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

[创新之处]:

1、以“WIW(web_I_web)结构”来进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重视教师信息的获取和发布,实现真正意义上现代信息的主要特征:共享; 2、提出学科特征性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

3、教师信息素养的阶段性差异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差异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思路]:

首先界定教师信息素养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概念,在参照国外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方式,确定教师信息素养阶段性划分标准和划分方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划分依据以及划分方法;接着在多个不同的学科中选取教师作为研究样本,对样本教师和对照组教师进行信息素养以及专业化发展水平调查测验认定阶段后,开始对样本教师进行系统化学科特征的信息素养培训。培训中要求作为样本教师撰写日志以记录自我发展过程;最后通过调查测验等方法对比样本教师和对照组教师在信息素养以及专业化发展上的阶段差异,得出研究结论。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教师信息素养的阶段性标准划分依据以及划分方法,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划分依据以及划分方法可以借助文献研究方法。 2、测验研究;

对样本教师和对照组教师,在信息素养培训前后,就教师信息素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进行测验,确定教师的阶段性归属并进行前后比对分析。 3、个案研究;

借助质的研究方法和样本教师的日志资料进行个案研究,了解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给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的影响。 4、行动研究;

学科特征的信息素养培训需要通过不断实施—反馈——修改来完善,借助与行动研究设计出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最有价值的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方案。 [技术路线]:

信息技术的支持包括:提供具有学科特性的软件工具,搭建学科信息素养培训平台。 [实施步骤]: 课题申报 初期研究

1、文献研究,确定教师信息素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概念; 2、文献研究,明晰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互关系;

3、文献研究,制定教师信息素养的阶段性标准、划分依据和划分方法; 4、文献研究,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性标准、划分依据和划分方法;

5、测验研究,选择部分学科教师,对他们进行教师信息素养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测验,将测验结果接近的教师进行归类组合;

6、测验研究,在相同组合的教师中进行随机选择,确定研究实施的样本组教师和对照组教师;

7、行动研究,编写具有学科特征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教材并对样本组教师进行培训; 8、行动研究,培训中根据样本教师的反馈对培训教材进行修改和调整; 9、行动研究,搭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网络平台;

10、个案研究,样本教师从培训开始按照要求撰写信息素养提升日志; 中期评估

. word. …

.. .

后期研究

11、测验研究,对样本教师和对照组教师进行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测验; 12、测验研究,对上述数据和起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形成结论; 13、个案研究,用质的研究方法,对样本教师进行个案分析; 课题结题

14、总结研究,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课题报告

—3— 4、 创新之处 ⑴ 课题研究信息网络时代下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促进者的信息素养及其行为。 ⑵ 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反思、培训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以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信息素养的课题,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旨在通过较为规的、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构建具有现实性、前瞻性的教与学模式,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专业发展为重点,加速信息化建设工程。 2、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行为研究法相结合,结合采用调查法(问卷、访问、调查等)、经验总结法和个案研究法进行。具体研究和措施如下: ⑴. 深入调查,收集资料 以个案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座谈等形式获取较为完整的资料。 ⑵.组织培训,更新观念 构建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组织研究对象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如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提供学习资料,举行专题理论讲座,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引导相互交流探讨,使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 ⑶.进一步开展实验,引导探索 引导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网络设备、电子备课系统和多媒体教师室,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开辟课题研究阵地,方便教师了解课题进展情况以及进行教育技术的个人研修;引导研究对象制订学习的计划,确立各阶段的目标,加强自身信息素质培养,适应信息化浪潮,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⑷.定期总结,相互促进 定期组织研究对象,研究新的有关信息素养方面的理论文章,开展交流学习、座谈讨论,使研究对象树立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 3、技术路线 ⑴、以“讲座——培训——实践——考核” 为模式,多种学习方法渗透的培训方式进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⑵、引进和开发网络应用平台促使教师探讨、沟通、交流,进行行动反思,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以使高教与学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实施步骤 研究时间从2006年1月—2009年12月,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06.1——2006.7) 1)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主题,由教科室组织全校教师采用“头脑风暴式”找出我校发展教育技术的主要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2) 成立课题组,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教育科研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关理论。 3) 组织调研,分析教师现有的信息技能和对信息技术培训的建议,在这个基础上撰写研究方案. word. …

.. .

和研究实施方案。 4) 课题组负责人积极组织课题研究申报。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06.9-2007.12) 1) 以教研组和办公室为单位,明确分组和负责情况。 2) 确定学期研究重点,并组织实施。 3) 培训组撰写学期培训计划和教案,并组织培训。 4) 教研组把教师培训和研究课纳入学期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阶段(2008.1-2008.6)。 完善各种资料,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结题报告,迎接有关专家的验收。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确定后续研究方案。 —4—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负责人施勤,年龄40岁,本科学历,现任学校校长,长期担任数学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和教育管理经验,在长期的教学与管理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撰写的多篇教学管理文章在省市发表,2005年3月又参加了师大学组织的为期一个多月的校长培训班,系统的学习了课题的研究和教师的培训。 课题组其它成员学历均在专科以上,其中2位是小学高级教师, 3位是现任教研组长,3位是现任教育行政干部,市级骨干教师1名,区级骨干教师2名,都是教学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骨干,能够兼顾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研究,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质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积累了相当的教育科研成果,对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政策法规有较全面的了解,一贯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我校是省实验小学、省现代教育技术学校,2003年又被评为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是市京口区信息技术硬件设备配备最先进,最齐全的学校之一,校园网功能完备,在2003、2005年市十大评比两次获得单项奖。教师人机比接近2:1,正积极筹备每位专职教师都配置笔记本电脑,有胜任信息素养培训工作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四位,全体教师都通过了省信息技术培训考试。 学校图书馆有3万册藏书,其中有几百册是有关基础教育理论和现行课程改革的书籍,有上百册关于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技术现代化方面的书籍。另外,电子阅览室能提供五万多册的电子阅读文本,相当另一个大型的图书馆。 课题组有完善的管理组织,成员分工明确,完成课题研究工作有足够的时间,课题过程各阶段任务目标清楚,实际可行。整个课题研究计划投入60万元经费,第一期20000元课题经费学校已经同意批发。 以上说明本课题有足够的保障条件,再加上课题组成员的精心合作和科学工作,以及有上级课题组的指导,综合各种因素和课题组的整体实力,本课题组坚信一定能按期完成所有课题试验研究项目。 —5— 六、预期研究成果 . word. …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创新之处]:1、以“WIW(web_I_web)结构”来进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重视教师信息的获取和发布,实现真正意义上现代信息的主要特征:共享;2、提出学科特征性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pkgi3t7945s23r4b01m9s4tl8lgyq00e3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