展影响国家收入 C. 各诸侯国推行重商政策 D. 农业经济出现衰败困境
B [商人社会地位高于农民在材料屮无从体现,故A项错课;由材料“富商人贾人肆盘 剥农民,
使之破产流亡,或沦为商贾之家奴婢的问题”可知,商业的无节制发展不利于农民, 进一步影响国家的税收,故B项正确:重商政策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込 材料重在 阐述商业无节制发展
影响农民、农业发展,并未进一步说明对农业经济的冲击,故D项错误。]
2. 云梦秦简《金布律》记载:“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益(计量容器),以丞、令印印…… 钱
善不善,杂实Z……百姓市用钱,美恶杂Z,勿敢异。”这主要反映了秦朝的半两钱()
A. 铸造精细、样式精美 B. 由各级政府來维护流通信誉 C. 山各地政府掌握钱币铸造权 D. 流通广泛、币制统一
B [材料并没有体现出秦朝半两钱的铸造精细和样式精美,故A项错误;“以丞、令卬 印”
体现出了各级政府维护货币的流通信誉,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冇涉及货币的铸币权, 故C项错谋;材料与货币流通广泛、币制统一无关,故D项错谋。]
3. (2017 ?天津五校髙三联考)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 不
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材料反映了()
A. 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B. 汉代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 C. 司马迁的重商思想
D. 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住产
C [从材料信息来看,司马迁认为,商业最容易使人致富;山“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可
知,商业是穷人致富的重要途径,因此该材料反映了司马迁的重商思想,故答案选C项。]
4. 宋代以都城汴梁为代表的很多城市,流动人口远高于当地户籍人口,称为“浮客”。
宋仁宗吋,“天下废川尚多……(民)或弃川流徙为闲民”。这一现象()
A. 说明农村经济日趋萧条 B. 表明租仙制F1趋衰落 C. 反映了人口流动的加剧 D. 反映了城市经济繁荣
D [材料体现不出农村经济的萧条,故A项错误;租佃制是封建社会基本土地制度 在材料中没
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人口流动只是个别现象,不是加剧,故C 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宋代的时候尚冇很多的土地没冇被开垦,但是人们并不热心农业, 而是到城市从事商业活动,成为“浮客”,说明当时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故D项止确。]
5. 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冇刀。”宋词这样描写 当时的
汴州:“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涌。”这一变化反映了()
A.
C.经济中心的不断南移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
D.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
B [君主专制强化是指君主权力的集中,材料没冇体现,故A项错误;诗歌中反映出唐 朝长
安的商业活动有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宋代的汴梁打破了商业活动的地区和时间界限,体 现出坊市制度被打破,经济功能加强,故B项正确;经济屮心南移是指经济屮心由黄河流域 向长江流域转移,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城市功能的变化,重农抑商 政策弱化是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故D项错误。]
6. (2017 ?洛阳高三统考)口秦朝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Z例; 但
从明朝起,口银逐渐代替其他货币,广为流通。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木主义萌芽的推动 B. 政府放宽对■外贸易限制 C. 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D. 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
C [资木主义萌芽只限于部分地区,不具冇广泛性,故A项错谋;明朝实行“海禁”政 策,
故B项错误;材料小“无用银Z例……口银逐渐代替其他货币”说明银币成为新的货币,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在材料屮没有体现,故D项错 误。]
7. (2017 ?苏北四市高三调研)“洪武初议定,官给茶引付产茶府州县。凡商人买茶, 具数
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材料说明明初政府()
A.
C.规范海外贸易的程序
管控重要商品的经营 B.加征民营商业的税额
D.限制地域商帮的发展
A [茶引类似现代的购货凭证和纳税凭证,同时也具有专卖凭证的性质。材料体现出明 初政府
对类似茶叶的商品进行管控,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8. 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 罗斯的
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Z路”。 这反映出清代()
A. 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 B. 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 C. 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楮神 D. 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
C [图示为内陆商帮的发展,沿着武夷山到了恰克图,而被迫开放是指沿海地区通商口 岸的开
放,故A项错谋:重农抑商政策到清朝并未被打破,商业的发展并不能体现统治者政 策的改变,故
B项错误:由材料“……屮国晋商开辟的绵延……”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地域 商帮的开拓精神,故C项正确;清朝时期,中国未出现工业文明,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故D项错误。]
9. 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而指出 歧视
商贾并非屮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屮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乂认为明 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冇如下一些 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來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 梁柏力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 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 商人的社会地位冇了显著上升 C. 禁止商人买卖十?地和科考入仕 D. 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D [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显著上升不符合 史
实,故B项错课:禁止商人买卖十地和科考入仕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谋;梁柏力认为英 国商人势力强是由于数百年英国都处于战乱中,解决战乱和?欧洲争霸都需耍商业的支持, 中国社会相对安定,故对商人的依赖小,故D项正确。]
10. 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牛?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髙于 整个
欧洲地区。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明清盛世的综合国力较历代王 朝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仍大休保持领先地位。这说明中国()
A. 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 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并受益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 C. 农耕经济促成了屮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D. 社会牛产力水平仍然领先于世界
B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阻碍了中国资木主义萌芽的发展,故A项错误;传统 的农耕
经济进一步强化受益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国处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Z 一,故B项止确;农耕经济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故C项错误;中国处于同时期世界 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不等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故D项错误。]
11.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以倭宼仍不稍敛足迹,乂下令禁濒海民私通 海外
诸国”。同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材料主要体 现了()
A. 倭患是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 B. 明朝厉行海禁政策 C. 明初禁止一切海外贸易 D. 商品经济的H益衰落
A [材料中“以倭宼仍不稍敛足迹,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说明倭患是实行海禁的重 要原因,故A项止确;材料中说明的是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故B项错误;海禁不是禁止一 切海外贸易,是有
条件的限制,故C项错谋;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繁荣的,故D项错误。]
12. 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冋籍。乾隆二丁九年, 弛禁
生丝及丝织晶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 出口。嘉庆年间又在透过行商卖给外国名义下取消茶叶出口禁令。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清代在 康乾以后()
A. 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B. 海禁松弛仍有诸多限制 C. 官府仍然垄断外贸 D. 正缓慢走向对?外开放
B [由材料信息可知,清朝并非一直坚持闭关锁国政策,故A项错误;由“乾隆二十九 年弛禁
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可知,海禁虽然松弛,但依然冇诸多限制, 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外贸是否由官府垄断,故C项错谋;材料屮“取消茶叶出口禁令” 只是丝绸和茶叶的少量出口,不能说明“走向对外开放”,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恢冶富。…… 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Z乐,拟于人君。……(鲁)曹那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邹、 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邨氏也。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
料二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汉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 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以佐助边费。
——桓宽《盐铁论?本议》
材料三 现在汉武帝再不让商人们擅自经营了,把其所冇权收回,让政府派官吏去自己 烧盐,口己冶铁,其利息收入则全部归给政府,于超盐铁就变成国营与官卖。这个制度,很 像近代西方德国人所首先创始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的政策。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其。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 死,琅邪郡人相食。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上从其 议,皆罢
——班固《汉书?食货志》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酋汉初年的盐铁政策及其主要影响。(8分)
(2) 材料二中西汉政府的盐铁政策有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其变化的原因。(5分) (3) 概括材料三中汉武帝时期“国家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4分)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汉元帝罢黜盐官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调整经济政策 的
立足点。(8分)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屮“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 山泽之禁”归纳;第二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鲁) 曹郦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和“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归纳。第⑵问的 笫一小问依据题T所给材料中“故兴盐、铁”归纳;笫二小问依据题T所给材料中“先帝(汉 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若为虏所系获也”“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以佐助边费”归纳。 第⑶问题干所给材料小“讣政府派官吏去H己烧盐,白己冶铁”表明政府经营。第⑷问的 第一小问依据题T所给材料中“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川官、 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归纳;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二、三、四可知汉元帝调整经济政 策的立足点为国情。
【答案】(1)政策:放松政府控制,允许民间生产经营。 影响:造就一些巨商人贾;形成弃文从商的社会风气。
(2) 变化:盐铁官营。原因:边患严重;佐助边费。 (3) 资源国有;政府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