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钢筋堆放场,应辗压平整,用木牌标明钢筋直径、级别、产地,并设
专人管理。
(4)每个施工工艺流程,根据下述的质量和安全措施逐项检查跟进,确保
安全生产(实际施工时再单列落实到班组实施)。 5.2 钢筋加工
(1)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
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2)钢筋切断和弯曲时,要注意长度的准确,允许偏差要符合有关规定,
弯曲后,平面上应没有翘曲不平现象,钢筋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缝,钢筋加工成成品后,要按类别、直径、使用部位挂牌,并分类堆放整齐。 (3)钢筋采用闪光对焊接头,为了保证钢筋的焊接质量。焊工必须将要焊
接的钢筋作焊接试验,调整好参数,试件检验全部合格后方可施焊。 5.3 钢筋笼桩孔内绑扎
(1)根据设计要求,钢筋的纵向接驳应优先采用焊接,d≤25的钢筋容许
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为35d。接口必须按规范要求错开,采用焊接的接头,双面焊,焊接长度大于10倍钢筋直径,并保证同一截面不超过总面积的50%。
(2)钢筋笼制作严格按照GBJ202-83规范要求和设计图纸施工。 (3)在孔桩钢筋笼安装时外侧需设混凝土垫块固定,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
经自检合格后,现场监理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隐蔽。 6.砼工程
挖孔桩砼工程分为护壁和桩芯砼两部分均采用商品混凝土。 护壁砼均由溜槽溜放进坑底的料斗中,再由人力车运至各施工点。 6.3 桩身砼浇筑
在浇筑桩身砼前,应抽干孔内积水,清理孔底杂物。核对砼标号,用串筒下料,串筒高度不宜高出砼浇筑面2米,及时浇筑砼。每浇筑0.3-0.5m高砼,则用Φ70大功率变频振捣器振捣一次,充分保证砼的密实性,整根桩浇筑必须一次完成。
(1)当孔桩内渗水量过大,孔内积水无法抽干时,其渗水量较大,孔底积
水深度大于100时,为了保证桩芯砼的质量,必须考虑使用水下浇筑砼,此时,桩顶应越浇200-300㎜,以确保桩基质量。
(2)水下浇灌的砼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经过试验室确定。 (3)应注意控制最后一次砼的灌入量,应预留有足够填充高度,当凿除桩
顶浮浆层后,应保证设计的桩顶标高及砼质量。
(4)砼浇筑过程中应经常测定砼的坍落度,并在现场作好砼试块,妥善养
护保管。
(5)桩身砼浇筑完成面标高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要求,应高出设计桩顶标高500mm,以确保桩身砼质量。 7.遇不良地质情况的处理措施
7.1 根据不同情况减少每节护壁高度至300~500mm。
7.2 对较易塌方施工段要即挖即验收即浇灌护壁砼,要保证砼密实度,避免渗漏,砼中应加速凝剂,加快凝固速度。
7.3 遇到流砂的桩位,先将附近无流砂的桩孔挖深,使其起到集水井的作
用,集水井应选在地下水流的上方,用水泵抽水,将桩孔和附近的地下水位降至井底下,使井底免受水淹状态下施工。若按上述方法仍无法施工,可沿护四周打入直径16@100,L=2000mm的钢筋,掏空一块,随即用稻草或纱网堵塞,一块以堵住流砂、流泥流出,再用砼灌注插实。
7.4 对流泥、流砂特别严重的桩孔,应迅速用砂回填桩孔到能控制塌孔为止,并速报甲方、设计、监理等部门研究处理。
7.5 根据现场地质情况提高砼护壁的强度,并掺加速凝剂来确保护壁安全,护壁强度不到不能拆除护壁模板,施工前进行护壁砼的试验,得出在不同强度及不同外加剂情况下,护壁砼的强度增长规律,以确保护壁砼的强度。
8.弃土和余土外运:
由于施工工作全部在坑底施工,为保证桩孔的土方运出,只能在现有施工剩余场地合适地方,挖设二至四个集土坑,其容量每个不少于300m3,以便坑内出土弃土和余土外运。
9.人工挖孔桩质量技术措施
9.1 成孔
9.1.1 桩端支承于中(强)风化,依设计要求,不同桩位应注意区分其持
力层是否达到要求。
9.1.2 工程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对桩端支承于中风化岩的桩身净长H及
入岩深度和桩端扩大头应严格按图纸要求施工。
9.1.3 桩端须作扩大头处理,扩大头尺寸详见大样及桩表,对桩基入强风
化岩的扩大部分是否设护壁,依地质情况另定。
9.1.4 当相邻孔净距小于2.5m,应采取跳挖的施工方法。 9.2 护壁
9.2.1 本工程护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用HPB235钢筋。 9.2.2 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宜高出地面20cm,便于挡水和定位。每一节挖深
均1.0米,浇钢筋混凝土护筒,往下施工时以每一节作为一个施工循环(即挖好每节土后接着浇灌一节混凝土护壁)一般土层中每节高度为900,在流砂、流泥区段每节高度宜小于500,特殊地质下挖孔速度应视护壁的安全情况而定。
9.2.3 为了便于井内组织排水,在透水层区段的护壁预留汇水孔,并在浇
灌混凝土前予以堵塞。
9.2.4 在极松散的土层,可用具有足够的钢筒护壁代替钢筋混凝土护壁,
且应随挖随沉。
9.2.5 为保证桩的垂直度,要求每浇灌完三节护壁,须样核桩中心位置及
垂直度一次。
9.3 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9.3.1 d≤25的纵向钢筋的搭接长度35d,接口必须按规范要求错开。 9.3.2 水平钢筋(横向加劲箍及螺旋钢箍)用Ⅰ、Ⅱ级,纵向钢筋用Ⅱ级。 9.3.3 竖向钢筋长度超过4000mm时,每隔2000mm设一道D14-16的焊接加
劲筋,加劲筋焊在主筋内侧,钢筋笼主筋保护层允许偏差±10。 9.3.4 钢筋笼直接在孔内绑扎安装,经检验正确后立即固定。 9.4 桩身混凝土浇灌
9.4.1 本工程桩芯混凝土等级为C30
9.4.2 桩孔挖至孔底设计标高或持力层时,请通知甲方会同勘察设计及有
关质检人员共同鉴定,认为符合设计要求后迅速扩大桩头,清理、验收,及时浇筑砼。
9.5 混凝土的浇灌方法
9.5.1 桩基嵌入在中(微)风化岩,当孔内渗水量较少,可先抽清孔底积
水,在积水深度未超过100㎜时,按常规方法浇灌混凝土。若渗水量较大,孔底积水深度大于100㎜时,应采用水下混凝土的配比和施工方法浇灌。
9.5.2 用常规方法浇灌封底及桩芯混凝土时,必须使用导管或串筒,出料
口高混凝土面不得大于2000㎜,且应连续浇灌,分层浇捣,分层高度约1000~1500,混凝土坍落度一般取80—100。 9.6 挖孔桩质量要求
9.6.1 桩芯直径为D+50,-30; 9.6.2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200。
9.6.3桩中心位移偏差为:单桩,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的
边桩50。
9.6.4 必须对每一根桩做好一切施工记录,并按规定留混凝土试件做出试
压结果,将上列资料整理好,提交有关部门检查和验收。
9.6.5 桩基施工完毕后,应按广州地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印发的《桩
基工程检测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由设计单位全同甲方及质检部门提出验桩数目和验桩方法。 10.劳动力组织
一般采用二班连续作业,2m直径以内桩施工每班2-3人,2米直径以外桩施工每班4-5人,其中井内挖土(包括护壁支模灌混凝土)分别1-2人和3-4
人,开卷扬机、井上开活动盖板、挖土1人,运土1人,井上井下人员每半个 班轮换一次。
必要时,本工程组成一班专业出土工人,即将从桩内出土由手推车装运至
集土坑堆放。 三、桩基入岩
本人工挖孔桩基置中风化/强风化岩,且嵌入微风化岩500mm以上,具体收桩条件依设计图纸现场验收确定,根据地质资料揭示,场地下有中微风化岩质较坚硬,并因工期要求紧迫,人工难以挖凿,必须采用松动爆破法较合适,关于本工程的控制爆破法施工,将由有资质,并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和实力的爆破公司,根据本场地周边环境,地质条件而确定其施工工艺和方法,报当地公安部门批准,具体爆破施工方案,将另编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