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治疗
作者:屈金伟
来源:《医药月刊》2007年第07期
[摘 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便于临床更好地了解本病的药物治疗现状,现参考近期文献作一系统概括。
关键词:脑卒中 药物疗法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7)7-0153-0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阻塞,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的疾病。它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们生命、影响劳动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参考近期文献,对本病的治疗状况作一总结,以便临床参考。
1 溶栓药物
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基本方法不外乎两种:一是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血供;二是保护缺血脑组织,减轻(或避免)各种继发性损害。为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设法在缺血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损害之前消除血栓,使闭塞的血管尽快再通,及时恢复血供是关键。所以,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挽救缺血脑组织的最佳方案。 1.1 尿激酶
尿激酶仍是國内溶栓药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近期,王玉华[2]、吕秀玉[3]分别用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尿激酶的特点为毒性低,无抗原性,对纤维蛋白无特异亲和力,易引起出血并发症。 1.2 单链尿激酶
可减少全身出血和脑出血。重组单链尿激酶尚有抗血小板聚集功能,可防止溶栓后再梗的形成 [4]。
1.3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对血栓的纤溶活性很强,对血循环中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作用很弱,引起出血的副作用相对较小 [5]。 2 抗凝剂
对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早期(3~6h)可选择溶栓治疗,在此时段以外的病人接受抗凝治疗,尚可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高凝状态,抑制血栓扩大和进一步血管阻塞及改善侧枝循环而起到抢救缺血半暗区、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临床常使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水蛭素等。普通肝素半衰期短、较易引起自发性出血。低分子肝素是由肝素经酶解等方法制成,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较长,出血危险性小。[6]
3 神经保护剂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治疗,溶栓治疗固然重要,但及时采取神经保护措施,打断继发性损害机制及所引起的恶性循环,也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3.1 钙拮抗剂
钙对血管舒缩和细胞功能的调节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常用的药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氟桂利嗪等。近期,李桂梅等[7]用尼莫地平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8例,并进行了相关报道。但国外在其疗效方面的报道不尽相同[8]。 3.2 谷氨酸释放抑制剂
脑缺血时,能量需要超过供应,神经保护不仅通过恢复灌注,也可通过降低脑组织的代谢需要实现。如钠通道阻滞剂苯妥英钠,它能减少缺血神经元残余能量的需求,推迟缺血所导致的细胞去极化,增加耐缺氧能力,改善缺血区的脑电活动和脑血流,从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9]。
3.3 NMDA受体拮抗剂
缺血性脑损伤导致突触前膜的谷氨酸过度释放,其与突触后NMDA受体结合,减少半暗带酸性代谢产物产生,减少脑损害,并具有舒张脑血管、解聚、抗栓等作用。 3.4 自由基清除剂
急性脑卒中时,特别是缺血再灌注后,产生大量自由基。加重缺血性病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自由基清除剂有超氧化物岐化酶、维生素E、维生素C、甘露醇、过氧化物酶、激素、依达拉奉等。
3.5 GABA受体激动剂
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递质,脑复康为GABA的衍生物,它可作用于神经细胞膜磷脂,有激活、保护和修复神经细胞的作用,它能提高大脑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逆转细胞能量耗竭过程、促进思维、改善记忆。 3.6 其他药物
除上述各类药物外,临床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剂尚有胞二磷胆碱、神经节苷酯、神经生长因子、果糖二磷酸酯以及某些中药制剂等。
由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理复杂,各种损伤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因此,针对某一损伤因素的单一治疗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采用联合用药方法干预缺血级联反应的多个环节,从而全方位地对卒中患者进行及时、合理、科学、有效的治疗,才能真正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修,陈维洲,曾贵云.心血管药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73. [2] 王玉华.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乡村医药,2006,1,10. [3] 吕秀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78例疗效观察. 哈尔滨医药,2005,4,21~22.