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3 专题4.1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课件(共16张PPT)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阅读材料)

民国时期的中国梦

胡愈之主编的《东方杂志》在1932年11月1日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遍发通启约400余份,征集“中国梦”。那时的知识分子对未来中国有着怎样的期盼呢? 他们回答的是这样两个问题:

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 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

民国人设想了怎样的一个未来中国?

1931年,日本侵占东三省。1932年初,日军又进攻上海。面对外敌入侵,国内军阀割据,内战不断,独裁专制,贪污腐败……在贫穷落后的中国里,民不聊生,中国正处在一场噩梦之中。民国的知识分子对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中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富强的国家 林语堂只希望有一小片净土

林语堂则说:“我不希望有全国太平的天下,只希望国中有小小一片的不打仗,无苛捐,换门牌不要钱,人民不必跑入租界而可以安居乐业的干净土。”

天下为公梦 郁达夫想中国人个个都不要钱

郁达夫:我只想中国人个个都不要钱,而只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都用到发明、生产,互动,与有意义的牺牲上去。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上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

民国人的民生梦 周谷城:人人有机会用抽水马桶大便

中学生杂志编辑叶圣陶对民生梦有个抽象的构建:“个个人有饭吃,个个人有工作做;凡所吃的饭绝不是什么人的膏血,凡所做的工作绝不是充塞一两个人的大肚皮。”

暨南大学教授周谷城:“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对当官的有何期待?

外交部长罗文干:“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贪钱。” 制度梦 邹韬奋:政府不是统治人民的

林语堂:我不做梦,希望民治能实现,人民可以执行选举、复决、罢免之权。只希望人民之财产生命,不致随时被剥夺。我不做梦,希望中国政治人才辈出,只希望有一位差强人意,说话靠得住的官僚。

郑振铎:

我并没有什么梦想,我不相信有什么叫做“梦想”的。人类的生活是沿了必然的定律走去的。未来的中国,我以为,将是一个伟大的快乐的国土。因了我们的努力,我们将会把若干年帝国主义者们所给予我们的创痕与血迹,医涤得干干净净。我们将不再见什么帝国主义者们的兵舰与军队在中国内地及海边停留着。我们将建设了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国家;个人为了群众而生存,群众也为了个人而生存。军阀的争斗,饥饿,水灾,以及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一个梦。这并不是什么“梦想”,我们努力,便没有什么不会实现的!而现在正是我们和一切恶魔苦斗的时候!

三三制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把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这意味着政权不再仅仅归属于工农,而应归属于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党派。1936年9月,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发展,又将\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

1

并指出:“这是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来保障中国领土完整和预防中国人民遭受亡国灭种惨祸的最好方法。”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地将统一战线思想付诸于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到1940年初,中共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已普遍建立了包括各抗日阶级、阶层、党派和团体在内的抗日民主政权,其已基本改变了此前的苏维埃政权模式,初步具有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性质,从而为\三三制\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0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抗战以来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争取和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抗战,首次在党内正式提出了\三三制\政权建设思想,指出:\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必须使党外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因为他们联系着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给中间派以三分之一的位置,目的在于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同年7月,毛泽东在为纪念抗战3周年所发表的《团结到底》一文中,首次公开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建立\三三制\政权的主张。此后,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三三制\政权在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起来。

“千秋窑洞对” “兴亡周期律”(1945年)

1945年6月,黄炎培一行在延安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各式各样的新房,以及街道上的意见箱——每个延安人都能“直达上听”,给毛泽东提建议。他发现,在延安喊毛泽东就是毛泽东,很少会称职衔。黄炎培在同中共领袖交谈时,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的“朴实稳重”,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晚上,毛泽东设宴款待客人。黄炎培在宴会上说:延安“就我所看到的,没有一寸土地是荒着的,也没有一个人好像在闲荡。有一位朋友告诉我,政府对于每个老百姓的生命和生活好像都负责,这句做到,在政治上更没有其他问题了。”

六位参政员将要回重庆时,毛泽东问黄炎培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听了他这番话后,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在黄炎培看来:“这话是对的”,因为“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2

3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3 专题4.1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课件(共16张PPT)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阅读材料)民国时期的中国梦胡愈之主编的《东方杂志》在1932年11月1日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遍发通启约400余份,征集“中国梦”。那时的知识分子对未来中国有着怎样的期盼呢?他们回答的是这样两个问题: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民国人设想了怎样的一个未来中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pv4q8xrhi17c19373fh7l7tx29yiq00g0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