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可达 73%。

在有些疾病的急性病程中, 如严重肺部疾病、 心脏或肺部外科手术术后及急性心肌梗死期间, 不少患者可能发生房扑, 这些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后通常不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治疗。 3) 房扑的抗凝治疗:

新近研究显示, 未经充分抗凝的房扑患者直流电复律后血栓栓赛发生率达 2.2%。

因此, 对房扑持续时间超过 48 小时的患者, 在采用任何方式的复律之前均主张给予抗凝治疗。

有关房颤的抗凝治疗指南也适用于预防房扑的血栓栓赛并发症。 4) 导管消融治疗:

通过射频消融阻断三尖瓣环和下腔静脉入口之间的峡部, 造成双向阻滞, 可以治愈房扑, 成功率极高, 目前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

2. 非峡部依赖性房扑 与峡部依赖性房扑相比, 非峡部依赖性房扑较为少见。 多数与心房疤痕有关。

先心病矫正术、二尖瓣手术或心房迷宫术等累及心房的心脏手术是非峡部依赖型房扑的常见原因, 此种房扑又称为损伤相关性大折返性房速。

峡部依赖性房扑与损伤相关性大折返性房速可同时并存, 从而导致多折返现象。

---------------------------------------------------------------最新资料推荐------------------------------------------------------

这类房扑的心电图扑动波与峡部依赖性房扑波形有相似之处, 但波形不同, 有些患者的心电图 P 波很难辨认, 确诊必须依靠心内膜标测。

如房扑患者曾有过先心病手术史, 则应怀疑为非峡部依赖性房扑。

房缺修补术所致的右房手术切口, 可能是成人损伤相关性大折返性房速的主要原因。

折返激动常围绕手术切口疤痕折返, 导管消融的难度远远大于峡部依赖性房扑, 常规消融方法难获成功, 需采用三维标测系统确定折返的关键径路线性消融常可成功阻断折返环。 大折返性房扑也可发生在左房。 但较右房房扑少见。

五. 特殊情况下的室上性心律失常 1. 妊娠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

约有 50%的妊娠妇女可有房性早搏, 通常为良性, 能耐受。 妊娠期间, 持续性心律失常较为少见, 约占 0.2%-0.3%,其中阵发性室上速发作症状加重者占 20%。

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均能穿透胎盘屏障, 因此用药必须考虑到可能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尽管致畸危险最多发生于妊娠开始的 8 周内, 但后期也可因药物引起不良作用, 故妊娠期间尤其在妊娠头 3 个月内应尽可能避免

17 / 24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对症状轻、 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主要以劝慰为主, 仅在症状难以忍受或心动过速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时才予抗心律失常药干预。 如果怀孕前已有明确室上速发作的妇女, 应尽可能先行射频消融治疗。

对于已怀孕而药物治疗无效或难以耐受发作症状的特殊患者, 必要时也可在妊娠中期(4-6 月) 进行介入治疗。

直流电复律在妊娠的各阶段都是安全的, 治疗必要时可以应用。 2. 成人先心病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

随着先心病存活到成年人的患者人群增加, 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上升。

此类患者如未行心脏矫形手术, 因心房充盈压力的增加容易发生心律失常, 尤以房扑和房颤多见。

外科手术在心房内的切口也易导致损伤相关性房扑。

Ebstein 畸形患者约 25%合并房室旁路或房束支旁路, 右侧旁路或多旁路发生率较高。

AVRT、 房扑、 房颤或异位房速均常见。

基于心脏畸形和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往往使病情加重甚至引起猝死。

通常外科手术治疗前对符合导管消融指征的患者均应选择先行射频消融治疗相关室上性心律失常。

外科修补术后的房扑必须考虑可能为非峡部依赖性(即切口或疤

---------------------------------------------------------------最新资料推荐------------------------------------------------------

痕所致) 机制所引起, 消融治疗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疗中心采用三维标测方法进行以提高成功率。

3. 交界区异常快速心律(交界性心动过速) (1) 局灶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起源灶位于房室结或希氏束, 心房及心室均不参与。 心电图特征为频率 110~250 次/分, 窄 QRS 波形或典型束支阻滞图形; 可见房室分离或 1:1 逆传现象; 电生理检查显示心室除极前均有 H 波。

电生理机制可能是异常自律性或触发活动, 属临床非常少见的心律失常类型。

患者心脏结构多数正常或有先心病如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如心动过速无休止发作时可以导致心功能不良。 药物治疗 受体阻滞剂有一定疗效。

静注氟卡尼可减慢或终止心动过速, 也可长期口服用药。 导管消融可以根治, 但也存在发生传导阻滞的潜在危险。 (2) 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同属局灶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为一种良性心律失常, 但起源是病理性。

心动过速的 QRS 波窄, 心率 70~120/分, 发作时频率逐渐加快, 终止时逐渐减慢, 不能被起搏终止, 其发生机制可以是高位交界区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活动。

19 / 24

此种心动过速多提示存在严重病理情况, 如洋地黄中毒、 低血钾、 心肌缺血或心脏手术后, 以及心肌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病伴低氧血症时。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较局灶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不同, 1:1 的房室关系更为多见。

某些情况下可能见到房室结前传的文氏现象, 特别是洋地黄中毒时。

治疗措施最主要是纠正基础病因。

若洋地黄中毒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可考虑使用洋地黄抗体片断。

房室结自律性的频率快于窦性心律, 引起房室失同步的情况并不少见, 如无不适, 可视为生理状态, 无需治疗。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持续发作可给予 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治疗。

另外持续性交界区心律常是窦房结功能不良的表现。

刺激交感神经会增加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 也可导致交界区心律。

房室交界区的激动逆传心房, 心房于房室瓣关闭时收缩, 有时会引起类似起搏器综合征 的表现, 可见大炮 A 波或出现低血压。 4. 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 不适当的窦速是指无明确的生理、 病理诱因, 静息状态时窦性心率加快的异常状况。

其可能的机制为窦房结自律性增加或窦房结自主神经调节异常,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可达73%。在有些疾病的急性病程中,如严重肺部疾病、心脏或肺部外科手术术后及急性心肌梗死期间,不少患者可能发生房扑,这些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后通常不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治疗。3)房扑的抗凝治疗:新近研究显示,未经充分抗凝的房扑患者直流电复律后血栓栓赛发生率达2.2%。因此,对房扑持续时间超过4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p7n26rqv62i4cx3q5al1oirv327wf00pi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