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指导及练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指导及练习

一、审题原则

材料作文的类型,有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有单一材料和多则材料;有事例型材料和寓意型材料;有古代典籍材料和现实生活材料等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材料,无论这个材料提取主旨的角度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都必须审清材料的主旨。做到“三性”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首先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读懂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切不可纠缠局部的细节,段章取义,执其一端,或把枝叶当主干,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避免偏题、离题;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的,容易激发阅读的兴趣;③自己有话可说的,驾驭时得心应手些。

二、供材料题意作文的审题步骤

⒈ 言论或调查数据材料题意作文的审题步骤

步骤一:全面解读材料,理清材料的指向性。作文提供材料的目的是为了给考生一个明确的思考范围,所以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审题第一步就是要全面阅读材料,理清材料的指向性,找到思维的聚合点。言论或调查数据材料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现实性。

步骤二:研究关键词句,理清材料的发散性。供料题意作文比一般的材料作文开放性强,材料具有发散性,既有集中的指向性又有灵活的发散性。 步骤三:细致研究要求,理清写作的“雷区”。供料题意作文提出的要求主要针对一些“取巧”甚至违规的做法,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试题要求还提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并且在等级评分标准中规定:“套作……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另外,近年来文体模糊“四不像”的作文增多了,因此在等级评分标准中也规定“文体不明确的要适当扣分”。所有这些写作的“雷区”在审题时必须明确。

⒉ 故事或寓言材料题意作文的审题步骤

步骤一:分析故事内容,明确故事道理。虽然同样是供材料的题意作文,但是故事、寓言材料的审题难度更大一些。故事、寓言材料时常在精短的故事里凝聚一个或多个人生道理、社会道理,这个道理在审题时一定要找出来。我们要考虑,材料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一般情况下,需要运用哲学知识进行分析,在寓言故事中常见的哲理有:全面客观,一分为二.

步骤二:研究故事细节,抓住关键词句,理清材料的发散性。故事材料虽然简单,但为了使考生联想想象,触动考生深层思考,时常会安排一两个小的细节,启发考生发散思维。

在研究故事细节的同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深入分析。一般地讲,故事结尾处评论性的语句常常是理解材料含义的关键,对同一事件如果有不同的评论,说明材料的思维是发散的。 步骤三:细致研究要求,理清写作的“雷区”。这一步骤同其他题型要求相同,不再赘述。

三.审题方法

(一)抓关键句法

有的材料存在着关键句或关键词语,这就是文眼,是编制者为突出中心而设置的。它常常是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句等。在表达方式上常是议论性或哲理性的句子。如果是词语,往往是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抓住了这些句子或词语,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例:(2012全国大纲卷)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抓住材料最后妈妈的话,写准确不难。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显而易见,核心话题是“丢掉多余的顾虑”。

在溜滑的田埂上担秧苗,农村的同学会有这种生活体验,这道作文题可以激活与唤醒他们曾有的经历、经验这些先在的东西,这些东西可加深他们对母亲的话的理解与认识。

在城里的学生,虽没有在溜滑的田埂上担秧苗的经历、经验,但在作文材料的空框结构里,他们依然可以通过延伸(准确的说是“联想”)来填补母亲的话。

母亲的话就是立意之所在,其核心话题是“丢掉多余的顾虑”。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是脱掉羁绊,甩掉了多余的顾虑。因为有了外衣和鞋袜,就会担心弄脏衣鞋,就会担心摔倒,注意力就会不集中。

对母亲话中的“脱掉外衣和鞋袜”,可作如下延伸与补充,将“顾虑”具体化: 1、脱下身外之物的得失之患,专心致志2、抛开无关紧要的一点恩怨,一心一意 3、拒绝种种诱惑,全心做事4、放下心中无关大局的包袱等 前三者,指的是“外在”,最后一条指“内在”。

(二)因果分析法

由因推果,揭示了人类思维的巨大力量;而由果溯因,又反映理性思维的执着。分析材料的因果关系,从原因切入立意,使审题步入充满思辨色彩的新天地。 练习:“我的外公,从前会偷东西。”母亲说,“有一天,他去别人菜园偷菜,被菜园主人看见了。可是,那主人看见了,转身就走。”母亲说,外公以为那人要去告官,连忙追去。不料那人进了自家的门,还把门关上。外公想想,上去敲门。门开了,外公说:“我被你看见了。”那人说:“看见什么?我今天连门都没出。”外公说:“是被你看见了,偷你的菜。”外公还说:“我现在没法做人了。”那人笑道:“你说什么话。咱们是邻居,你想知道我菜为啥长得漂亮,尽管问。我那菜,好看,也好吃。信不?你先尝尝。”说着,真去天井边的悬蓝里抱出两颗菜,硬是塞到外公手里。后来,外公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又。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内容是菜园主人原谅了外公曾经偷东西,“后来,外公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否则,外公怎么会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这里面就有因果关系,因为菜园主人正确对待犯错误者,而使其日后成为一个“众口交誉”的人的。这样立意就容易找准了,当然立意的角度是多向的。 若从“菜园主人”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

①宽容、宽恕感化他人,成就他人②给别人一次改过的机会 ③尊重别人,给人自尊④采用最佳的教育方式;

若从“外公”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

①知耻而后进②知错就改③人贵有自尊之心④诚实乃立身之本。 不能全面理解题意,写成了“信任”、“善良”、“关爱”等则视为立意过宽、过泛;若写成“化干戈为玉帛”、“退一步海阔天空”、“相逢一笑泯恩仇”、“徘徊在十字路口”、“转折”、“冷漠”、“豁达”等,则视为偏离题意。

(三)辨析关系法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2012江西卷)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不少于7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点拨:这是一道辩证关系型的材料作文。首先要明确关系,两句都是“有人说”,都用了“不要……要……”表示选择关系的句式,两个“不要……要……”的句子都有其合理的内涵。因此,无论选择哪一句立意,都有理可说,一般不会有跑题的风险,但要辩证说理,突出表现“不要”和“要”的辩证关系,使文章闪烁思辨的光彩,这是写作的难点。这个题目指向两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有”和“无”,这也是人类存在的两种基本处境,它看似抽象,其实与现实有着多重契合,因此可以被拆分为多个子话题,如成与败、得与失、顺与逆等等,这些话题应该能唤起学生的多重生活和社会经验,令他们“有话可说”。

其次要确定内容,题目中的“没有”和“拥有”是广义的、抽象的,构思时要把它转化为狭义的、具体的。例如,第一句的“没有”可具化为金钱、权势、名利、优越的工作、富裕的生活等,“拥有”可具化为健康、亲情、友情、广博的学识、高雅的情操等;第二句的“拥有”和“没有”则与第一句的“没有”和“拥有”刚好相反。这样,内容具体了,立意也显豁了,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是写作的重点;再就是,一定要符合写议论文的要求,观点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论据要充分,不能空泛说理;要用一定的论证方法把论点和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不能使二者貌合神离,行文时千万注意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这是写作的关键之点。

第三,从题目设计的更深层面来看,它还具有鲜明的人生导向性:希望青年学生能够辩证地全面地评价各种现实问题,既要突破现象看本质,意识到生活总是同时具有“消极”与“积极”的双重特性,(“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此外,也要始终看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一面(“不要想着你现在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一旦加入“时间”这个变量,事物便将具有多种“可能性”——消极的一面有可能转向积极,积极的一面也有可能转向消极。这就提醒我们:在面对各种复杂的现实人生问题的时候,既要有朝向未来的信心,同时也应时刻具有忧患意识。

第四,从题目要求来看,对文体的具体规定(议论文)一如既往地体现出江西省作文命题的特色:重视写作训练的规范性,以及防范套作仿作,强调现场原创。 立意参考:

①珍惜拥有,珍惜现在;②知足常乐,快乐之源;③淡定从容,轻舞飞扬;④生命不息,追求不止;⑤忘记过去,放眼未来;⑥人生重在“拓荒”;⑦物质与精神的有无;⑧内在与外在的有无。

(四)联系实际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也是解决审题问题的源头活水。作文材料中的一些数据、寓言、漫画等无不反映着现实生活,反映着人生的哲理。审题时善于联系现实可挖掘出文题的深意。

练习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学生容易想起\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这一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

表面上对你亲热,实际上吸你的血,夺你的健康;表面上对你好,实际上暗下毒手。我们会想起与现实生活有关的一些成语,如口蜜腹剑、佛口蛇心笑里藏刀、两面三刀等等;俗语如“蜜罐子嘴,秤钩子心”、“当面笑哈哈,背后使绊子”、“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等等;典故如唐代的“笑面虎”李义府、《红楼梦》里的“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王熙凤等等。这些组合组合起来,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心口不一、口是心非。

(五)把握情感倾向法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情感倾向,此时,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例: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分析: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六)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2013江苏卷: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他们在想,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

要求: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材不限,诗歌除外,完成作文。

点评:这是故事类材料作文。材料中讲述了探险者和蝴蝶的故事。探险者是善良的,他们发现了美丽的蝴蝶,没有想法去占有,而是“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这是多么善良,多么理智,多么细心的举动啊。如果说探险者的举动让人感动,那么蝴蝶的举动则更让人值得反思:蝴蝶为什么要离开,要“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

审题时,要抓住两个对象:探险者和蝴蝶。要抓住关键词句:不想惊动打扰,到更深更黑,影响了。从故事本身看,这是一个关注自然环境的故事。如果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可以看出故事中显示的人文关怀不单单是自然环境,也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再逆向思考,可以想到很多反面的事例破坏自然,伤害弱势群体。我们在审题时要放宽思维的范围,不能局限在蝴蝶本身,也不

能仅仅局限在环境上,也应该联想到更多的家庭、学校、社会等问题。

综上分析,从探险者的角度看,探险者的象征意义应该有:政府建设部门,科学家,旅游者,父母,老师等等。可以立意为:

1、关爱环境,从细节入手。2、城市扩展与关爱农民耕地。 3、父母应该给孩子留下一点自由的天空。

从蝴蝶的角度看,蝴蝶是美好的象征,是美丽的大自然,是原始森林,是濒临灭绝的生物;是孩子们的无忧的童心,是人们独立私有的空间;是城市中的文物建筑,是城市边沿的农民的耕地;是国有资产,是个人的血汗钱……立意为:

1、我们需要独立的生活。2、该如何保护弱势群体。 3、我们无处可躲时。4、我的地盘我能做主吗?

从二者关系的角度看:

1、关爱与躲避。2、进军与退让。

从文体方面看,本文可以写记叙文,叙述自己“被关爱”的生活经历,叙述时要中心突出,细节感人。可以写成书信,日记等形式。不要套作扩写改写本故事。可以写议论文,要定好立论的角度,选择好事例,最好选择新鲜,热门的事例,能涉及社会热点,关注环境,关注民生等方面。

(七)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2013湖南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饿、风雨都无法阻止,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的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着下班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考生看到作文题的第一感觉就是:是二选一还是找共同点。这儿有两则材料,一则是写飞向苍天的鸟的自白,一则是写儿子陪伴父亲时的内心表白。两则都是故事类材料,所反映的信息量较大。第一则是个寓意故事,我们应该通过寓言看出道路:为了实现理想,我们需要拼搏,即使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第二则写了一个“幸福”的画面,写了一家人的和谐。材料一是才个人奋斗方面着眼,材料二从与人交往方面着眼。但两则材料放到一个题目中,是二选一还是找出共同点呢?这是审题的关键。按照多个材料组成作文题的审题要求,我们应该找出材料的共同点来着手立意。两则材料字面上的共同点都有“愿意”两个字。另外,材料一中有“充实而满足”,材料二中有“充溢着宁静的幸福”,这两句其实说的都是幸福,为理想拼搏,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能体会到家人的辛苦,多陪陪家人也是幸福的。也有人认为两则材料还要一个共同点:劳动最美丽;材料一的鸟是劳动,材料二的父亲也在劳动。不过我感觉这样的说法有些勉强。

综上,较好的立意:

1、幸福需要付出:鸟为了追求理想,付出了艰辛,感觉到是幸福的;孩子为了陪父亲,付出了自己玩的时间,感觉是幸福的。应该从个人奋斗和与人交往两方面着笔,不要脱离材料含义。

2、我愿意,我幸福。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态度决定行动。为了实现理想,我付出了艰辛,我愿意我感觉幸福;为了和谐家庭(集体,社会等),我只有心甘情愿付出,我才感觉幸福。现在时,不能把材料化为话题“愿意”,要扣住材料及含义作文。 如果单就一个方面写,最多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比如从材料一引发的立意: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指导及练习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指导及练习一、审题原则材料作文的类型,有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有单一材料和多则材料;有事例型材料和寓意型材料;有古代典籍材料和现实生活材料等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材料,无论这个材料提取主旨的角度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都必须审清材料的主旨。做到“三性”原则。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首先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读懂材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pafd9pa8h2nsft0iuth97tl37kv1k00rc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