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州省三穗县桐林镇农民脱贫致富的
路径分析调查报告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同时,十六大报告也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目前全国仍有少部分的农户饮水困难,还有极少数农户居住危房或根本无房可住。一些贫困地区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经济外向依存度低,县级财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县乡两级财政债务沉重,严重缺少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支柱产业,缺乏自我发展机制,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因此,我通过分析我的家乡桐林农民的贫困现状、制约因素及桐林镇如何选择脱贫致富的路径问题,希望能有助于我的家乡早日实现小康。
一、制约桐林镇农民脱贫致富路径的因素 (一)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劳动者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力、市场竞争力。而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教育投入重城市轻农村,目前还尚有1.8亿文盲。根据对桐林镇人民文化程度调查发现农村文盲或半文盲劳动者比重占总数的60%,小学文化程度的为46.2%,初中文化程度的为33.9%,高中文化程度的为10.1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为1.3%。由于桐林镇农民素质低,人力资本存量不足,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影响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从而影响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二)桐林镇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目前阻碍桐林镇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和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落后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这是一种根植于自然经济的思想观念,源自于中国社会长期的小农经济形态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影响。由于自然环境的封闭和经济的相对落后,这种小农经济的思想观念至今还顽固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成为影响桐林镇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习惯于沿袭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对生活的要求比较低,更缺乏长远眼光,满足于“红薯包谷兜根火,除了神仙就是我”的自给自足式的生存状态,自觉不自觉地排斥新生事物。二是目光短浅,消极悲观。部分干部群众思维比较狭隘,只看到贫穷落后和条件不利的一面,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和发展前景,认为自然条件太差,不可能有改变的希望,只好“认命”,终日无所用心,
怨天尤人。三是见事迟缓,求稳怕乱。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想求发展但又怕担风险,常常左右观望,疑虑重重,以至行动迟缓,错失发展良机。
2、机械僵化的计划经济观念。其主要表现是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习惯于被动地接受上级的计划和安排,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不能正确领会其精神实质,也不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地和他人的成功经验,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对市场经济知识和市场规律知之不多,不善于运用市场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工作职能和工作方法难以转变。 3、腐朽封建的官本位思想。过分崇拜和迷信行政权力,进机关、当干部成为桐林镇人的首要选择,不仅在职的机关干部一心想牢牢抱住“铁饭碗”,社会的择业取向也是想方设法挤进机关,争取编制,而不是投身市场自足创业谋求发展。个别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看重的是官位,追求的是仕途升迁,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基至虚报浮夸,欺上瞒下,为个人和小集体谋私利的主意多,为地方和群众办实事的办法少。 (三)自然资源缺乏 。
由于桐林镇地处贵州省黔东南偏远的山村地区,自然资源相当匮乏。在边远山区,山陡地少,加上近些年来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土地更成为稀缺资源。加上农业基础设施差,农业受气候制约严重。 (四)各种体制不健全。
在现行教育投资体制下,由于桐林镇地区地方财政薄弱和因高考不断向发达地区输送人才而形成地方教育财政流失,桐林镇的教育发展严重缺乏经费保障。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包括:对于医疗保健体系建设,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医疗保险覆盖率低;医疗服务人员的收入与处方和医疗检查挂钩;政府对医疗体系的监管不够;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大医院集中了主要的医疗设备和人才,社区和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体系缺乏投入。
二、桐林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径选择
(一)高度重视桐林镇的科教事业,改善人口素质,提高劳动技能 。
1、加大对桐林镇的科技投入。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滞后,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3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而这一比率在农村贫困地区更低,因此加大对桐林镇的科技投入势在必行。要在桐林镇建设农业实用技术和扶贫开发示范工程项目,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和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桐林镇,普及和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实现科技兴农,科技致富。
2、加大对桐林镇的文化教育事业投入,改善人口素质。脱贫先脱盲(文盲),致富先治愚(愚昧)。积极支持桐林镇办好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加快扫除青壮年文盲。设立专项经费,对特困户儿童入学给予帮助。继续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各种“希望工程”资金要向贫困地区重点倾斜,消除桐林镇中、小学危房。建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3、桐林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统筹安排人力财力物力,突出重点。解决桐林镇缺医少药和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要从完善基本医疗设施建设、搞好乡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入手,恢复和健全桐林镇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普及卫生基本知识,推广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4、高度重视桐林镇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引导桐林镇群众转变落后的生育观念,采取措施鼓励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如加大对桐林镇计划生育服务设施的投入,健全桐林镇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切实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服务等。 (二)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为桐林镇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桐林镇的脱贫致富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必须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通过国家进一步建立针对贫困地区的“输血、造血、养血”相结合的发展机制,解决好 桐林镇农民不能解决的各种问题,为桐灵镇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首先,要加大扶贫力度。一是增大扶贫资金总量,扩大资金覆盖面。政府发放的扶贫信贷资金,安排的重点扶贫项目,是促进桐林镇农民生产发展的有效措施。应适当增加诸如小额扶贫信贷资金、重点项目扶贫和以工代赈资金的投放总量,扩大资金的覆盖面。根据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还贷时间,适当延长还贷期,使贫困户能有一个积累和滚动发展的过程。二是突出重点,集中帮助桐林镇改善基础设施,培植支柱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解决好交通、教育等滞后问题,改善生存和发展环境,提高劳动者素质;在支柱产业培植上,给予政策、资金和技术的适当倾斜,促进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广大农民的稳步增收。
其次,要加大对产业化经营的扶持。一是出台土地流转方面的优惠政策,促进千家万户小农经营的联合,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出台鼓励性优惠政策,引导大企业到桐林镇兴办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带动桐林镇特色产品基地的发展。
(三)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农业产业化建设和扶贫攻坚为重点,制定出台三穗鸭、蔬菜等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措施。加快粮油、蔬菜和种养殖等基地建设,新建鸭规模养殖场50家,发展规模养殖户20户,力争年养殖量突破500万羽,实施0.5万亩特色蔬菜和0.5万亩核桃基地建设。着力解决好桐林镇土地流转、融资流通等关键性问题,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担保贷款,积极引导更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商贸、餐饮企业到桐林镇建基地、下订单、搞配送。全面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40万元,抓好桐林镇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