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MRI分型及鉴别诊断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MRI分型及鉴别诊断

吕晓艳 1,王雪梅 2,李 莉1,蔡 玉 1,李学军1,秦宝琦 1

【摘 要】[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MRI分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确诊的210例腰椎Modic改变患者的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210例患者共累及终板665个,其中18例(8.6%)累及单个终板,192例(91.4%)累及多个终板。Modic分型,其中Ⅰ型181个(27.2%),Ⅱ型381个(57.3%),Ⅲ型6个(0.9%),混合型97个(14.6%)。病变好发于下腰段。结论:MRI是目前诊断Modic改变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显示清晰,易分型。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4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腰椎终板;Modic改变;磁共振成像

Modic改变是指脊柱终板及终板下骨质在MRI上的异常信号改变,与腰椎退行性改变有关。1987年Roos等[1]率先报道在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MRI图像中发现邻近椎体终板区域的信号异常。1988年Modic等[2-3]系统描述了这种信号改变的类型、分型标准及组织学变化。近年来,多项研究[4-9]表明,腰椎终板区Modic改变与下腰痛有密切关系,其分型对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间210例腰椎退变伴Modic改变患者的MRI资料,旨在提高Modic改变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诊断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0例,其中男85例,女125例;年龄28~87岁,平均58岁。临床表现主要有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下肢麻木无力或放射性疼痛等。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美国GE Signa HDxt 1.5 T MRI扫描仪,8通道颈胸腰联合相控阵线圈。扫描序列及参数:FSE T1WI矢状位 TR/TE 600 ms/28 ms;frFSE T2WI矢状位 TR/TE 2 500 ms/109 ms;FS frFSE T2WI矢状位 TR/TE 2 000 ms/109 ms;矢状位扫描层厚5mm,层距1mm。FSE T2WI轴位:TR/TE 2400ms/124ms,层厚 4 mm,层距 1 mm。

1.3 分型评价 Modic改变表现为椎体终板结构模糊,终板及终板下骨质在MRI上呈斑片状或带状异常信号。参照 Modic[2]及 Fayad[10]分型标准,分为 4型:Ⅰ型,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压脂序列为高信号;Ⅱ型,T1WI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轻度高信号、压脂序列为低信号;Ⅲ型,T1WI、T2WI均为低信号;混合型,T1WI、T2WI均为混杂信号,提示以上某2型并存。由2位放射科医师对MRT显示的终板Modic改变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将2位医师的诊断结果行Kappa检验,以K≥0.75为两者一致性好。

2 结果

2位放射科医师对MRI显示的终板Modic改变的诊断结果一致性好(K=0.81)。

210例患者共累及终板665个,其在腰椎各节段分布情况见表1。

L1~2椎间隙 52 个(7.8%),L2~3椎间隙 103 个(15.5%),L3~4椎间隙 98 个(14.7%),L4~5椎间隙 167个(25.1%),L5~S1椎间隙 245 个(36.8%)。210 例中,单发者仅 18例(8.6%),多发者 192 例(91.4%),

且本组中多发者多分布于同一椎间隙的上下缘,呈对吻形式。本组中,ModicⅠ型 181 个(27.2%)(图 1);Ⅱ型381 个(57.3%)(图 2);Ⅲ型 6 个(0.9%)(图 3);混合型 97个(14.6%),其中Ⅰ、Ⅱ混合型 94个(图 4),Ⅱ、Ⅲ混合型3个(图5)。所有受累终板均伴椎体不同程度骨质增生及椎间盘退变,椎体不稳133个(20%);伴Schmorl结节形成43个(6.5%),其中17个Schmorl结节周围终板为ModicⅠ型改变,22个为ModicⅡ型,4个为混合型。

3 讨论

3.1 Modic改变的MRI分型及病理基础 Modic等[2]报道椎间盘变性患者在软骨终板及其下椎体内可发生血管增殖,继而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MRI表现为椎体终板毛糙、模糊、变薄、信号异常,同时可进一步累及软骨下骨质,其典型的特征为椎体前上或前下角呈三角形,或沿椎体边缘呈横行条带状异常信号。Modic等[2-3]将上述征象分为3种类型:ModicⅠ型,终板及终板下骨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T2压脂序列为高信号,其相应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为终板邻近骨髓出现水肿及富含血管的纤维组织,使椎体T1和T2时间延长,提示病变处于活动期;ModicⅡ型,T1WI呈高信号,T2WI为中等或稍高信号,T2压脂序列为低信号,其相应病理学改变为邻近椎体中骨髓脂肪变性(红骨髓被黄骨髓替代),致使椎体T1缩短,T2略变短,提示病变处于稳定期;ModicⅢ型,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是骨硬化、纤维化的结果,与X线及CT片上致密骨硬化相对应,骨质硬化和纤维化造成椎体T1延长、T2缩短,提示病变进入痊愈 期。 Fayad 等[10]提出 Modic 混合型:ModicⅠ—Ⅱ型(兼有水肿和脂肪化,以水肿为主)及ModicⅡ—Ⅰ型(兼有

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MRI分型及鉴别诊断

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MRI分型及鉴别诊断吕晓艳1,王雪梅2,李莉1,蔡玉1,李学军1,秦宝琦1【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MRI分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确诊的210例腰椎Modic改变患者的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210例患者共累及终板665个,其中18例(8.6%)累及单个终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p0a63d6wm0n19a8hrgx9da6a52gje00h6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